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关灯
护眼
第九百零九章 找回当初的自己(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蹬着自行车,往城外赶路的李峰,一路走来,看着马路边偶尔在路边驻足歇歇脚的老农,忍不住有些扪心自问,自己对麦店村的村民,是不是过于苛责了。

去过“夜”市的他,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那些多出来的狼皮,兔子皮,他曾经也是偷偷摸摸冻的鼻子冒泡才卖出去,也只是为了家里能过上好点的日子。

人家想要讨个饭碗,他则是严词拒绝,虽然是为了厂里,但是否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都是平头老百姓,职工们的生活,比这些人,至少强上了太多太多,自己再人为抬高了这座门槛,等于是把那道高墙,又给筑高了。

都不容易啊!

骑着自行车的他,感受着凉风习习,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心也逐渐变冷了,自己位置是上去了,但有些东西,好像不知不觉中,也都忘记了。

忘记了当初刚穿越来时,作为底层人民的艰难,忘记了让更多人,更多穷人更有尊严的。

回首提干之后,出城的机会少了,更多接触的,都是像郑朝阳,刘鼎,杨厂长这样的“大人物”。

他现在勉强在这些人中,也成为了所谓的“大人物”,却忘记了,当初开大车时,很多人宁愿省那五毛一块钱,选择在车厢里硬扛着的场景。

这次清晨出发,去麦店村实地考察,是李峰有感而发的举动,想亲自看看,距离轧钢厂的路程,骑车大概多长时间,走路大概多长时间,公交车方不方便到达楼下。

毕竟,前期的拿地投入都得十几万,后面几十栋楼开工建设的人工,材料费用至少也得百万往上,对于轧钢厂来说,选择一块风水宝地,那就更为重要。

虽然以前是开车经过,但那毕竟是踩着油门,对于大部分职工来说,不现实,很多人上班还是得靠走,或者蹭同事们的自行车,然后攒钱自己买车。

没想到,这刚从使馆区出来没多长时间,就再次看到了,自己当初穿越时,还略感不适应的景象。

国家初创,百废待兴,工农业剪刀差,重重词语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回荡,他忽然想起,自己许久许久,好像都没把那个代表档员的徽章别在胸口了。

记得,当初刚拿到时,在姜科长面前嘚瑟的样子,李峰的眼眶,不知道吹进了什么东西,渐渐地,有些湿润,一路骑行,他好像找回了某些东西。

“哎,罢了,罢了,不行扫扫地,打扫打扫卫生,事儿总得有人干!”

看着迎面而过的板车,李峰轻叹了一口气,默默念叨道,心底也开始盘算着,京城的两个分厂加上总厂,大概能挤出多少这样不需要文化水平,但又得有人做的岗位。

跟李峰擦肩而过的那位中年人,目光始终看着前方,对于一旁擦肩而过的,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并未多做关注,甚至,看都没看一眼,就略过了。

压根没有意识到,刚才身旁过去的那位,就是要拆他们村子的廖大中口中非常“难缠”的轧钢厂副厂长。

而且,经过这一路的亲眼目睹,这位铁石心肠的副厂长,对于麦店村的态度,也已经有所改变。

中年人没有停下脚步,李峰也没有停下脚步,他目的地是印象中的麦店村,而中年人,目的地却不是在轧钢厂,至少,暂时不是。

过了使馆区,过了平安驾校,一直到东直门外的红星轧钢厂,这辆仅凭借单腿蹬的板车,并未做丝毫的停留,拐了个弯后,径直向南边的火车站驶去。

最后,到达崇文门旧址的不远处,这辆疾驰了二十里地的板车,才略微的放慢了速度。

这个点,路上行色匆匆的上班人群多不胜数,无轨电车,公交车,自行车把马路主路面上占的是满满当当。

最后,板车到达了琉璃厂附近,这才犹自停下。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