返回书页

求道九州

关灯
护眼
道藏/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玄珠心镜注(唐长孙滋元)(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其丹霄、碧虚,并是金阙玉清之分野,诸天帝道君所居,有三清官阙,自非上圣高真不可寝宴。丹霄之上碧虚之中未闻下界上寿肉身仙人造次得游其问耶。且虚空官室,不处鸿毛,岂有下界肉身仙人得游元色之界!有得一之元道成之后,位为三清真人,然后太上下名目,白日宾天得居丹霄碧虚与诸天神仙大道君以为俦倡,不与下界地仙为俦也。本乎天者亲上界天仙,本乎地者亲下界地仙。《易》曰:物各从其类。高下异品,仙阶邈不相接也。其所居亦非地仙可到也。

百岁之后,空余坟丘。

此两句,说守一道成之人,解蜕宾天之时诣彼金阙玉清受书位为天真真官。原夫天真上仙几欲解蜕宾天,例不动曜世人闻见,皆港遁默化,隐景藏形而去,或用药杖代形,以作告终之卫。其将蜕之身即港登飘车,诣於名山仙府,何彼迎官仪卫,然后受玉策之文署仙府之任。若然者,百岁之后空余坟丘,若发衬看之,例闻留衣蜕而已,或有剑杖代形之具,世之愚人多有识不及远者,或闻此说将信,将疑皆曰:我闻天界神仙例皆白日上升,乘云驾龙,笙歌沸天,引去如此光明,惊骇世人,始可闻之得道非虚,如何称潜遁默化而不能自明,愚所未谕也。栖真子笑而答之曰:且下界肉仙尚耻形与物接,言不肯与世交,况是天界神仙元形之形者乎。且夫得道多门,品位高下不可备录,唯此守一之元是至高无上之道,道成之后,位极天真大神,位超无色之界,皆位登玉清,唯昔汉朝有太元真人茅君,师西城总真王君受守一之元,道成之后为太上所召,当召之时自咎自责於上帝诸天帝前,耻作潜遁默化,今特愿动曜人问世人闻见,意者,欲将白日上升笙歌仪卫沸天引去,以诱向下二茅,令知仙道遗盛,下视人问卿相若蝼蚁,殊使用信心归於仙道故也。时太元真人二弟,后汉俱卿之任,不信有神仙可学,故以盛观动曜诱之,使二弟知世上如梦,仙道实贵盛,可以长久,然茅君得无自鄙耻量窄也!茅君宾天之时,迎官仪卫感动天地,惊骇鬼神,自有本传,不复备迷。大几世人局於常见,识量浅劣,又安能度量神仙邪?只如止勒塘者,岂能料得沧淇浅深也?且上圣天真下观世问荣竞之辈,如观蝼蚁耳,又安足以毁誉哉!然实有愚下之徒,厚诬神理,巧蕴机心,以干名利,但务欺负,曾元端实之言,注声卖虚递相迷误,空有责生之名,都无重道之志,谬稽颗於图录,竞倾货於金丹,不修仁德,但行希得,其可侥求哉!诚为害生趣罪与道永乖驰走,索其道考之犯女青科律者,亦万万皆是也。既不遇明师,例执偏桔,几见积生之厚业,步步走归死乡,一朝气竭形桔,宛是促龄秽质,色谢之后理合化形泥土,将死之时,仍诳时赞,自称得道,或云尸解,潜有所谓穷通之理。理实无闻,但发棺验之,骸骨而已,何依蜕剑杖之哉!

守-宝章

玉清无色,天帝之女,守一宝章,事同一源,因而附之章曰:

道无为,

出以明天道。夫天理正道,唯元是为,唯有是反。反,天常也。《道德经》云:至道元为。元为守虚元,守自然,知其白,守其黑。黑者,杳冥。杳冥,空无寂寥,不着一物而凝空心。《南华真经》曰:廖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通。然后内不分己身,外不分天地,寂然闲淡,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此真契虚元,元为自然天理也。老君《定观经》云:守元为,自然天道。但觉一念起即须灭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有心。老君《西升经》云:名之为上孝养母身乃长久。夫有以元为母,元以虚为母,虚身死是也。虚以道为母,道以自然为母。自然者,无为之根本,仙真之化元也。

