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孝与不孝生死绕

关灯
护眼
祸国殃民枉为臣(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公元263年,姜维获悉魏国名将钟会、邓艾在关中调兵频繁,即上书刘禅,提出早作军事准备,以抗击魏军。但笃信鬼神巫术的黄皓,硬说魏国不会攻蜀。受此影响,刘禅和其他臣将分析认为,蜀国地理险峻,魏军以往进攻,都止于"蜀道难",故尔无视姜维的提醒。不料这次钟会采取逐步推进战法,邓艾巧施轻骑剑走偏锋险招,结果导致蜀国汉中丢失、绵阳陷落、剑阁退兵,诸葛瞻等蜀将或战死或投降。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在闻知其父诸葛瞻殉国后,留下一句"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愤恨之语,慷慨战死。

        刘禅投降。率军进入成都的邓艾,欲将蜀地正直人们痛恨的黄皓处死。黄皓见势不妙,重金贿赂邓艾左右。邓艾耳软,放过黄皓。

        蜀汉全境归魏之后,司马昭下令将刘禅等押至洛阳监居。降臣们一到洛阳,司马昭就下令将黄皓凌迟处死。

        基于当时以及后世多将蜀汉覆亡,归罪于宦官黄皓身上,因此有人指责诸葛亮,说作为一国丞相,能在《出师表》中提出震聋发馈的"远小人",为何没有将"小人"黄皓及时铲除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年龄问题。大家知道,诸葛亮病死于公元234年,而黄皓开始参政于公元246年,间隔12年,也就是说,诸葛亮在世时,黄皓很有可能还没进宫,或者进宫做了太监,由于新来乍到,属于无名之辈,因此诸葛亮根本就不认识他。

        于是"诸葛亮为何不在死前除掉黄皓"的答案,也就明了:两人不在同一时期,几乎没有交集,这便是诸葛亮不可能除掉黄皓的原因。

        说到铲除黄皓,我倒觉得司马昭的做法,有点让人莫名其妙一一假如没有黄皓把蜀汉搞得"一塌糊涂",魏国安会那么容易拿下蜀汉?

        史载,被押送洛阳监视居住的原蜀汉高层官员,少说也有数百人。除了途中病死、不甘忍辱选择自尽者外,安全抵达洛阳的官员,惟有黄皓被处死,且用凌迟方式,这也间接说明,黄皓确实是导致蜀汉覆亡的"第一块砖"。

        假如黄皓不是"第一块砖",轮得到他被凌迟吗?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