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初唐异案

关灯
护眼
第39章 难乎其难(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我又如何不知,否则这帮老骨头岂有一人可活?”韦后陆续又投了几份奏书进入火盆,“正因这五人未在朝中,我才不闻不问许久,可如今倒好,‘显唐’一帮连中,将武三思一事也放在台面上!”

同与武三思纠葛不清的婉儿明白此刻不能多做言语,只强作莞尔一笑,将绢子叠好,用清水略浸了浸再挤干,双手递于韦后,“皇后掩掩口鼻,勿要将这烧废了的陈词滥调吸入胸中才是。”

韦后顿了顿,接过绢子捂住口鼻,含糊不清地说,“还得是你,若我一人在此阅看这些,见一人就想杀一人。”

婉儿不再说话,只将剩余的奏书、公文摞好,摆在一侧,想着待烟气彻底消散,就请皇后返贞观殿,才这么思量片刻,门外就有人奏请。

即是方才那名贞观殿外伺候的内侍,韦后抬眼见了,便要他进来,“何事?”

内侍心中着急,见到婉儿也在,愣了一瞬,但想到满脸急迫的静德王,此刻在贞观殿台阶处被圣人连连逼问,就也不管不顾,从头至尾原封不动地将所见所闻尽数报于韦后,婉儿在旁耳听心受,不曾打断。

韦后因显唐朝臣奏书的怒火瞬时熄灭,还未听完内侍所言,就直往外走去。口中叨念不断,“既言往尚书省去,怎这时折返,定生了何事要与我相商,圣人又怎在殿外?为何不早报于我?”

内侍正想应答,一旁装着整理奏书,实则也要跟随同去的婉儿连连向他摆手,示意噤声,内侍反应过来,在韦后身后不便开声言谢,只叉手向婉儿深深鞠了一躬。

圣人与武三思对峙之时,都未发现从西侧走来的韦后,沿途内侍、宫女见她一脸怒色,无一敢报皇后至。

待韦后至圣人身后,他正说到,“朕早言复唐即返长安,岂能出如今这般事项!?”

武三思得见韦后,因一直被圣人怒斥而积攒的怨气,此时因韦后的出现渐渐减退,只等圣人这番发泄结束。

“东都百万之众,如今十四坊三百余人!皆患异骨之症,此究竟为疫病还是因何事所致,你与皇后心中自然清楚。莫要……”

“圣人既如此说,怕不是指妾身当初不允即返长安,是有意为之了?”韦后没有让圣人把口中的话尽数说完,粗暴地在身后打断。

被着实惊着的圣人险些下探一步,立跌在地,武三思想要搀扶,被他一手甩开。

“当日若非妾身与静德王在众臣身前,重提太宗之《临洛水》与长安水土一事,岂有如今数月后得返长安?”此处韦后直为当初于矛盾不可解时,当即话锋一转,反客为主,才有了这时圣人的哑口无言。

韦后深知这位枕边人对自己当时反客为主,与武三思一唱一和之事的含义,但这时即便说穿,也会将自己陷于失察、无决断的身份中。

一国之君,被人诟病昏庸无能、当断不断是他人一面之词,倘若自己在他人面前承认愚懦不灵,则就成了奇耻大辱,更别提一方是自己的皇后,另一方是与皇后纠缠不清的异姓郡王了。

不认可彼时皇后与静德王那一番一唱一和,即是否认那一日自己所下之决断,这时这位一国之君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

“七郎……”韦后在这时恰到好处地换上温婉的一面,“七郎是仍要追究妾身与静德王之责,还是以城中三百余患异骨症之子民为要,与妾身、静德王商议一二?”

见平日枕边人泄了气,韦后朝武三思努了努下巴,武三思会意,叉手——这一次深深把身子弓了下去,一声“皇后”过去,他再将尚书省前听来的事,添油加醋地细细说了。

本意还是同之前一样,不希望将注意力都转移到还未想到该如何辩解的吟天殿一事上。

可这次韦后同往一年于明堂论议该否还都长安时,又一次超出在场两人预料。

“再行封坊七日,待身患异骨之人查尽如何?”韦后观两人神色,继续说到,“此封非晨间彼封,要的是全城封坊,戒断一切出入、通行,城门皆闭,万事皆休,除宫城、皇城城防,文武群臣、王公贵胄亦一概不许行动,日常配给皆由尚书省调配,如此十日,定可查明缘由。”

武三思想到吟天殿之事,神色恐惧,想开口又不能,韦后看着他轻蔑一笑,“至于吟天殿一事,知是不能只信你,早些时候,我已遣内侍带消息与韦巨源,想必此时,他正为如何叩开丘真人山门发愁罢。”

“困全城百万众十日?偏你想出这般主意。”韦后也万万没成想一贯对自己之见几乎事事、样样言听计从的“七郎”此时言语之中是尽暗讽。

她嘴一撇,“怎?”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