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从数学满分开启科技时代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章 51%,刷新了记录!(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当时我觉得这个蛮好玩的,就计算了,偶然间发现原来的计算公式是可以优化的,所以我就把论文改成这个方面。”

“我经过这些天的计算,已经差不多把这个数值算到五十左右,虽然有提高,但是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

“不过,相比于这个,我觉得之前有个前辈关于精细结构常数来证明黎曼猜想的方法很有趣。尤其是像网上所说的,或许这和量子力学等物理知识有关。”

“毕竟现在由量子理论所衍生而出的量子计算机,也早已被数学家证明能快速对大数进行质因数分解。”

……

徐明笑着说完。

很多人都知道黎曼思想很难,但是到底有多难,却很少有人知道。

因为经过了一百多年来,大家不说去证明黎曼猜想了,便是连证明黎曼猜想的方向都没有搞太清楚,只隐约找出了两个方向。

作为一个数学难题,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这样的自然科学知识,正确性来自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性。

数学的本质,不是经验的科学,而是先验的科学。

他的正确性来自于证明,而不是实验。

就拿1+1=2来说,小的时候,我们老师教过我们,说1根手指头,加一跟手指头,等于两根手指头。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证明的过程,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演示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是为了让人脑产生数学的概念。

可能会有人不解,那一根手指头,加一根手指头,就是等于两根手指头啊!

那好,请把手指头、苹果、橘子这些现实中存在‘单位’删除,只考虑数量,你该如何证明1+1=2?

打开一张A4纸,或许,大部分只会写一个1+1=2了!

这便是数学!

数学是形式科学不是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其他学科来支撑或者体现它的价值。

数学家可以专注于调整自我和精神享受,从而达成人类在精神文明的胜利。

至于如何运用,那就是物理学家和其他人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数学,其实和文科中的哲学还是满相似的!

就像‘1+1’是这种有趣的数学问题有很多。

这个问题的原型是来自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在1919年,挪威数学家布朗提供了一种‘筛法’来证明:所有充分大的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数之和,并且两个数的质因数个数都不超过9个。

按照这个思路,如果能将其中的“9个”缩减到“1个”,就等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所以很多人把哥德巴赫猜想称作‘1+1’。

按照这个思路,这些年,已经在慢慢的接近了!

从最开始的‘9+9’,到‘7+7’……

到1966年,华国数学家,证明了‘1+2’。

距离最终‘1+1’,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是这一步,又不知道要几十年,或者数百年来有人解开!

……

几乎所有的数学难题都是这样。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

关于黎曼猜想。

截至到今天,数学家也普遍认为主要从两个方向来验证黎曼猜想。

第一个方向是计算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数量。

第二个方向是证明临界线上零点个数的比例。

徐明把结果推到了51%,刷新了记录!

如今听到了徐明有了全新的进展。

即便是已经年近花甲,历经沧桑的贾教授,也颇为激动!

他微微颤抖的手,紧紧的抓住了徐明!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