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重学轻权道严畯(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严畯曾以使臣身份出访过蜀汉。诸葛亮对他的外交才能深为欣赏。这里说个桥段,以供读者一乐。话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前往东吴斡旋联吴抗曹事宜。东吴那些主张降曹的文臣谋士,就想给诸葛亮来个"下马威",于是有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严畯见诸多"战友"所提问题难不倒诸葛亮后,抛出了一个"刹手锏":"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译成白话文就是:"不要扯那些没用的,我就问你孔明,写了什么著作,出版过几部书?"

        大家知道,其时的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间不长,尚未著书立说,因此这一提问,确实击中了诸葛亮的"软肋",但诸葛亮的聪明就在于他能随机应变:"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译成白话文就是:"你严畯著文立书,惯于东摘西抄,如此剽窃行为,简直是世上最为不要脸文人。"

        诸葛亮此答,属于偷换概念,你想啊,"天下文章一大抄",哪个著文立书的文人,不会引用前人的经典妙句?因此出过书的严畯,也就难以反驳诸葛亮了。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随着视野的扩展、认知的提升、利益的互赢,诸葛亮最终肯定了严畯的才能。这真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严畯一生爱书,不爱钱财。他常将自己的俸禄与赏赐,散发给家境困难的亲朋好友,惟此,反而让自家开支显得拮据。有广陵人名刘颖,与严畯为旧交,刘颖精研学问,隐居在家。孙权听说有此贤才,便征召他入朝做官,刘颖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拒绝。

        也是凑巧。这边刘颖刚拒孙权,那边他的弟弟、时为零陵太守的刘略,竟然英年早逝。作为兄长,刘颖赶往奔丧。有人就告他"欺骗皇上"。孙权大怒,下令收捕刘颖,予以严惩。严畯知道孙权脾气,只要主动向其请罪,便会得到宽宥,于是偷告刘颖,让他马上去向孙权主动认罪。

        刘颖就照严畯说的办,但心地纯净的文人,肚里没有花花肠子。得知刘颖的"主动",源于严畯的泄密,孙权便将严畯罢免。等到消了怒气后,又复用严畯为尚书令。公元242年,严畯逝世,享年七十八岁。

        严畯著有《孝经传》、《潮水论》,又与裴玄、张承合作写有"论管仲、季路"等文章。《潮水论》是中国最早的潮汐学专著,可惜早已失传,具体内容亦无从知晓。

        严畯的家人情况,史书无有确切记载。但根据严畯低调为人的秉性,他的家人,应该不会遭遇类似诸葛瑾、步骘家族最后"泯灭"的厄运。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