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昔日相逢

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六章 身残志坚(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在迭代式开发中,整个开发工作会被组织为一系列短小固定长度的小项目。

每一次迭代都包括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

采用这种方法,开发工作就可以在需求被完整地确定之前启动,并在一次迭代中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或业务逻辑的开发工作。再通过客户的反馈来细化需求,并开始新一轮的迭代。

所以迭代式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降低风险的,同时能得到早期用户的反馈。持续的测试和集成,使用变更,提高复用性......”

萧骁在侃侃而谈,陶雪平静的外表下,内心却并不是平静的。“你们高中会教这些么?”

“额,这是平时没事儿,自学的。”只是自学了十多年罢了,萧骁省略了后半句。

“螺旋开发,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比如像两位......咳咳,反正就这样。

‘螺旋模型’的核心就在于您不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定义的清清楚楚。您轻松上阵,定义最重要的功能,实现它,然后听取客户的意见,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如此不断轮回重复,直到得到您满意的最终产品。

螺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因为在每个阶段之前及经常发生的循环之前,都必须首先进行风险评估。”

“敏捷软件开发又称敏捷开发,是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些新型软件开发方法,是一种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

它们的具体名称、理念、过程、术语都不尽相同,相对于“非敏捷”,更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的紧密协作、面对面的沟通(认为比书面的文档更有效)、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也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敏捷开发,相比迭代式开发两者都强调在较短的开发周期提交软件,但是,敏捷开发的周期可能更短,并且更加强调队伍中的高度协作。

敏捷方法有时候被误认为是无计划性和纪律性的方法,实际上更确切的说法是敏捷方法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见性。”

萧骁讲完后,眨了眨眼睛,就一直看着陶雪。陶雪也看着他看着她,萧骁看着陶雪看着他看着她......咳咳。

“我讲完了,没了。”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