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四合院之我是学神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一十一章农民(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听王洛说现在就可以卖了,喜的胖大婶脸上笑容就没断过,农民吗,从古至今,谁不盼着自己种的东西可以大丰收啊。

“吃饭不急,反正我还要在你们村待几天,这样吧,我先去别家看看具体的情况,如果都像你们家一样的话,我就给你们联系供销社,让他们开车过来拉,如果产量小点的话,咱们直接就去附近的县城卖一下试试,先把名声打出去,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行,听你的,你说啥就是啥,哈哈。”

王洛带着李道宗挨家挨户的又走了个遍,哪怕他基本每天都过来,但是蘑孤这个东西一晚上时间就会长得很快,所以时刻要盯着点。

每到一家,村民们都是热情的招呼着,递烟,递水,他们有今天的好日子可都是王洛给带来的,不但是因为王洛是李老爷子的徒弟,更多的是因为王洛真的给他们这个贫穷的村子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财富。

农民,尤其是华夏的农民,在王洛看来,是世界上最淳朴,最善良,最勤劳的一群人,他们无怨无悔,哪怕在历朝历代之中,他们是最没存在感的一群人,但是只要给他们带来哪怕一丝的生存希望,他们总是勤勤恳恳的为这个国家付出着。

但这份勤劳,朴实在后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人,无论多强壮,多能干,都有衰老,失去劳动能力的一天。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就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但人生活在社会里,又必须消耗生活资源,怎么办?这真是个难题。

如果是有工作单位的或城填居民,可能不必为此担心,多少都有点退休金,至少饿不着。但农村老人就很难说了,他们是没有退休金的,虽然交了一辈子粮。但在后世,如果是命长捱到够长,也是每月仅可领到一两百元的补贴。在没病没痛的情况下也就仅可活命,更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

因此,后世乡下看到七老八十的老人下地干农活就不奇怪了。他们也需要生活呀!只能发挥自己的余热了。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没办法,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命。谁不想呆在家里喝喝茶,聊聊天,但这可能吗?咱没那个福份,天生就是犁头命呀!

因此,在农村老人下地干活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每天都可以看到皮肤黝黑的老农顶着烈日耙田插秧,放牛打柴。步伐蹒跚的老阿婆挑水浇园,摘菜打猪草。也许你会说这多有田园诗意呀!这只是酒足饭饱,坐在空调房里的想法,要你拖着衰老的身躯,饿着肚皮干,你就知道什么味道了。

也许你会说,他们没生活费不会向子女要吗?但他们是从贫苦年代走过来的,知道农村生活的不易,知道子女也有他们的家庭,也有他们的难处,开得了口吗?因此,无论多苦都自己扛着,决不去麻烦子女。甚至主动下地干活,如果下不了地,也会留在家里看家,减轻子女的负担。因为他们是中国最勤劳,最朴素的农民,骨子里就有艰苦朴素的基因。

如果有什么大病大疾,更是忍着扛着,就是子女送去医院也坚决不去。因为他们明白,生死病死是人生规律,要死也不志在半夜命。去了可能人亡家破,不去至多人亡家不破。死活是自己的事,决不拖累子女。因为华夏父母,生,死都是为了下一代。

如果农村老人老了,唯有发挥余热,尽量照顾好自己,别无他路。再有就是自求多福,听天由命了。“勾背驼腰步履跚,也学青壮事田蚕。天生不是富贵命,老来还须为两餐”,这就是农村养老的真实写照。慨叹之余,同时也希望国家在富裕之后,不要忘了在困难时期为国家打下一片江山的农民,提高一下他们的的福利,能让他们有个幸福安稳的晚年。

王洛来到这个世界,哪怕他觉得是一场梦,或者是其他也罢,他就是想改变这种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哪怕是抽出很少的一点时间与精力来,所以他就是利用目前国家对农村的重视,开始自己的布局计划,这只是一个开始。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