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草原有座蒙古包

关灯
护眼
第3章 温馨的初夏之晨(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时光回溯到五年前的初夏时节。

    夏天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也是牧民最喜爱的季节。春羔儿早就接完了,一个个小生灵活蹦乱跳的。跨年度的牧业丰收就近在眼前,每一户牧民都盘算着一年来的收成。

    牧民和农民的收获季节不同,农民的丰收在秋天,牧民的丰收在夏天。这是草原“那达慕”大都是在夏季举办的重要原因,不仅仅因为夏季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更是因为一年一度的牧业丰收就是在夏季降临草原的。

    每到那达慕,孔雀屏草原的牧民比过年还要兴奋。纷纷扶老携幼、骑马驾车,几乎是全家出动奔赴草原,共赴属于牧民自己的一年一度的盛会,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和草原的美丽。

    现在的季节是刚刚迈进夏天的门槛儿,离那达慕召开还有一段时日。马托娅却早在心底盘算好了,今年的那达慕全家都要去,还要带上自家出产的奶制品、自己绣的“王府刺绣”作品,卖些钱积攒起来,好给阿吉奈买辆摩托车。

    “给阿吉奈买辆摩托车”的心愿是托娅在与阿吉奈结婚时就有的。当时两家条件都不太好,托娅也没像别的姑娘那样大要彩礼和嫁妆。如果当初她坚持,老公公白朝鲁哪怕是借钱也会给买上摩托。退一万步说,就算婆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爸爸马额尔德木图砸锅卖铁也会圆了女儿的梦。可当时,托娅对摩托车的事儿只字未提,甚至和阿吉奈都没说。她只在心里暗暗鼓劲儿,等攒够了钱一定买上一辆!居家过日子处处都是花钱的地儿,要提攒钱也是够难的。

    长话短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儿,儿子阿斯根已经五岁了,大眼睛、长睫毛,虎头虎脑的。“阿斯根”汉语翻译过来是“正直”的意思。一条刚满一岁的黄狗,成了孩子最好的玩伴。黄狗也长的壮壮实实的,非常听话,主人给它起名叫“西日”,蒙古语里就是“黄色”的意思。

    …………

    这年初夏时节的一个清晨,马托娅和白阿吉奈起得比往常要早很多,天还黑黑的就忙活开了。

    阿吉奈要回牧点了,虽然有“邻居”呼和鲁帮忙照看,自己一甩手就是好几天,放心是放心,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这一次托娅也跟着去住上几天,帮着把牧点的“家”彻底收拾收拾。儿子阿斯根在头一天就听出些眉目,吵着非要跟去,被托娅“一票否决”。牧点离家有一百多里路程,条件挺苦的,托娅不想带孩子去,就悄悄准备,打算起大早偷偷溜走。

    月亮已经西沉,东方的天空有些微亮,远山近树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一只报晓的公鸡孤傲地叫了几声,因为没有其它公鸡的应和自然就没了兴趣,鸡鸣就百无聊赖地歇息了。天边有几片薄薄的云,慢慢变得亮了起来,有的像飞舞的大鸟,有的像奔跑的小狗,有的像游动的鲤鱼,有的什么都不像,就静静地漂浮在那里充数。

    因为太早,麻雀们还没有出窝儿,鸣虫们可能睡得太晚正在补回笼觉。所以,萨仁台这个村庄显得很静很静。

    阿吉奈,精瘦的蒙古族汉子,每一块肌肉里都藏着使不完的劲儿,起多大的早、干多累的活、吃多大的苦,从不抱怨。他给一红一白两匹马添了捆青草,就去检查家里的胶轮车。大黄狗“西日”一直跟在他的身后。

    用手摁了摁瘪瘪的车胎,阿吉奈皱起了眉头。昨天还好好的车胎,怎么说没气儿就没气儿了呢?

    阿吉奈赶紧打开手电进了仓房,在一个老式的大木箱子里翻腾了半天,找出了打气筒和胶皮、胶水啥的准备粘车胎。返回车轮前刚把这些东西放好,阿吉奈抬头看了看东方,经验告诉他天可真的快亮了。

    厨房内,托娅正在熬奶茶,准备早餐。屋里热气腾腾的,电灯显得有些昏暗。

    阿吉奈匆匆走进屋,大黄狗也要跟进来,他回头瞪了一眼,“西日”知趣地退回了迈进门槛的前爪,扭头走了。

    阿吉奈趴在托娅耳边说:胶车的轮胎没气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