无不为,

天道玄理,契入元为,非总不修为,非任自然而自然死,成仙也。《内景经》曰:神仙之道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顾密陌真之真,真人在己莫问邻。结精育胎化生神,留胎止精可长生。此为道之有。所言道之无者,身外之物,珍宝之徒,色声滋味,万物章章,害我生命,盗我衰残,元论贫贱富贵,不觉形神为外物所害,害生之物皆日失道,其所以如此者,我所不为也?《西升经》曰:世人皆以色声滋味为上乐,不知色声滋味祸之大朴也。是以圣人知之不,欲,以归於元欲。故《阴符经》云:万物与人之服,御人以衰老。老君告尹喜曰:世所以轻命早终者,非天地杀,非鬼神害,人自令之然也。以其有以其形,动,以其生生之太厚也。夫无生者,贤於养生,是元不为也。《南华经》云:达生之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元奈何。夫为道养生之人,叉先以物,物有余而生不养有之矣,世有明道之人,行不及言,言不贵行者,万万皆是也。

可心证,非智知。

天道元形,杳杳冥冥,可以心冥默证,非世智所能穷尽。若以世智言传口授者,道之赢也。夫玄解证道之心,如乐人弹弦吹管相似,至於微妙之音,指下而生。此微妙之音,即不能言传口授。授之弟子,但抑音声悲而已,言莫能尽也。

何谓知?何谓证?

此两句是覆问之词。

知遣智,

此言既明分天道以后,见荡荡分明,即廖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冥於天道,是之谓含光藏晖,灭进匿端,内既得之铃固守之,使冥其心而无心,冥其身而无身。日证道之人也。

证虚应,

凡守一之元,身中空虚,即天道入身。《西升经》云:人能虚空元为,非欲於道道自归之,是名归道之人。虚元应效如响应声,如影随形也。若然者,又资虚却其身,空却其心。《西升经》曰:身之虚而万物至,心之尤而和气归。当证之时,心不着物而凝其思,是之谓内抱和淡,心冥元神也。

应元从,

天道应效,无所从来。证之者,不知所然而然,自然矣。夫虚元之为应也,元神虚,觉虚即与天道之气通。心与道通者,得之矣。老君设元为之教,教人修道即是空其心也。空其心者,可谓心与道冥矣。夫为道空心虚身耳,心虚即天道降於心中,天道降即元神灵,元神灵即通於天道。若然者,一切元碍,元所不通也。内自知之,非可说而明矣。

心乃通,通於一,万事毕。

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子能知一万事毕矣。而况元神通於一者耶元神通於一者,是守一之元,积功炼形,形与虚无自然无形道气合为一体,即万事毕矣。若通於一之身,遍满虚空,能包容千亿,世界悉在大身之中,变为小身,细如微尘,小身之中,又能容纳千亿世界,神通至此,始云万事毕矣,可谓道人也。

一为根,

一者,天地之根,神仙之源,万物之母。天得之清,地得之宁,万物得之而生,人得之而灵。灵即元神通於天道矣。一者,本是大道,神仙根也。

事为门。

得一之元者,守太上心印也。太上心印者,事也。事者,是守一之门耳。世人纵能明一之根,若不得入守一之门,即元无门可入。不入其门,亦不明五千文字。《西升经》一云:一天地清静,皆守一也。是亦由门而入。故曰:事元事,味元味。若然者,事归於一矣,存於守一身中者矣。

事归一,一常存。

此两句,言皆生於一,归於一。一者,生死之根,生化之源。唯有太上心印,独为守一之门,得一之元。一入人身,人身常存。存即存矣,要得积功,方可神仙度世也。

存莫有,假言守。

夫守太上心印之事,假言守神耳,非有心於守神也。夫守太上者,不欲有心,又不欲元心,但常凝然,以全正气,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通元神,元神即冥於天道矣。故《内景经》云:虚元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勿令污。行息翱翔入天路。

守虚无,自长久。

此云天道,只在守虚守无而已。虽云假言守虚,守无之道,先虚其身,身使如睛空之状。勿令食气所污,是不言不食,不窥不视,可谓守虚极也。又须空无其心,守一人心。喻如人眼,根相似,但有微尘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入心,心则动乱。要而言之,空无其心,其心如澄一盏浊泥,汁澄之,不可得清,若也浊时不禁一挠,守一人心难清其神,易浊其神,气正如澄,盆水也,若常能虚,为身元为,心道常归於身中矣。夫天气常存人腹中者,自然神仙矣。神仙长存,可与天同寿矣。

玄珠心镜注竟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