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人生如意好完美(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公元213年,魏国建立,钟繇任大理,三年后,又升为相国。曹丕被立魏太子时,赏赐钟繇"五熟釜",釜刻铭文:"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可作相国的人惟有钟繇,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以为众人的楷模。"

        曹丕称帝第三年,亦即公元223年,钟繇从崇高乡侯转封为平阳乡侯。当时***歆、司空王朗与钟繇,同是曹操时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心腹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公元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曹睿准许其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四年后,钟繇去世,享年八十岁。曹睿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公元243年,钟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精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钟繇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唐代张彦远在其所著《法书要录》中述: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義之,王義之传之王献之。

        如此说来,钟繇应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但宋代陈思在其丽著《书苑菁华》中说,钟繇少时亦曾跟随刘胜学过三年书法。该书还记载,说钟繇临死前,将次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并教导钟会,学习书法,除了掌握写字要领,关键在于多练多写,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钟会后来在书法也取得巨大成就,时称钟繇、钟会父子为“大小钟"。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己亡佚,时下人们所能见到的作品,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以为,钟繇书法作品有"五表"、"六帖"、"三碑"。历代对钟繇的书法评价极高,如梁武帝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钟繇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后世曾有不少皇帝在有关摹本上加盖御印。

        民间流传钟繇的轶事典故不少,比如"斩砍妇鬼致显形"、"盗取《蔡伯喈笔法》"等。

        限于篇幅,就此收尾。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