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路就在脚下

关灯
护眼
第11章 叫我宏哥(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好!咱们西门日杂的队伍又壮大了,这得好好庆祝一下。李子、远子,咱们晚上就去全来涮。你俩先回店里,我去跟老白订桌子去。”

    唰,赵德顺骑着飞鸽又窜了出去。

    “顺儿哥人不错,原来在县供销社工作。能力没的说,就是脑子太活泛了,犯了点小错误。这不咱们劳服成立了嘛,缺懂经营的骨干,咱们马经理就把他给要过来了。远子,以后跟着顺儿哥,多学他的本事,其他的可别跟他学啊。”

    “嗳,李哥我记住了。”

    “你这李哥李哥的叫着,总显得不够亲。”

    “那我管你叫伟哥?”

    “别,还是叫我宏哥吧。”

    “宏哥。”

    “远弟。”

    在那年月,平辈人之间的称呼是有讲究的。类似李哥、赵哥、王哥这种称呼带着尊敬的意味,算是比较严肃且正式的称呼。虽然这样称呼别人非常得体有礼,但总显得关系不够亲密。所以在关系比较莫逆,且身份地位差距不大的平辈人之间,通常用别人名字加哥来称呼对方,这样就显得关系不一般了。

    关系再次拉近之后,李宏伟就把西门日杂的日常业务掰开揉碎地告诉了陆远。八九十年代的日杂,就是日用杂货的意思,凡是跟日常生活有关的,诸如锅碗瓢盆儿、针头线脑儿、烟酒副食等等都属于日杂商店的经营范围。

    西门日杂刚营业不到半年,店里除了赵德顺、李宏伟之外还有两个女店员,一个叫林巧玲,一个叫董丽娟。董丽娟已经成家,是店里的出纳。林巧玲比陆远大一岁,毕业于县一中,现在是店里的售货员。

    西门日杂本就不大,这就要求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比如赵德顺既是经理又是业务员,人少的时候也站柜台卖货。李宏伟是业务员兼售货员,现在陆远来了,自然也跟李宏伟一样,连跑业务带站柜台。经过李宏伟的一番介绍后,陆远总算明白自己今后要干啥了。

    “宏哥,一个月才23,这么点钱连吃饭都不够吧。”

    路远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着李宏伟,就他宏哥这一身装扮,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月之挣23块钱的人穿的。

    “效益好有奖金。咱们店开业时间短,业务还没铺开,这效益嘛,前三个月一直亏损,近两个月才刚实现收支平衡。你还别丧气,就这样,咱们西门日杂在劳服所属各单位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了。创业嘛,开头肯定是难一些,但肯定是有前途的,嗯。”

    哥俩边聊边走,三轮板儿车载着哥俩沿着柏油路上了西大桥,桥下的云水河两岸杨柳依依,水面波平如镜,倒映在水中的远山近景,蓝天白云,美得如诗如画。

    当哥俩车来到大桥西头的时候,李宏伟指着塔吊林立的县科技馆建设工地对陆远说:“远子,哥代表河西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加入到河西开发区的伟大建设事业中来。鼓掌!”

    云水河将云水县城区一分为二,河东是老城区,陆远的家就在河东。河西原本是河滩、荒地和果园,只有不多的几家厂子和单位。自从被县政府划为县经济开发区之后,这里的面貌是日新月异,新马路、新厂房、新办公楼、新住宅区,以及与之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都是新的。站在西大桥头看去,河西这一片跟河东老城区相比,可谓是规划整齐,车水马龙,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迎面吹来的风吹走了路远身上的燥热,也吹走了许多因为赚钱少而带来的沮丧。他对李宏伟说:“宏哥,要是这一片以后就咱们西门日杂一家店,那该多好啊。”

    “嗯,那肯定的。不过那时候就不叫西门日杂了,应该叫西门百货商场,到时候你当经理。”

    “那你干啥去?”

    “我去河东盖一座更大的百货商场。”

    李宏伟站在板儿车上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样子,让陆远很是羡慕。那一刻,陆远把李宏伟当成了榜样,同时也把他的那句要在河东盖一座更大的百货商场的话,记在了心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