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虎兔书客笔记

关灯
护眼
背的幻影(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如果论起语音版的《背影》哪个好听,当首推孙道临的朗读。在接近文章的结尾,孙道临将那一声叹息“唉”演绎得感同身受。这一声叹息,像一只锥子,扎在我的心头。

《背影》全文字数约1500字。它做为华语散文的经典面孔,被全球文学爱好者所熟悉。写父亲的文章很难写,得以广泛流传的上佳之作不多见。了解这对父子恩怨的读者能够理解,朱自清绕过自己心灵的万千重障碍,才解开与父亲的不睦的心结,从而写出一段人伦常理的欲罢不能,难以割舍的情怀。

但他轻轻地拿起,又轻轻地放下,既不难为自己,也不勉强红尘。

几乎没有人在读过这篇《背影》后,不想起自己父亲的背影的。

我在连续听了三遍孙先生的朗诵之后,再也听不下去了。

《背影》的故事很简明。

那年,朱自清在BJ读书。期间,回了一趟徐州老家,父子短暂一聚,却不欢而散。

两年以后。父子再次相聚。朱自清虽已释怀,却仍存伤感。

在车站,朱自清眼看着身形肥胖的父亲,爬上爬下,穿过铁轨买来橘子,放在儿子的座位上,做为写手的他,只是在观察,并没有干涉这个场景中的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但是,朱自清身体是旁观者,心理却是参与者。这才有了读者既像在旁观,又像如其父亲一样在行动。

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他将自己一分为二,一半是儿子,一半是路人。路人看到的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胖子,儿子看到的是父亲将橘子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这种双视角观察的结果,就变成了一副耐人寻味的画面:陌生的父亲和父亲的陌生。

……

几年以后。父亲自知不久于人世,写来一封信,朱自清摘录如下:“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是要分别的告白,能不触动一颗善良的心吗!

朱自清此时彻底转变成了一个儿子的角色。当完成这个角色的转变,人都会回归到儒家的境界,我是儿子,他是父亲。我该孝顺,哪怕只是心理的执念。

这个别人儿子的朱自清,“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此时,他想见的那个人,其实,已经不是车站买橘子的那个身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胖子了,而是被自己泪水冲刷得清澈和亲切的父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