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向北的心

关灯
护眼
第六章 云良机场 (1) 军民共建抗日机场(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1)军民共建抗日机场

镜头:怀抱云良县的壩子陌阡纵横、田畴遍野。在一片地毯般的绿茵中半掩着个简易的飞机埸。山风吹拂着简易飞机埸傍的几排帆布帐蓬,帐蓬门窗不停地摇摆,发出“瑟瑟”的响声。不远的地方放着些汽油桶和多个大石碾子。十几位工兵和民工正从两辆工兵连的运输卡车上卸下石块。旁边成排的妇女和儿童坐在石堆傍的空地上敲碎石,发出一片乒乒叭叭的响声。与机埸相连的一片被烧荒火燎成呈黑灰色土地上,几十名穿军装的工兵连官兵与一大群男女老少乡亲村民们在挖土方,贫困的乡亲们虽然衣襟褴褛,但十分卖力,精神飽滿下大力挥锄翻地。李超杰、伍福来,王二昆、史正才、刘本忠几个工兵连的长官,也混在人群中挖工方。

镜头:远处一辆吉普车驶来,李超杰连长和他的几位部下排长,早已恭立在那几排帆布帐蓬前等候了。吉普车来到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刹住。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白种人、上尉军衔美国军官跳出车,与迎上前来的国军上尉李超杰及几位排长一一敬礼、握手。来人自我介绍:“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地勤组联系官史密斯.柯克上尉。”

李超杰上尉握住他多毛的手:“我是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第八军荣誉一师工兵营二连连长李超杰上尉。这是本连的几位排长。”

柯克上尉又向几位排长敬礼:“见到你们我很高兴,见到你们已经开始修建飞机场我更高兴。”

李超杰:“柯克上尉的中国话说得真好。”

柯克上尉聳聳肩:“我来中国已经好几年了,学会了。我的感受、中国人很好,所以我愿意来这里、为他们冒险。当然、更为了钱。”他瞅瞅李超杰肩上的军衔:

“你是上尉、我也是上尉,但你必须听我的。因为我是陈纳德将军派来的、直通陈纳德将军。陈纳德将军又直通你们的蒋委员长。而你没有,所以你得听我的,明白吗?”

李超杰从容地说:“但愿我们合作愉快。”

柯克上尉:“如果是为了工程、为了质量,我会很挑剔,你别介意。”

李超杰:“只要你说得有理,我们会听你的。”

柯克上尉傲慢地转过脸去,用他的篮眼珠看着在荒野上劳碌的人们:

“我说的肯定都是有理的、正确的。”

李超杰微笑着和几位排长以不服的目光瞅着眼前这个目空无人的美国军官后脑勺。柯克上尉突然转过头来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他们说:

“记住,不要顶撞我。我不喜欢被人顶撞,我是你们高价聘来的跑道技术工程师。”

镜头:大片被挖出表土的原野,形成了个数百米长、十余米宽、一米多深的预建跑道长坑。柯克上尉和李超杰及几位排长,拿着一张施工图纸比比划划指点着长坑,讨论研究着工程的事务。

柯克上尉嘴嚼着口香糖,手中拿的根小酒杯般粗,一公尺多长的木棍子在坑边到处转悠。他走到小核桃般大小的“公分石”碎石堆前,用木棍拨弄查看。对敲碎石的老妇和大孩子们伸出姆指表示满意。他走到“瓜子石”堆傍,他弯腰抓起一把观看一会,扔下伸出姆指说:“Ok”。见到周围人的友好的笑脸,他也报以微笑,然后朝别的地方去。

伍福来,王二昆、史正才、刘本忠几位排长带着工兵、民工们在大坑内外穿梭搬石头干活计,他們将坑边南瓜般大小的“狗头石”搬去坑里,紧凑严实地安排铺垫进去。柯克上尉拿的他那根木棍子在坑边到处转悠。在坑里的“狗头石”上走来跳去,用皮鞋蹬、用木棍子到处比量深度检查质量。有时也自己动手,有时用木棍指着石头对身边忙碌的人说:“这里、这里、要垫实了、用石子。”“这里不能空,一点都不能空,要填实了。”“这里、这里也要填实了。”检查质量。

工地上的堆着几大堆黄土,旁边几十位老人、妇女和儿童分坐在大堆黄土一边,手摇大竹筛子反复筛土,细黄土筛落下来渐渐堆高起来。铲到一边堆成个大土堆。

柯克上尉走来弯腰捡起支细草根,站立举在手中吼叫:“No、No,大家注意了,我决不允许很少的草根、碎叶、树枝混进去,会影响跑道的硬度和强度的。我们没有洋灰,只能用这种并不优良的方法来做,用这种细黄土来替代,是没办法的办法。这已经是最低的质量标准要求了。决不许再马虎降低了,我要求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细黄土被用小车推上旁边那个一人多高的大木架上铺就的铁板中,几十把铁铲将‘细黄土’、‘瓜子石’与水搅拌成泥状,再顺着几条斜架的铁槽流入安放在旁边的汽油桶里。数十名民工用肩膀扛着园木分别将汽油桶挑到大坑里浇灌跑道。跑道上,有些人在用木棍捣动泥石浆、填充到“狗头石”之间的空隙里、塞实凝结加固。几十双穿草鞋的脚在石块黄泥中往复穿梭,李超杰与大伙在一起忙碌不停。

