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三国隐士第一人(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管宁返乡后,曹丕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一职,管宁辞让不受。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驾崩,其子曹睿即位,时称魏明帝。该年十二月,曹睿升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辞,提出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曹睿没有同意,却下诏征召管宁为光禄勋。但管宁又是婉拒。

        听说管宁婉拒此职,曹睿下诏青州刺史:"管宁坚守道德操守,潜隐海角,朝廷多予征召,他皆违令不就。如此虽有隐士高人的操守,但失考父增益恭敬的义蕴……联现在命令青州的别驾从事、郡丞掾:奉诏按礼节遣送管宁来京都,供给他安车、随从、褥垫、路上厨司食物,上路之前先行奏闻。"

        按照"遣送"词义,曹睿似有暗示青州刺史"绑架"管宁之意,但"上路之前先行奏闻"一语,又表明曹睿似乎想在管宁到达洛阳那天,亲自前去迎接。但让曹睿再次失望的是,管宁以自己是个草莽之人,上疏辞让。

        史载: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37年,征召管宁入仕的命令接连不断,但皆被管宁拒绝。曹睿就纳闷,下诏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究竟是守节自高,还是老病萎顿呢?"

        程喜上报:"管宁有个亲戚名叫管贡,现为州吏,因是管宁邻居,臣常让他探听管宁消息。管宁爱戴黑色帽子,喜穿粗衣大裤,多在内室外庭活动,凭持手杖走路,不用旁人搀扶。一年四季祭祀,总是自己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管宁幼时丧母,难记母亲样貌,常常特意加设酒觞,泪流满面。管宁的住宅附近,有一水池,管宁夏天时去池边洗手洗脚,然后漫步池边园圃。臣私下以为:管宁前后推辞谦让为官,只是乐于隐居潜逸而已,就像鱼儿喜欢嘻水,鸟儿喜欢凌空一样,不是故意矫情,以显自己高尚。管宁对物质追求十分看淡,自从避于辽东及后来返乡,常坐同个木榻,持续坐了五十多年,因为长年累月屈膝而坐,盖于膝上那顶用来御寒的小床被褥,接触处全都磨出洞儿了。"

        曹睿阅罢此报,终于淡忘管宁。公元237年,司徒陈矫谢世,司徒一职悬空半年。次年,曹睿询问侍中卢毓:"何人可任司徒?"卢毓举荐管宁。曹睿沉默不语,意为不用。

        公元241年,太仆陶丘一、永宁卫尉孟观、侍中孙邕、中书侍郎王基等人,向曹芳举荐管宁。曹芳下诏,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礼节去聘请他,但未等诏书抵达,管宁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历朝历代人们一直将管宁作为不慕虚荣、不贪金钱、不恋权位的典型加以宣传,以致文首之题时有所见。不过就我看来,此题范围太过宽泛。假定"管宁"属于正确答案的话,那么应在"三国"与"第一人"之间,加上"隐士"两字,连起来就是"三国隐士第一人"是谁?

        惟此,也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