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仙林孤影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佛门修行(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三日后的清晨,三元县大财主金员外的府门外热闹非凡,各界宾朋前来吊唁其母的络绎不绝,送来的花圈帐子挽联不计其数。

此时,街道上有一行衣着庄重的大和尚,踏着朝阳的光辉缓缓向金府而来。四周百姓一看是结古寺的高僧,纷纷自觉让开一条路,并虔诚的双手合十口中念诵佛号。

大步流星走在最前面的这位大和尚,慈眉善目,身高体硕,头顶五佛冠,胸前一百零八颗佛珠。内穿明黄色崭新僧衣,外罩大红锦襕袈裟,左手持钵右手持杖。

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普净,这场法事恰是由般若堂负责,一共十八名僧人。每个人都是表情严肃手中持着礼器,队尾则是鲁肃和小和尚弥生跟随。

远远的金府的管家便发现了众人,忙叫小厮去禀报老爷,自己则是带着几个下人小跑儿的前来迎接。

“欢迎欢迎,诸位高僧远道而来,辛苦辛苦了,快快请里边坐,里边早就准备好了素斋和糕点,还有上好的茶叶,各位先进去歇歇。”

“阿弥陀佛,管家客气了。”言罢,大伙儿和笑脸相迎的管家一同步入了大门。

刚绕过松鹤影壁墙,就看见金员外领着一大帮宾客迎了出来。众人自然又是一阵热切的寒暄,才在后院一处装修华丽的大厅落座。

大厅内除了本地的官员,还有富商以及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各自笑谈着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

鲁肃坐在大厅的一角和同桌的青年才俊,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当今局势,而弥生则坐在旁边默默地吃着茶。

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溜走了,午时一顿丰盛的宴席过后,就听三声惊天震地的追魂炮响,白老太太的丧事正式开始了。

先是装棺入殓,本地的吹鼓队,吹响了管子,敲鸣了八面大锣和九音锣震天震地,敲得人心都碎了,亲属子女更是哭倒了一大片。

经过一系列繁琐冗长的步骤过后,八名黑衣大汉各自抬起了扛子,缓缓的走出了灵堂。早已等待多时的普净,率领各位僧人宝相庄严的诵起了《葬世经》,并敲响了各自的法器曲调哀婉。

“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苦海滔滔孽自找,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八月秋高雁南飞,一声吼叫一声悲;大雁道有回来日,死去亡魂不回归…………”

悲伤的经文催人泪下,一片片白色的纸钱迎风飘荡,留下了世人一路的哀思……

回到寺中,鲁肃独自坐在二层的阁楼上发呆,心中有些烦闷。世间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生死离别,自己放弃和亲人的团聚的时机,一心去寻找仙缘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一时间寻不得答案,这时身后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是弥生送来了茶水,茶叶的清香顿时弥漫开来,使人的心情舒畅开来,此茶唯有寺中千年的茶树才有产出,别处是寻不着的。

就在弥生转身下楼之际,鲁肃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想家吗?”

弥生沉想了一会儿恭敬的回答道:“我从小就在寺中长大,并不知道父亲母亲长什么样,偶尔下山看见别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爹娘亲近,也是很向前。”

“不过我是出家人,应当四大皆空。而我把寺中的所有僧人当成了我的亲人,而把佛祖当成了我的父母,这样我就慢慢不想家了。”

待其走后,鲁肃品味了一下他说的话。小家有小家的爱,大家有大家的爱,只要自己在的地方,何处都可为家。随即心头的阴霾渐渐散去,又恢复了往日那种豁达随遇而安的性格。

第二天一早,小弥生又看见了那个充满活力的鲁施主,心中不禁暗叹不愧是佛缘深厚之人,肯定佛法又有提升。

鲁肃不知他心中所思,还是按照惯例来到藏经楼继续研读经书。其实这个藏经楼是属于大藏经楼,只有得到方丈的首肯才能进来。

在文殊殿东侧还有一个小藏经室,那里才是大多数僧人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就算来了也是匆匆拿了一本经书就走,不知道为什么从不在这里研读。

自己一个人学习佛法是十分困难的,想找个人问个问题都找不到。总不能有了问题就去找诸事缠身的普净和方丈吧。

就在鲁肃一愁莫展之际,安静的阅经室内传来了“沙沙”的扫地声。抬头望去,原来是普寂不知何时走了上来,正拿着扫帚东划了一下西划了一下,没精打采的扫着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