柯克上尉在一只只汽油桶前站下,用手中的木棍子伸进桶中捣石泥浆,他用木棍敲汽油桶咚咚响吼道:“No、No,比例不对,黄土、瓜子石、水的比例不对、水太少了,必须再加水,让泥浆、碎石能够充分流动、充填到石头间的所有空隙里去才行。”

柯克上尉的吼叫引起了人们注意、在汽油桶边上操作的人都忙按照他的示意重新加水再搅拌。他奔进正在修建的跑道中间,用木棍捣动黄泥石块大声吼叫:

“捣动,使劲捣动。用木棍、竹杆使劲捣动。大家注意,浇灌用的黄泥浆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一定要保持流动性,让黄泥浆碎石流动,充填到石块中的每一处縫隙中去,等水份很快渗透到底层后,石块、碎石和黄土也能起到加强跑道,支撑飞机重量的作用。大家一定要按照要求去做,在这里做的每一步都要认真严谨,不许马虎。否则、就会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降去打日本猴子。明白了吗?”

浇灌的人们齐声应着:“明白了。”

他叉腰气冲冲站在那里监督大家浇灌。民工们边干活边用敬畏的眼光瞅着这个高声狂吼的洋人:“大家要抓紧时间、努力工作……”

柯克上尉匆匆奔到正在忙活的李超杰跟前说:“这样不行,我太忙碌了。李上尉先生,你的工兵军官们不但要会带头干活,督促工期的进度,更要督促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你必须让你的几个少尉排长特别注意检查细节上的任何差错,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镜头)机场工地上人头攒动,各道工序的人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忙活着。柯克上尉在工地各处奔走指导检查工程质量。

(镜头)几对满身汗水泥浆的大汉,用圆木担着满桶的黄泥碎石浆来到跑道上的“狗头石”层面上倾倒出来,黄泥碎石浆渐渐淹没了“狗头石”层。一些民工用竹杆,木棒捣动泥石、泥石充满落下后,又铺上公分石、再用碎石泥浆充凝加固,跑道坑被碎石黄泥浆渐渐填满了、铺平了、也渐渐干燥了,终于变成石块黄泥铺就的简易跑道。

(镜头)一辆拉石块的“道奇”卡车倒退停下。史正才排长从副驾驶室跳出来,指挥民工们卸车,建水县建民中学的王华老师出现在民工中,他没有戴眼镜与其他民工们一样,穿着满是尘泥的短衣短裤一道卸石头。他往复卸了几次转身时,与同样忙碌着卸石头的史正才四目相碰才发现是老熟人。

史正才惊愕地:“哎呀、王老师,你怎么也来工地干活没想到在这里会遇上你。”

王华老师:“是啊、响应国民政府的派调,与建水民工们一起来修飞机跑道。己经有一个多月了,没想到会遇见到你。”

史正才:“我们工兵连在楚西河修建完便桥,奉调到这里参加修机场和担务警戒保卫任务才几天。我也没想不到会见到王老师,真高兴。”

王华老师:“我也很高兴。”

史正才嘴贴到王老师耳边悄声:“是不是组织上也要在这里开展工作?”

“一切都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大家都要同心协力、共赴国难。”

史正才点点头:“你说的是。”

“秀华也来了。就是你们工兵连连长李超杰的未婚妻秀华也来了。”

史正才惊喜:“哦,我们连长大概还不知道吧?”

“他们还没见着面呢。”

“见了面,李超杰一定高兴坏了。”

王华老师:“肯定高兴。”

史正才:“她在哪里?秀华在哪里?”

“唉。这几天大家带来的口粮都快吃光了,我让她上山采些山果野菜回来、煮上一锅放点盐,给我带来的人当饭充饥。”

“你带来的人?你是保长?”王华老师没出声,只点点头。

“你是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人,又是国民政府的保长?够你忙的。”

王华老师点点头:“国共合作,都是为了共同抗日,打败日本鬼子。”

(镜头)山坡风景如画、林密草茵,村姑打扮的秀华蹲在地上采野菜,额头泌着细细的汗珠。她手握镰刀,背揹个挎袋在草丛中、树阴下寻觅,不时登坎下沟寻找可食用的根茎花叶,把采来的东西塞进麻袋,搜索着进入山林。

中午时刻,男女老少民工们擦着汗坐在石块、石堆上,各自打开自已带来的发了黑的布饭帕,里面装着米饭、或是包谷饭、或是荞壳饭,就着腌酸菜、辣椒,吃着极其简陋的饭休息。

工兵连开始吃饭。一只大菜盆前三炊事兵手持铜勺给排队的战士们每人舀一勺青菜。战士在菜盆边上各拿个烤熟的红辣椒。抬大碗去竹萝饭筐自己添饭。大家围坐咬一口烤辣椒兑着饭菜吃,辣得直吸冷气。李超杰和几位排长和战士们一起吃同样的饭菜。

