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港综从法证先锋开始当警察

关灯
护眼
第两百零一章 圆满的句号(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而刘健明日日带着正义的假面生活,有着美好的一切,而这一切都会随着他真实身份揭露而灰飞烟灭。他纠结,他摇摆,他痛苦,他的前路明明暗暗,他随时担心一切被戳破,而他将一无所有。

或许,这就是勇者与恶龙共有的无间道。

而有谁看出了阿仁哥是卧底么?当然有啦。比如他的哥哥倪永孝。

而在《无间道2》里面,阿孝之所以会倒台的一个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韩琛赌上所有身家跟他玩命,这是阿孝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面,一般坏蛋是不可能跟别人玩命的,最终,导致了阿孝的死亡,但除去这个原因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不被大家注意到的原因,那就是阿仁哥的背刺。

可以说,阿孝的这个弟弟阿仁哥才是对阿孝伤害最大的,我们都知道,后期正是因为阿仁哥给黄志诚提供了一份关于阿孝的证据,最终,导致了阿孝的土崩瓦解,可以说,阿孝千不该万不该,要留着这个弟弟,但问题就来了,大家真的以为阿孝不清楚阿仁哥的身份,我看是未必的。

早在电影的那场生日会上,有个不太引人注目的桥段,当时,阿孝往垃圾桶里面丢了一张纸条,后来,我们的阿仁哥火速就前去查看,当时,阿孝喊了一下阿仁哥,这时候,阿孝就已经猜测阿仁哥有问题了,后面的剧情,警方迅速围捕了阿孝和侦探的交易,这更加证实了阿孝的判断。

因此,阿孝在干掉那个陆启昌的卧底时,才会说那么一句话“四年前,我给过他们机会,他们没要,如果我今天给你机会,你要不要?”,然后,毫不犹豫就将这个间谍给干掉了,看起来,这是说给卧底听的,实际上,我认为这段话其实是说给阿仁哥听的,他在暗示阿仁哥,自己可以给他机会。

所以,个人判断一件事情,那就是阿仁哥的身份,早在这时候,就已经彻底暴露无遗了,要知道,吴镇宇饰演的这个阿孝可是一个智商仅次于福尔摩斯的人,你觉得这样一个智商超群的人,阿仁哥那点小把戏,他会不知道吗?说白点,阿仁哥根本玩不过人家阿孝,但问题来了,阿孝为什么不处理阿仁哥呢?

因为这样一个卧底留在自己的身边,对于自己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这就相当于在自己身边安放了一个定时炸弹,保不齐哪天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巨大的麻烦,难道阿孝不清楚这样一件事情,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啊,那他为什么不处理阿仁哥呢?还是那句话,阿孝本身的性格缺点了。

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了,阿孝,这个名字就是一个亲情味道特别浓重的名字,所以,他对待亲情是极为看重的,而阿仁哥虽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好歹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别看阿孝杀伐果断,但对于自己的家人,阿孝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下不了手的,这也是为什么后面他会让自己的家人跑去夏威夷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自己家人的安全大于自己的安全,所以,他果断就选择了先保护自己的家人再来考虑自己的安危,如果放在现实中,阿孝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实打实的好男人,有担当有责任心,可在电影里面,这样的事情就不好了,阿孝恰恰也是因为这一特点,导致了他后面的土瓦解。

而林阳之所以觉得无间道警察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无间道的剧情符合典型的类型片,剧情从始至终,大小高潮迭起,有谷峰有谷底,由最初对未来的希望到最终的悲剧收场,作为商业片来看的话,算成功的,因为好看。

两个小时内,电影有多次潮起潮落,最后跌落谷底。是不是和很多好来坞商业片很像,各种反转?

