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隐退十年后复出,我把文娱玩坏了

关灯
护眼
第127章 兰亭序里不只有兰亭序(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果然选这首……”许放彷佛已经猜到了方默的决定一般。

郑洋退下舞台后,大屏幕上一支巨大的毛笔从屏幕的正上方往下书写。

三个毛笔行书大字“兰亭序”随着笔端渲染出来。

《兰亭序的前奏奏响。

许放认为《兰亭序的前奏完全可以称得上“前奏杀”,嗯,可能只是许放自己这么认为。

前奏一响浓郁的中国风味道便扑面而来。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方默一开口,曹野身上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其实最开始“兰亭序”那三个行书在大屏幕上被毛笔书写出来的时候,曹野就有了一种深深预感。

这首歌和书法有关。

方默唱出歌词后果然如此。

不仅有书法!

还有爱情!

书法美,爱情美,但许放写词的文字更美。曹野自忖自己写词辞藻华美,但自从许放复出后,他发现他的辞藻华美不及许放的一半……许放才是真的骚啊。

有一种文人骚客的感觉。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一落笔书墨气息便渲染开来。

《兰亭序这首歌方文山是为了致敬《兰亭序的。他写的这些歌词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而是借鉴了大量的古诗词、典故等。

比如“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这一句,则就是着名的“推”、“敲”典故。

相传唐代诗人贾岛有一天骑驴的时候,得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正在琢磨到底是敲好,还是推字好的时候,这驴子就撞到了韩愈。

韩愈当时是大官,这其中的过程就不一一细说,总之最后是韩愈为其定下了“敲”这个字。

而这个典故其实也渲染出《兰亭序书法作品的韵味来。《兰亭序可以称得上最伟大的书法作品之一。当时唐太宗非常喜欢《兰亭序,于是想方设法把真迹“骗”到了手,在他死后也被带入了陵墓。

只可惜后来陵墓被盗,《兰亭序真迹难寻。

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临摹本。

临摹本再怎么“真”,再怎么有真迹风范,但正如“推”、“敲”典故一样,已经失去了原作者的细腻“推敲”的味道。

假可以乱真!

但它终究不是真……

因此这里面有一种对《兰亭序的惋惜。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

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

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

这几句歌词其实构建了一个摹写《兰亭序的场景。

寻常、诗意、美好。

或许曾经某位书法家或文人墨客在摹写《兰亭序的时候,或许听到过牧笛悠扬,也或许有几碟小菜一杯黄酒,也或者双双对对在书桉前……

这些在mv中都能找到痕迹。

嗯……但方导写词还可以,当导演嘛……就一言难尽了。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歌曲进入副歌部分。

副歌部分的歌词依然是“对话历史时空”的模式。

他彷佛在写书法,又彷佛在写爱情……书法的艺术性和爱情美好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意境和美感。

《兰亭序的摹本上有朱砂圈点。

那这些圈点,圈出来的是什么呢?

而这段副歌“无关风月”也是有典故的。

它出自欧阳修的《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苦。

值得一提的是,《兰亭序这首歌发布后方文山还有些后悔,因为当初他本想用《无关风月作为歌名的……他认为《无关风月更贴切一些……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这句也不简单。

悬笔,即悬肘用笔,写过毛笔的人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而岸边浪千叠,则是对《兰亭序书法壮阔的形容。这一句应该也是借鉴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千堆雪、浪千叠……

方文山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其胸中墨水,却甩开了大多数高文凭的作词人。

很奇怪!

周董、方文山两个文凭都不高的人,搭配在一起,却偏偏在乐坛掀起了巨大的风浪。

《兰亭序的词着实将曹野给惊艳到了。

观众们也觉得词美。

但他们的分析达不到曹野的那个专业层次。

但他们起码能分辨出好或者不好。

大家正听得入迷。

忽然方默的唱腔一转,竟然从流行唱法转变成了戏腔。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歌词和之前是一样的。

但戏腔一开!

导师、观众都惊得瞪大了眼睛。

“方默还会戏腔?”陆安琪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在她的印象里,方默是一个文艺青年,唱腔和唱功方面都不是特别出色。

但这一口戏腔,

一瞬间让她对方默的看法改观了。

不仅好听!

而且专业!

唱得很稳。

即便时学戏曲出生的她,都暂时挑不出毛病来。

舞台下的观众则更是深感震撼了。

“竟然还有戏腔!

猝不及防。”

“戏腔一响瞬间鸡皮疙瘩就起来了。”

“我的妈呀!怎么可以这么好听。”

“许放算是把中国风玩得明明白白了。”

“词曲、戏腔!让我直接跪下!喊一声拜见中国风祖师爷。”

戏腔让整首歌的风格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绝美的戏腔和绝美的歌词搭配在一起,让听者欲罢不能。

歌曲进入第二段。

主歌部分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但如果仔细读了上面欧阳修的《玉楼春,你会发现,第二段的主歌部分竟然是对《玉楼春意境的一种诠释和延续。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

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

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

而深闺徒留胭脂味”

《玉楼春缠绵缱绻的离人意境被完美融入在了这段歌词里。浓浓的思念沿着歌词弥漫开来。

它没有直接说我想你。

中华文化从来都是含蓄的、婉转的。

这段歌词亦是如此。

“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

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

“掬一把月”源自于李白的“掬月传说”。李白要去水里捉月。

同时呢这里还充满了宋诗里的禅意表达。

佛教中有色空观,镜中月、水中花,都是源自这里。掬月、拈花总是经常被放在一起,象征着物是人非,终归空无。

有一个叫做陶梦桂的诗人,他写了一首《读传等录,里面有一句:“水中掬月徒辛苦,衣下寻珠只等闲”。

由此可见方文山的文化底蕴之恐怖。

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

远非如此。  

“又怎么会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一句歌词也大有来头。

姜夔曾写过一首诗《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在梦中女子见到了自己的情郎。

她和情郎相隔着漫长的距离,一轮明月,已经无法将自己的相思传达。

因此只能在失眠之夜,以针线密密缝来度过这个思念之夜。

所以《兰亭序里不仅有《兰亭序!

还有数不完的典故!

装着华夏文化的底蕴。

这首歌的美!

也是华夏诗词的美!

华夏文化的美!

恐怕除了华夏文字和诗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语言能表达出如此美好的意境来……

汉字才是最诺摹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

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歌曲终于迎来了尾声。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湖。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方默一曲唱毕!

全场起身!

掌声雷动!

……

……

第二更。5400字章节。这一章写了很久。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感谢所有投票、打赏的老板。祝你们看小说网不卡……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