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曹子建独占八斗(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四年后,曹丕病逝,曹睿继位,时称魏明帝。曹植以为侄子上位,有可能改观自己的尴尬处境,便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睿,要求进入政治中心,报效国家。但曹睿不仅不遂曹植之愿,而且还把他所写的《感甄赋》,更名为《洛神赋》,同时将曹植的封地,越贬越远,直至贬到陈郡。关于赋名之改,有史学者以为,此系曹睿为免世人猜疑曹植与其母甄氏有染,而施的掩耳盗铃避讳之举。

        这期间,洞察曹睿"无情"的曹植,不再奢望为国效力,他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公元232年十一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其遗愿,下葬于时下山东省东阿县鱼山西麓。

        中国文学史上对曹植的评价,地位极隆,具体文字架构如下: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曹植所作之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可惜已佚,现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所著的散文,同样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文首谢灵运的评介,就是对曹植的最高肯定。相对于谢灵运的直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称赞曹植的用词,就相对佶屈聱牙了一些:"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将曹植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清朝初期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在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时定论:能够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对于曹植创作的文学作品,坊间还以公元220年这个时间点予以划分:曹植作于时间点之前的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时间点之后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唉,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套小肠,造化弄人哪!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