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左手有座城

关灯
护眼
第15章 故事与故事(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不过,这故事要说给两人听吗?或许只是雷同而已,总不至于真有妖怪吧。可这谁又说得准呢,万一有妖怪怎么办。如果不说,到时候这两人真的被那女妖迷惑了,这可是两条人命。

杨易犹豫片刻,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可知那古庙的名字?”

“我听他们谈起故事的时候,都是叫做古庙,没一人提过那古庙的名字。或许是年代久远,人们已经忘记那古庙原来的名字了。”

“那这样,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杨易记不得《聊斋志异》的原文,电影情节也忘记许多,但大致人物和故事线还是记得的,就拿电影情节做个样板吧。至于这二人,听完故事后,是害怕、是担心,还是怎样,那杨易也没有办法。

两人倒是很兴奋,能听得神仙人物说的故事,以后都是谈资。书生正襟安坐,书童也老老实实端立在书生后方。

“话说,有一座古庙,名叫兰若寺。苏公子,你也算饱学之士,可知这寺庙名字的来意。”其实杨易也不知道这名字是什么意思,但这样反问一下,若是书生知道,还可让对方解释一下,看起来像是在指点,若他不知道,则可让他多读一些书。反正怎样,杨易都有道理。

果然书生知道这名字来意,“兰若,也称阿兰若,是一句梵文,意思是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不错,不错,果然见识不凡。”

“这兰若寺原本是一座千年古寺,只是这寺庙建寺的时候,寺庙深处有一株成了精的槐树。经过多年修炼,这树妖渐渐成了气候,自称姥姥,寺庙周围生长诸多树木,也被树妖控制。”

“这么厉害的精怪,那庙里和尚不知道吗?”书童忍不住问了一句。书生连忙摇手,让玉书老实听故事。

“庙里的和尚,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或许知道但装作不知道,这事情过去许久,已无法考究。但那庙有个习惯,但凡有旅人因病,或其他缘故,无人收尸,庙里的和尚都会做一场法事,然后将其尸骸葬于树林之中。后来周围也有不少村民将横死、夭折的家人葬于树林。”

“槐树通鬼气,这么多死人葬于那树妖底下,定然会起祸事。”书生也忍不住发出感慨。

“没错。那些尸体,加上后来被妖魔所害死之人,皆化作厉鬼,被树妖控制,如同虎伥一般,成为树妖的手下。其中有一位女子,姓聂名小倩,因为旅途病故,被家人葬于树妖底下,也成为树妖控制的一名女鬼。树妖想要变得更强,化成人形,就需要吸取更多人的精血阳气,庙里的和尚也因此死伤无数,最后,整个庙宇就没有活物了。但庙宇破败,前来上香的香客自然就没有了,姥姥只好把注意打到附近的居民,和路过的旅人身上。”

两人听到这里,也不再插话,继续听着。

“姥姥派出手下鬼怪,勾引旅人进庙。有贪财的,鬼怪就化成金砖银块,那贪心的拾起金银揣入怀中,就会被鬼怪所乘;也有不贪财的,视路边的金银如粪土,姥姥就派出聂小倩等一班女鬼,化作美女,专门勾引好色之徒。如果财色都不能动心,就利用人的善心,化作遇难的小姐,遭祸的夫人等。一日,一名宁姓书生,进京赶考,恰好路过这般若寺。……”

“那聂小倩被书生善良感化,又有剑客燕赤霞相助,最终击败了姥姥,挖出了小倩的骸骨,带回老家安葬。”

“善,大善。好一个重情重义的宁书生,好一个肝胆相照的燕赤霞,好一个知恩图报的聂小倩。”听完杨易半是回忆半是自编的故事,书生抚掌称赞。那书生一身正气,又重情重义,若是自己设身处地,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金银的考验,自己不会上当贪心,美色诱惑,应该也能抵挡得住,但树妖当前,还能想尽办法,救一个萍水相逢的女鬼,自己未必能下的了决心。当然,燕赤霞更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一把剑,斩妖除魔,杀净天下妖魔。

说完故事,杨易又偷摸看了眼手机,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明天还要有一堆事情忙碌,这主仆二人也来了快三个小时,该送客了。想了想,杨易觉得这二人来了一趟,自己又是送药又是送吃的,总得要些回报才行,没看到大圣到了雷音寺,不也得给阿傩、迦叶两位尊者“人事”才能换得那正经。

可眼前两人,只不过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和书童,估计盘缠是有一些,但未必值多少钱,如今可不比古代,银子几块钱一克,一两银子也就是两三百,值得什么。而且开口索要钱财,也显得自己太Low。

想到刚刚看这书生手稿,那一笔字可真是不错,比瑾瑜店铺悬挂的那些字画要顺眼很多。要知道他那些字画可是市书法协会副会长亲笔所写,亲情价润笔费都花了八万。

杨易对书生说道:“苏公子,这天色不早,你们还需要赶路,我就不强留了。不过既然你主仆二人到此,证明我们有缘。这样,我这门头空荡荡的,尚缺一块匾额,苏公子就给我留一副墨宝吧。”

还以为高人会提出什么难以应对的要求,结果却只是要一副字。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逸士,与那些沽名钓誉,想要寻得终南捷径的假隐士完全不同。书生的字确实不错,自幼受家学熏陶,又多年临摹柳公的《玄妙塔碑》,但还算不得什么大家。可现在先生开口,那定是要拿出最好的状态。

“还未请教仙乡何名?”

“就书’太虚幻境’四字好了。”

玉书摆好笔墨纸砚,苏哲一鼓作气,留下四个大字。杨易要书生留个落款,苏哲忙摆手,口称不敢。

苏哲又看到自己背囊中还有几幅前朝甚至更早一些名家的碑文拓印,连着携带的一方叶家出品的云纹竹墨,也要献给杨易。杨易却是辞了那方名墨,收了碑文拓印,又留下苏哲准备的行卷。

在苏哲眼中,更让他觉得这才是出尘人物该有的气度。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