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朝盛晚衰叹李严(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公元222年,蒙受夷陵之战败绩的刘备,在愧居白帝城期间,任命李严为尚书令。莅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负责镇守永安。同年,被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公元226年,诸葛亮获知曹文帝曹丕身体有恙、极有可能人事剧变的情况,开始伐魏准备,商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方设法推拒,并提出另外方案:劝导诸葛亮自受九锡,进爵称王,然后划分五个郡组成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不仅没予答应,而且加以驳斥,两人因此不睦,进入貌合影离状态。

        诸葛亮为防北伐期间,东吴孙权背后使坏,便派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修好。陈震是李严的同乡,他在出发前告诫诸葛亮:"李正方腹中有鳞甲",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应早作防备。诸葛亮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为由,表示自己与李严,必须"相忍为国、并肩合作"。

        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马曹真进逼汉中,诸葛亮督请李严率二万军马急赴汉中拒敌。李严不满自己被调离江州,私下让人传谣,说曹魏司马懿等已设高位诱降于他。诸葛亮洞知其意,为求安稳,上表封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让其子李丰接替督统江州防务,李严这才北上汉中,期间他将名字改为李平。

        莅年夏季,诸葛亮出兵祁山,李严负责督运粮草。其时天不作美,阴雨不绝,粮草运输供应困难。李严遂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痛陈客观难处,要求撤军。深谙"皇帝不差饿兵"之理的诸葛亮,只得答应退兵。

        李严闻知前线军队已经回撤后方,又故作惊讶地反问:"军粮充裕,雨水已息,道路归畅,为何要退军呢?"意在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之责,将延误战机之错栽在诸葛亮身上。同时又上奏刘禅,诓称说:"军队伪装撤退,实为引诱敌人跟进,以便与其决战。"

        诸葛亮终于认清李严的自私自利面目,就将李严前后书疏原本手迹上呈刘禅审察。明了李严阳奉阴违的刘禅大怒,顺应诸葛亮、吴懿等大臣奏请,将李严废为庶民,流放梓潼郡,即时下四川省梓潼县。但诸葛亮仍力保李严之子李丰继续从政,并鼓励李丰"若与蒋琬协力从事职务,必可开启道路。"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征途。消息传来,李严悲惊交加,因为他明白,如果诸葛亮延年益寿,那么以诸葛亮的胸襟,迟早会想到他并起用他,现在诸葛亮走了,其他大臣再无可能理他,如此忧虑痛苦,以致发病而亡。

        史载,李严之子李丰,后来官至朱提太守。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