而且,这部电影做到了几乎所有的反转的铺垫铺得合理及时机合适,所以剧情的推进和发展都比较自然,剧情转折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比如阿仁哥在刘sir办公室发现他曾经写过错别字的文件袋以及刘sir手持文件袋的习惯性敲打腿侧的动作,从而发现刘sir是内鬼。但是,《无间道》除此之外还有点别的什么。

很多好来坞大片剧情十足好看,让观众犹如坐过山车,但电影落幕后就没有然后了。而《无间道》有余味儿,这点像艺术电影。

艺术电影结尾的情感迸发需要一定的细节情绪的铺垫和积累,往往这些细节很可能相当长时间节奏缓慢、平澹。

但《无间道》没有这个问题,剧情张弛有度,节奏紧凑,结尾令人唏嘘不已。这多亏于穿插于所有高潮之外的细节铺垫,成功的人物塑造以及梁朝伟极赞的表演。阿仁哥的人物塑造离不开关键的几个人,这些人是活在阴暗处的他与工作(黄sir)、友情(傻强)、爱情(前女友和心理医生)、对手(刘sir)的连接,这些人勾勒出阿仁哥完整的精神世界。

首先是工作。与黄sir亦师亦友。当面及电话对话,阿仁哥总是扯着嗓子对黄sir吼。这是霸道的温柔,对自己亲近依赖的人,放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埋怨完该做的还是照做。黄sir放在信封里的手表,阿仁哥口上说着从来不带表却乖乖带上,最后永别时,黄sir的欲言又止。简单的几个细节,勾勒出阿仁哥与黄sir深厚的感情。黄sir最后没有说出来的话,就像所以其他与最亲近的人没有告别的永别一样,充满了悲伤和遗憾。

然后是友情。与兄弟的感情是复杂却真实的,这十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除了知晓他真实身份的黄sir,朝夕相处的兄弟对自己的关心是最真实的存在吧。

然后是爱情。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是这部电影里属于阿仁哥最温存的部分。前女友故意说错女儿年龄的老梗虽然略俗,但这给阿仁哥的死给予了一丝温暖,生命的延续总是能温暖冰冷的现实,不至于让人更绝望。心理医生除了展现阿仁哥的爱情世界,也是阿仁哥最后几近绝望时的唯一寄托,警官学校的校长及黄sir的相继离世,发现刘建民这根假的救命稻草的真相,让他濒临崩溃。这世界还有谁能懂他呢?

告诉一个与自己生活没有实际关系的人,信也罢,不信也罢,总能给自己一个念想,万一真相没有昭然的一天,至少有一个重要的人可能愿意相信自己是一个阿sir。

而后是对手。与刘sir的PK,是这个电影的重点。

刘sir与他一样,也是一个煎熬的人,说到底,他们是同类,理应来说最懂阿仁哥的莫过于刘sir了。刘sir理应也是一个立体、丰富的人物,甚至从无间道的片名来看他更应该是主角。但这个人物的渲染显然没有阿仁哥的多角度来得丰富,加上刘德华不那么层次化的表演,这个复杂的人物稍显单薄。

这个故事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们之间的较量,刘sir明明想要变好人,甚至试图通过与阿仁哥的合作达到双赢。但在随之而来的利益冲突下,最后只能弱者牺牲。正因为明明本来可以大团圆的,怎么就黄了呢,让人唏嘘不已。真实的生活虽然不会如此戏剧化,但实际上,真实的生活的确是总充满无奈、阴差阳错与遗憾,哪能都如愿以偿呢?刘sir作为主角,通过反衬阿仁哥,强化了阿仁哥这个角色。

一脸懵逼比如电影用的首尾相应的小技巧,年轻的刘sir说“我想跟他换”意味着他不想做卧底,想走出牢笼;而功成名就后的刘sir说“我想跟他换”是对阿仁哥的致敬。这就是港岛电影的魅力,没有所谓的主旋律,光辉形象的阿sir像普通人一样牵动人心,他首先是个人,然后是阿sir及其牺牲。

所以,生活中,你了解一个人,你需要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他的兴趣是什么,他与亲人、朋友、恋人的关系。

电影里,不同角度几笔用心的细节勾勒,一个立体丰富的角色便跃然于屏幕上。最后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梁朝伟的演绎。他的一颦一笑,他的眼神,就让你我心里有了一个阿仁哥。套用一句说烂了的话,连头发都是戏!

所以这也是林阳之所以这么喜欢的原因呀!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