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丁文东的飞扬人生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两座大桥(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李吉现在是机械工程研究所电气自动化什么研究室的研究员,原本是科委安排在那台核动力发电车的研究项目上,搞反向研究的,在王学西的指导下,开展了新的科研课题。

扣扣

老王在专题会上说:那辆车不用研究了,目前的工业基础不适合研发,不如另辟蹊径,开展新能源研究。

什么新能源?

风能!

李吉现在就是风能研究所的研究员,被老王带着来向丁文东求助来了。

尽管李吉对丁文东这个昔日最亲密伙伴有着无限崇拜,但此时的他,已经变得理智起来,他不相信这个从高中开始,没有在学校老老实实地坐一天认真听课的天才,能有什么非常的见解。

如果这个人还是坐在书房写字,或者抱着吉他轻弹地唱,他心里也好受点,可第一眼见到他,居然带着大草帽在地里忙活,满头的玉米花啊!这不是小农民意识是什么?

走进丁文东的书房时,他的心态有点转变,这里空调凉爽,书桌上书架上堆放着许多书稿。

老王和老卢也进来了,坐在一边喝茶,老王说了些数字,丁文东就从书架上找了一些资料,推到李吉面前,说:“这些材料你可以先看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我!”

“啊!啊!”李吉开始兴奋疑惑,这资料,不正是自己的研究课题规划吗?现成的成果都已经有了,都被丁文东捷足先登了,那还搞什么?

丁文东说:“还是那句话,两个字,保密!你把这套理论吃透,就能成为国内最年轻的院士,别的我不便透露,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是外星人提供的资料,我是不便出面发布的,你是老王安排的代言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听他说外星人三个字,李吉笑了起来,知道这又有什么神秘的故事了。

丁文东却没工夫和他讲故事,说:“华昌公司的汽车已经下线了,老王安排采购一部分吧!这边地广人稀的,没一辆车真不方便,给胖墩配一辆,没事儿来这里我们交流一下。”

老王轻轻点点头,没有回答,和老卢继续谈话。

西林大峡谷上,由集团公司联合国内桥梁专家,组织一支三十人的技术团队,从公司进驻盆地时就开始做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尽快恢复地质变化阻断的交通线。

在桥梁选址勘查队撤出以后,由王学西、小唐和两名华强集团工程部调来的专家带队,分乘两架直升机,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地质探测仪,沿着峡谷底飞,用仪器对峡谷两侧五公里范围内地层进行出现扫描记录,

这个过程很缓慢,探测仪释放特殊频波,把地下的地址状况反射上来,如同人体做透视检测一样,裂隙暗伤暗河流沙,都显露无遗。

结合实地勘查,一行人餐雪饮风,选取了四个合适的建桥位置,交由华强来的专家进行电脑建模。在去年三月底的时候,,相关技术参数预算方案就很快打印出来。

专家组要完善设计图纸,这边就开始做协调动员,调集物资做筹备。

大量钢材需要从内地调拨,水泥石子也需要从山区调运,这是两座争气桥比的是速度和效率。卢肃平亲自出马蹲守,到太钢八钢酒钢求援,盯着他们装车启运。

设计方案由王学西负责,很快就拿出整体方案。两座大桥包括引桥,都是超过五千米的特大桥,目前材料价格情况下,预算价格是东部格尔木大桥也叫梭梭湖大桥,是两亿六千万,西部大桥在龙门渡上游,就叫龙门渡大桥,预算是两亿四千六百万。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过亿的工程需要上报批准,当时都是交由丁文东亲自审批,这种基建项目的支出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都要算在上缴利润里面的。

桥梁建设就是依靠钢铁水泥和技术,工程兵部队有戈壁滩造桥的经验。但两座大桥有三十多个特大桥墩,设计方案里,有的桥墩底座竟然有三百平方,二百四十米的高度,那得多少钢筋和混凝土来浇灌呢?

原材料不是问题,问题是人手不足,在不影响其它地方建设进度的情况下,只能调集更多桥梁建筑队来施工了。

还是有人对这么大的投资提出质疑,丁文东花钱任性,这点无可置疑。资金方面和技术方面,质疑者无法挑刺儿,只能从地质条件上说事儿,这种论调都是反对态度,说大峡谷地质状况不稳定,地质形态脆弱,那一排排桥桩钻进去,会不会诱发新的地震?

这一点没谁敢保证!但几位老爷子出面说话了,特区的事儿自己做主,成绩也不错,以后这样的事儿,不必事事请示了!

只是,现在是汛期,水面上的桥墩围堰随着水位不断增高,浮桥上都不能行车了,这修桥工作被迫中止。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