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一梭千载

关灯
护眼
第134章 早木新芽春又接 雪中燃碳民意协(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宋韵展的兴奋劲还没有过去,安霁趁着自己头脑正热,连夜赶出来几张满意的草稿。

窗外是夜深人静,窗内是灯下人眠,伏案刚有困意的安霁被手机微信的语音电话惊起,抬眼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才发现已经是凌晨一两点钟。

坐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连天的哈欠顺势跟了出来。已经扫到来电人头像都安霁这才不慌不忙接起电话:“怎么啦,这么晚还不睡?”

对面的盛夏狡黠一笑,毫不留情的戳破了安霁:“你不也没睡?”

“好了,和你说正事啊。”电话那边的盛夏突然变得严肃起来,苦大仇深般叹了口气,“现在我不是和政协姐姐在聊这个立法和相关扶持这些方面么,我就想和你聊聊。”

“因为我也知道啊,你和伯伯阿姨们有很多困难都不和我说,生怕我再为你们担心一份。”

听着闺蜜的话,安霁沉默了半晌,正要开口,便听电话那边继续说到:“所以我觉得啊,你们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肯定也产生了不少实质性的需求,你大概和我说说,我看什么是能靠社会的力量,和政府的引导能够解决的啊。”

星月无言的凌晨,安霁在放下画笔那一刻,无尽的困意早就席卷上来,可闺蜜的期待从电话那头直接跃进耳朵里,安霁又打了个哈欠出来,抿了一口桌子上摆着的茶,凉得浸牙的味道,终于让安霁清醒不少。

后继无人,这依旧是杭罗面对的首要问题。即便有安霁,即便有张阿姨的孩子们,可三五个人显然撑不起杭罗的未来。

“现在像花丝镶嵌、绒花这些,我们行业内也知道,他们在做一些面向大众的课程,能够轻松上手看到一个成果的东西,显然能更好的传播出去。”

业内的展销会、各种由政府和文化部牵头的共进、合作平台,让安霁不止一次同其他非遗传承人与行业从业人士们交流,对于不同类型非遗的传承难点与重点如数家珍。

“嗯,这些现在也有比较好的销售渠道。”盛夏毕竟是经营汉服店的,深知如今这些配饰的销量与日俱增,“现在绒花被簪娘们越做越精细,价格也在往下走,但其实市场供求趋于饱和,没有太多发展空间了。”

“所以啊,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端起杯子用凉茶将自己刺激得清醒了几分,安霁这才又道,“我觉得你们要是想做,只能从区、市先开始,至于更大的提案,只能是各地方负责各地方,一项目一方案,通过各种方式鼓励非遗传承人直接参与进来。”

“我只能说如今杭罗依旧处在缺宣传、缺理解的阶段。”

“但是你仔细想想,我们当时做视频的时候,面对的还有各种恶意的揣测,这些是我们不能避免的,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尽量避免这种消极负面的反馈。”

安霁的话说完,电话那边陷入了良久的沉默,原本一直伴随着对话的笔记声也随之消失。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过两天我们约个地方,你和我认识那位政协姐姐也面对面聊一聊。”

凌晨三点,居民楼上下只剩下两间扇窗还若隐若现的透着光,街上偶尔闪过的车没有任何心思去关注这两盏不眠的灯火。

“哎……这两个啊!”何晏清已经竭尽所能将自己自言自语的声音放轻,忍着内心想要去管一管的冲动,回屋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楼里的灯又亮了一盏,不眠人又多了一个,在杭州冬日的深夜里,安霁一家三口各做各的,又在短短不过一刻有余的时间里陆续熄了灯。

顺着鼻尖浸到皮肤的香让人陶醉流连,描金的朱红色脱胎漆器果碟上摆着精致的糕点……

安霁猛吸了两口醒神的香,脑子不再那么混沌,这才由衷赞叹:盛夏做事是真的快,凌晨还在和自己打电话,十点钟就约好了地点。

“怎么样,最近我挣钱了,就得请姐妹来好地方。”感受到来自闺蜜的目光,盛夏甚是骄傲,“这叫‘苟富贵,勿相忘!’”

盛夏带来的那位政协的姐姐显然早就习惯了前者的性子,再加上父母那一辈的关系,对前者这般邀功似的只是有些宠溺的一笑了之。

“我姓陈,盛夏和我讲过你啊,她也和你说过我找你的目的吧?”陈姐姐没有时间和闺蜜两个闲谈,简要介绍了自己,便直入正题,“你和她提到的情况今天早上他和我说了啊。”

“我觉得啊,你作为这个方面从业者,也是我联系到唯一一位一个人从制作到宣传都在做的传承人,你的意见是十分宝贵的。”

杭州境内的非遗不少,但如王星记扇、西泠印社之类的非遗传承单位规模都远比杭罗厂大,并不会出现一个人要兼顾技艺传承、创新设计、销售宣传等多项工作的情况。

在保护单位内的井井有条,对于调研人来讲,却不是什么好消息——每部分脱节开来,调研人需要分头联系,自行总结,确定其中关联,显然比向一个人寻答案困难的多。

更何况,如今非遗保护的方针尚且处于“抢救为主”,作为能用自己调研力量、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某福祉的政协委员,这些亟待保护与发展,具有特殊性的非遗项目,显然更是重中之重。

金石篆刻有例可寻,互助易得;制扇工艺成规模、有体系,与此同时,因其便携、有固定受众等特点,铸就了此类项目的新生代继承者并不鲜见。

而如杭罗这样,消费成本高,了解与接受面窄,且后继鲜人的非遗项目,在陈姐姐看来:是面临同类型发展问题非遗项目的突破口,更是作为研究例证的极佳选择。

“你提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非遗项目要置顶不同的扶持方案。”说话的这会功夫,陈姐姐已经把笔记本电脑从书包里放到桌面上,打开了早就准备好了文档。

“这一点现在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考虑到了,但是你觉得这种扶持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资金、统一培训,还是……全都要?”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问题所在。”几次面对记者的采访,哪怕面前的陈姐姐雷厉风行,提出的问题比记者还要犀利几分,如今的安霁早就不会有半分怯场,“现在无论是资金还是统一培训,很少有针对性的进行。”

“可能会把宣传不利的几个项目放在一起,培训传承人利用线上线下手段进行宣传。”

“可能把低息贷款、奖励基金发到了不同传承单位手上……但是无论是评判标准,还是形式方式,永远只能满足一部分项目,结果就是花了时间、人力、物力,可收效甚微。”

“比如我们可能需要的是纺织技术的传承人,而一些我熟悉的传承人们,他们需要的却是一位能给他们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也饱含文化元素的设计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