柯克上尉坐进他的吉普车驾驶室,拿出两大个牛皮纸包的美国便当和水壶,他撕开牛皮纸便当,里面有牛奶、咖啡罐头、葡萄酒、熟牛肉块,面包、香肠、白水煮鸡蛋。顾自打开吃起来。

这时一个满脸菜青色的半大女孩和两个衣服破旧的半大男孩端着空碗跚跚来到附近,一言不发睁着饥饿的眼光盯住大竹萝饭筐发呆。散坐着的官兵们刚刚吃完饭,个个端着个空碗,见到三个饥饿的孩子心中明臼他们的来意。

王二昆:“娃娃,咋个?没吃饭?”女孩摇摇头、男孩点点头,不作声。

史正才:“你们的大人呢?”孩子们示意在那边休息的民工们。

王二昆:“沒給你們吃飯?”

俩男孩:“吃了。”,“吃不饱。”

女孩:“不够吃。”

王二昆:“你们来机场整哪样?来做工?”孩子们点点头。“你们年纪小小、来做什么工?”

男孩:“县里头有规定,俩个娃娃算一个劳动力,我们跟着大姨妈来的。算俩家人的名额份儿。”

女孩:“我家里没强劳力,一个老人一个娃娃算一个强劳力。我和我妈就来了。”

伍福来:“一天多少工钱?”

女孩:“工钱很少。只是规定每家都要出人,不来不行。还自带锅碗饮食、铺盖行李。我们家带来的吃的不多,差不多吃完了,又不让回家,工程还没完。”战士们听了不禁面面相觑。

伍福来:“咋个不早点来,弟兄们少吃一口,也让一碗给你们吃。”

李超杰站起身说:“去瞧瞧还有没有剩饭、剩菜?”

刘本忠将两个竹饭筐磕磕,把集陇来的散饭粒一起扒到碗中,将菜盆底的汤倾倒在碗中,共有大半碗饭端过来,三个孩子都过来抢。刘本忠拦住,给三个碗都分了些,孩子们才无奈地离去。大家望着孩子们的背影感叹不己。

史正才:“没办法、打仗,国家穷、老百姓也穷。建机场、修公路发的工钱连饭都吃不饱。田地里的活还耽误着。”

刘本忠手提空空的竹饭箩摇摇头;“都是日本鬼子闹的。要不是闹日本鬼子,就凭云南的山水气候,种庄稼哪会有吃不饱的事发生。”

李超杰站原地望着不远处扎堆饿着肚子休息的民工,又看看自己的部下若有所思。

柯克上尉吃饱饭,他将罐头、酒瓶、塞到两个牛皮纸包里,坐在吉普车上看到一切,无动於衷地摇摇头,转身闭目休息。

夜幕降临满天星空。哨兵监视周围的一切。持枪警戒士兵的剪影映照在群山如黛的星夜中。横铺在原野上的机场工地淡淡如墨。机场附近的村庄静悄悄,朦朦笼笼漆黑一片。几排帆布帐蓬有哨兵在外面站岗。帐蓬内劳累了一天的工兵连官兵在两排稻草垫成的通铺上睡觉。两辆卡车和吉普车前也有哨兵站岗。单独的小帐蓬,柯克上尉躺在便携式行军床上盖着草绿色军毛毡安静地睡觉。营地外面、三名执枪的哨兵在移动巡逻。

这时,那边的道路上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话语声,其中有妇女、儿童清脆的嗓声,由远而近。排长伍福来和两名哨兵警觉了,蹲下身体拉起步枪枪栓瞪大眼睛注视那边。

亮堂堂的月色星光下一群人跚跚来到,原来是在工地上做活的民工们。

李超杰闻报不明究里,带着刘本忠排长和十几名执枪士兵赶到。大家见状都松了口气放下枪。李超杰笑吟吟迎上去:“乡亲们,阿哥、阿姐、阿叔、阿嫂、大爹、大妈们,半夜三更的你们来这里整哪样?”

走在最前面的一位背揹睡熟孩子,剪短发、头带花头巾的年青漂亮村妇说:

“長官,我们是来干活计的。”

后面的乡亲纷纷表示:“我们都是自愿来连夜干活计的。”

李超杰不解:“你们来干活计?你们不睡觉啦?”

乡亲们七嘴八舌地:“我们睡不着,心里装的事太多睡不着。”,“我们睡不着,我们大家都睡不着。”,“家有老有小的,有的还有病人,挂在心里头呢,根本睡不着。”,“我们带来吃的不多了,周围的野菜野果都差不多挨我们挖完了”。“我们想早点修好机场早点回家。”

年青村妇:“我们大家更怕误了工期,白天敲的‘瓜子石’少,怕不够用。大家都愿意来加班敲碎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