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黄权堪与法正比(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黄权不卑不亢地答:"我受过刘备的特殊恩宠,如果投靠东吴,对不起刘主,选择投魏,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我已是一个败军之将,被免死罪,已属幸运,岂敢再言效仿古人名士良将呢?"

        曹丕很是满意黄权的回答,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这边黄权刚刚成为魏官,蜀汉那边则传来消息,说刘备在恼羞成怒之余,诛杀了黄权的所有家人。许多人信以为真,惟独黄权不信。黄权对提醒他对家人设置衣冠冢的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有着推心置腹的默契,我的本志他俩洞察如镜,按理他们不可能采取此举,还是存疑算了,等待以后确切的答案。"坚持不予发丧,后来事实证明,黄权的判断正确。

        翌年,刘备于郁愤中病逝。消息传到魏国,群臣无不庆贺,唯独黄权无一丝笑意。曹丕得知此情,想测一测黄权的器量,便派人通知于他,说是召见。黄权启程赴京途中,曹丕又派信使,接二连三督令黄权快点,那些传送诏书的马匹,似走马灯似地在路上交错奔驰,黄权属下官员、侍从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吩咐队伍按照原有速度行进。曹丕听了汇报后,赞道:"真坦荡之士也!"

        后来黄权遥领益州刺史之职,迁进河南办公。司马懿十分器重黄权,问他:"蜀中像您这样的人,还有多少?"

        黄权笑答:"没想到我能被您如此看重。"

        司马懿有一次在给诸葛亮的书信中,提到黄权:"黄公衡是个爽快之人,每当谈到你,就从坐位上起身,站着赞叹你,这种尊敬于你的做法,令人感佩。"

        公元239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据《晋书》记载:"开府"之名,始于黄权。

        公元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其子黄邕袭封爵位。

        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官至蜀汉尚书郎。公元263年,魏国伐蜀。黄崇跟随蜀国卫将军诸葛瞻抗击魏将邓艾。诸葛瞻率大军到达涪县,因疑军情,止步不前。黄崇多次劝他快速向前行军,及时占领险要地势,拒堵魏军进入成都平原,但诸葛瞻依然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结果丧失良机,反被邓艾抓住破绽,长驱直入。诸葛瞻不得已,退守绵竹。面对再退已是死路一条的现状,黄崇激励部下背水一战。但因失却"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与诸葛瞻等将士,战死报国。

        想来,当年刘备宽恕黄权家人之举,实为先见之明!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