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红楼之薛霸王

关灯
护眼
第147章 组建秘书班(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又因为在薛蟠的影响下,学管账、编纂文集、学习西洋文字,翻译西洋书籍,有许多事情可做,不用每天无所事事、胡思乱想,浑身上下都焕发着青春活力。

史湘云同样受到薛蟠的影响,境遇也与《红楼梦》文本中,大有不同。

在《红楼梦》文本中,史湘云虽然性情疏阔,天生乐观,并不以父母早亡自苦,也不因史家生息艰难而自怨,但是,小小年纪,却过早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现在,因为和薛蟠早早定下亲事,生活有了依仗。

史家也因为薛蟠提供的帮助,境况大为改观,史鼐、史鼎兄弟相继出京担任实职,史家重新振兴之兆,史湘云作为史家大小姐,自然也因此受益良多。

史湘云现在和姐妹们一起住在大观园里,每日一起读书写字吟诗作赋赏花玩水,好不快活。

手中又管着薛家的玻璃作坊,手里不缺钱使,生活比《红楼梦》文本中描述的幸福百倍。

三春姐妹,也各受薛蟠影响,境况与《红楼梦》文本中,有了许多变化。

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贾探春。

贾探春作为贾政庶女,本身在荣国府中,身份比较尴尬,虽然才情卓异,却无用武之地。

现在受薛蟠影响,主管薛家书铺,进她的手编纂的书籍,至今已经不下数十种,销量更是数以万计。

放在后世,贾探春已经能算是文化圈的一方大老了。

因为才能有所施展,让贾探春的性情,比《红楼梦》文本中描述得,更加练达。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 安装最新版。】

贾迎春、贾惜春和后来的薛宝琴,也都受到薛蟠的影响,境况有所转变。

而薛宝钗,作为薛蟠的亲妹妹,自然受到他的影响最大。

实际上,薛蟠一开始为了避免被薛宝钗察觉出异样,是有意避开她的,这导致薛家进京前期,薛蟠与薛宝钗这对亲兄妹的互动,并不多,甚至还比不上林黛玉、贾探春、史湘云。

而以薛宝钗的聪慧,以及对薛蟠的了解,要说她对薛蟠进京前后的转变,全无怀疑,也不是事实。

不过,因为薛蟠的转变,对薛家有利,所以薛宝钗虽然心有疑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

既然决定接受,那么薛宝钗自己,就会为薛蟠的转变,寻找合理化理由,达成逻辑自洽。

薛宝钗进京,直接目的是待选。

而薛宝钗之所以参选秀女,最大的原因,自然是薛家在薛父早亡之后,已经呈现出衰颓之势。

薛蟠那个时候又没有表现出能支撑家业的迹象,薛宝钗只能选择牺牲自己,为薛家争取到续命的机会。

从这一点上讲,薛宝钗也不容易。

而薛蟠进京之后捐官谋缺,入仕做了官,为薛家改换了门楣,自然就不需要薛宝钗再牺牲自己了。

所以薛宝钗对后来的落选,是坦然接受的。

虽然她不知道,之所以落选,其实是薛蟠反向运作的结果。

本来,待选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谁知道,后面竟然有了贾元春嘉封德妃的事情,这不由地让薛宝钗,生出一番心思。

薛宝钗自视甚高,自认为才情人品,不比贾元春差。

如果她也能选中入宫的话,是不是也有机会,像贾元春一样,成为皇帝嫔妃呢?

后来贾元春归省,薛宝钗全程参与,那样的赫赫威势,给了她极深的印象,心里不禁愈发自怨自艾。

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际遇,有些事情,实在强求不得。

所以,薛宝钗现在已经调整好心态。

这次和薛蟠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婚事,薛宝钗也亲自做出了决定,不再寻求和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而是让薛蟠为她另寻良配。

又受薛蟠所托,成为薛蟠在京中的政务秘书,为他关注朝中政局动向,帮在外任职的薛蟠查漏补缺,这番安排,正和薛宝钗心意。

实际上薛蟠之前命人送过来的邸报,就属薛宝钗看得最用心,已经表现出了对政治的兴趣。

如此一来,众姐妹就被薛蟠分了工。

薛宝钗成了他的政治秘书。

贾探春主管薛家书铺,算是薛蟠在学术圈的助手。

史湘云执掌薛家的现金奶牛玻璃工坊,算是薛蟠的经济秘书。

林黛玉和薛宝琴,对西洋语言文字最感兴趣,已经翻译了几部西洋书籍,算是薛蟠的外事秘书。

贾迎春和贾惜春虽然没有具体任命,但在其他姐妹分身乏术的时候,也能给予助力。

于是,薛蟠虽然把自己的正牌师爷幕僚张友士,转让给了贾政,让他随贾政上任武定府,成为贾政的政务助手,待贾政一任知府期满,张友士也可以因故被举荐为一县之令。

但是,现在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薛宝琴、贾探春等姐妹,却都被薛蟠培养了起来,能够为他分担一些事务,组成一个看似玩闹,实则潜力非凡的秘书班子。

这个秘书班子现在虽然尚未显现出太多的作为,但是未来却值得期待。

唯一可虑的是,这个班子能维持多长时间。

薛蟠虽然和薛母说,要把薛宝钗多留两年,但是总不能让她像傅秋芳那样,成为一个二十多岁的老姑娘。

三春姐妹在未来几年,也都要面临谈婚论嫁的问题。

薛宝琴更是等到梅翰林调回京中,就要谈定婚期了。

只有和薛蟠定下亲事的史湘云的经济秘书,可以长久做下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