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高手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往事1(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回到一楼,齐叔泡了一壶新茶,我和老鹏没有随师傅和齐叔入座,站在茶几前等待师傅给我们答案。

“小宁,小鹏,”师傅看看齐叔,犹豫了片刻,对我们说道,“有一件事,我思考良久,你们俩是最合适的人选,但这件事有危险,或者说十分危险,甚至有可能危及你们性命,你们听完后,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不做,但无论怎样选择,不准将今天所听到的事,对外人透露半个字,能做到吗?”说完师傅和齐叔一齐看向我们,表情严肃至极。

我和老鹏对视一眼,同时点点头,老鹏走近一步搂住我的肩膀,颇有一副“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的劲头。

“老齐,自家的事你最了解,还是你说吧。”师傅转过头对齐叔说一句,齐叔啖一口茶,微微眯起眼睛,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齐叔的祖父,民国初年是沧海有名的实业家,创办于民国、现在还赫赫有名的沧海火柴厂就有他祖父的股份。齐叔的父亲,大名齐奎元,青年时代酷爱邮票收藏,因家境殷实,收集了不少当时中外名贵邮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就已是京冀一带集邮界知名票友,并由此结交张珩、溥铭等收藏大家,互通有无。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溥铭先生为保护梅老板等京剧名角免遭日军迫害筹集钱财,以五千银元价格向齐奎元出手一本集邮册。这本集邮册,几乎涵盖前清发行的所有邮票,如前文提到的红印花小字“当壹圆“,以及红印花倒盖“当伍圆”、红印花小字2分绿色加盖票等,最珍贵的是全套九枚的大龙邮票。

这里补充点小知识,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由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因主图是清皇室象征-蟠龙,而被后世称作“大龙邮票。”分“一分银”、“三分银”、“五分银”三种邮资,在不同时期,又分薄纸、阔边、厚纸三种规格。任拿出一枚,现在已是价值连城,全套九枚,简直就是孤品中的孤品。

“我的天,这本集邮册放到现在得值多少钱!”老鹏张大嘴巴惊呼一声。

“无价。”师傅淡淡吐出两个字。

我拉一下老鹏的衣角,示意他别打岔,听齐叔继续往下讲。

这本集邮册,也成为齐奎元最珍贵的藏品。战乱期间,为保护这本邮册不被军阀、强盗抢走,齐奎元将它用几层棉布包裹,又放入量身特制的铁盒,埋在自家后院,从不轻易向人提起,即使有人问起,也推说早已转让他人。就这样到了解放后,国家推行公私合营,齐家资产充公,才将之重新取出,锁在柜子里,只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看看,从不向外人展示。齐叔也是在那个时候,跟随父亲一起,目睹过这些珍贵邮票的风采。

“都怪我,都怪我年轻好胜,说漏了嘴,才至于丢了传家宝贝,害了父亲,害了一家人!”齐叔的脸抽搐着,眼角渗出泪水,自责得捶着膝盖。

“老齐,过去的事了,是命里注定,你也别太自责了。”师傅拍拍齐叔的肩膀,递上一张纸巾。

1973年,距离齐奎元下放农村已过去五年,齐叔也已是19岁的小伙子,因为眉目清秀,文化水平高(回到农村后,齐叔母亲想尽办法不让姐弟俩放下学业,73年时齐叔已初中毕业,在当时的农村算是文化水平高的了),而被选入公社任文书,和天津来的助农工作队天天在一起。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人们通讯就靠写信,有几个助农工作队员喜欢集邮,就经常帮公社或工作队的人取信,目的就是能揭取那信封上的邮票,当然,得在信件主人允许的情况下。

这天其中一人淘换到一枚“***诗词”邮票,这枚邮票在当时非常少见,几个人围坐在工作队办公室把玩着,齐叔正好来送文件,看到几个人兴奋的样子,不以为然得撇撇嘴。

其中一个队员看见齐叔的样子,不服气得叫住齐叔,“秋国,这可是好邮票,稀罕玩意儿,还不当回事儿,你小子见过吗?”

“这叫盖销票,比原版未使用邮票价值低得多。”齐叔打小就跟父亲接触邮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当时好胜心起,就想在几人面前卖弄一下。

几人听齐叔提到“盖销票”,也不敢小瞧齐叔了,纷纷好奇得凑过来,“看不出来啊,你小子还知道盖销票,原版票,说说,还知道什么。”

一看众人把自己当做中心,齐叔神气得把帽檐儿往旁边一撇,大咧咧坐在椅子上,“这是文7邮票,叫***诗词,发行于1967年国庆节,全套14枚,发行量700万套。”说完得意得看着目瞪口呆的们。发行这套邮票的时候,齐叔家里还没有发生变故,父亲是有这套邮票的,而且还买了好几套,所以齐叔知道它。

“行啊,秋国,看不出来,还真是深藏不漏啊。”几个工作队员已被齐叔的话彻底镇住,他们没想到农村里长大的娃娃竟然对邮票了解这么多。

“那是当然!”当时的齐叔被夸得头晕目眩,已有点飘飘然。

“还知道什么,说说。”“对,说说,你是不是也集邮,拿出来交流交流。”几个人七嘴八舌得围住齐叔,工作队平时就和公社工作在一起,齐叔与几个队员年纪也相仿,往常就很熟悉,这时说话更无顾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