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嘻哈二将说历史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一期 董卓手下四员大将(下)(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十六籽:九狼,你说董卓手下四员大将,上期说了俩有勇无谋的傻子,这回咱说说谁呀?

        今天咱们就说说只存在于《三国演义》中的“第一谋士”李儒。

        :凤九狼

        十六籽:没注意过这个人呀,我一直以为书里第一谋士的称号应该非诸葛亮莫属呢。

        李儒此人,在《三国演义》中既是第一位被冠以“谋士”之名出场的人物,也是死得最快的谋士,他在书中只有七章的戏份,却可以让人记住千年,这就说明李儒此人,确实有他自己的“资本”。:凤九狼

        十六籽:那你说说他都有什么作为吧。

        李儒,《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仅出现于两部《汉书》之中,且只有寥寥几笔。先提几句李儒在正史之中的生平:李儒,字文优,东汉末年博士。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时,李儒是汉少帝时王国郎中令。后在董卓立灵帝次子刘协为帝后,曾命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刘辩)等人。之后董卓倒台,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朝政。因李儒毒死刘辩之故,欲加罪于他。不过,李儒被李傕所保,得以留命。到东汉建安三年时,因李傕为曹操所败,李儒这人也就没了消息。:凤九狼

        十六籽:他学历挺高呀,在东汉时期就是博士了?

        十六籽,没文化咱就眯着行吗?这东汉时期的博士是个官职,大致上就相当于北大教授。不过反正也挺博学的:凤九狼

        十六籽:可没说这个教授在学术上有啥贡献,而就记录了他毒死刘辨,这算个什么事呀。

        以上便是李儒在正史之中的记载,大事没有一件,只是让后人记住了一个名而已。不过,他在《三国演义》之中却增添了许多事迹。

        :凤九狼

        十六籽:您给我们说说,书里都怎么写他这个大学教授的。

        《三国演义》中,李儒是董卓手下的第一谋士,也是影响东汉政局的关键人物,不过演义之中,李儒的结局和正史上并不一样。

        :凤九狼

        十六籽:哦?怎么不一样了?

        《三国演义》中,李儒并没有归顺李傕,而是在董卓被杀之后被王允斩杀。:凤九狼

        十六籽:就这儿?那他凭什么说自己是第一谋士?

        别急呀,接下来讲讲《三国演义》之中的李儒,看看他到底为何会被人记住千年董卓手下有两大能人,一文一武,缺一不可。武呢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吕布,吕奉先,而这里的“文”便是李儒。董卓刚进京时,李儒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干,一句“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让董卓有了进京的合法性。这是《三国演义》中,李儒第一次出场,也是李儒为董卓所献的第一个大计,“谋士”之名,名副其实。:凤九狼

        十六籽:这不就是让董卓师出有名嘛,凡事都要有个理由吧,这我也会呀。

        其后,在孙坚攻入洛阳之时,李儒又为董卓献了一计,即迁都长安。并且,李儒还为董卓解决了曹操的追兵。事后结果,也是如李儒所料,曹操军队被吕布、徐荣大败。:凤九狼

        十六籽:行,算他还懂点兵法。

        除了这些,李儒还被人冠以“毒士”之名,因为李儒所成之大事,都以滥杀无辜,牺牲百姓为代价。比如,迁都长安之前,李儒就曾建议董卓“掠夺富户”。当然,现在看李儒这话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这次抢夺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说好的只是抢财而已,最后确发生了“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这样的情况。:凤九狼

        十六籽:屠城了?这还是人吗?还教授呢?呸,禽兽还差不多。

        再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后,李儒为了防止袁绍势力内外接应,想出了诛杀袁绍之叔袁隗的想法,最后也使得袁隗家血流成河。

        :凤九狼

        十六籽:那这样的李儒,为何会被人记住千年?

        抛开罗贯中之笔法不讲,总结起来李儒有以下两点:首先李儒有大志。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拘泥于小节,可以做到审时度势,伸缩自如。也是因此,才奠定了他在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李儒忠诚。董卓,世人皆骂之,唯有李儒忠心耿耿,对其不离不弃,处处为主人考虑,为董卓取天下而奉献智慧。可以说,《三国演义》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儒,一个胸怀大志的李儒,但他的命运又是可悲的,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一个残暴之人,结局自然不会太好。:凤九狼

        十六籽:这不就是助纣为虐嘛,能有什么好下场?那还剩下一位大将是谁呢?

        下面我要讲的李肃,在三国演义中无疑是个小角色。他和无双上将潘凤一样,属于有名无字的人物。:凤九狼

        十六籽: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也值得一讲?

        李肃本来不应该这么默默无闻的,他干过不少大事,也展现了不弱的军事政治能力。李肃出场时的身份,是董卓手下的虎贲中郎将。中郎将,是平时实职武将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虎贲,代表的是最精的兵、最强的将领。看看董卓手下的其他几个中郎将,徐荣、胡轸、牛辅,都是个顶个的高手。纵横关中,多次打败曹操、马腾的李催、郭汜,当时也不过是中郎将手下的校尉而已。由此可见李肃武力还是挺强的。事实上,演义的源头三国志评话中,李肃是与吕布并列的强将!

        :凤九狼

        十六籽:这么厉害!

        李肃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说服敌将,特别是说服敌将中的猛将,向来是谋臣们的畏途,因为危险性太强、成功的可能性又太低。比如,想说服郝昭的靳祥被多次骂出,想说服严颜的小兵被削去耳鼻,更扯的是,严颜后来居然投降了!:凤九狼

        十六籽:得,那小兵的耳鼻算是白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