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春秋到清朝

关灯
护眼
春秋五霸(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中国东周的前期即春秋时期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亦作五伯。《商君书·更法》:“五霸不同法而霸。”

其具体所指,有以下几种说法。

1.孔子—孟子的说法:

孔子删定的《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孟子》继承它,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公。(但是秦穆公、宋襄公并未成为中原霸主)。《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又说:“五霸,桓公为盛。”

2.墨子—荀子的说法:

《墨子·所染》谓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所染当,故霸诸侯”。

《荀子》以上述五君为“五伯”。

《荀子·王霸》称:“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所谓信立而霸也。”《荀子·议兵》又说上述五君,“可以霸而不可以王”。

从春秋的历史状况看,此说较为恰当。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因诸侯割据,未能形成统一的政治核心,诸侯中相继兴起的强国,有的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如齐桓公、晋文公;有的形式上取得周王室认可,如越王勾践;有的则打算取代周王室,如楚庄王。他们都为争夺仆从国而展开政治和军事的角逐以谋求霸主地位。事实上,春秋数百年间,追求并达到这种地位的君主不止5位,齐桓公等不过是最著名的几个代表。由于论者取舍标准不同,故而出现了分歧的说法。五霸指的五人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3.后世说法:

东汉《白虎通·号》记:“或曰五霸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人阖闾也。”

东汉《风俗通义·五霸》曰:“《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是五霸也。”

唐代颜师古注《汉书》云:“五霸谓齐桓、晋文、秦穆、宋襄、吴夫差也。”唐代《史记索隐》用孔子—孟子的说法,说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