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企业家时代

关灯
护眼
第五章 又提起了辛酸往事(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又在胡说。那时候连他们的生活费都是个问题,即使知道有这东西也舍不得买呀。”母亲打断了父亲的话,她想起了那几年的苦日子,不禁生情,眼角微微湿润了。

        从方万力上小学开始,学费没有一次不是借来的,生活费也都是靠父亲和母亲种菜、卖菜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那时,母亲租了十亩地,没日没夜地种菜,一块地种一种菜,种类繁多,无所不有,父亲则没日没夜地卖菜。

        搭车到城里一趟要两块钱,来回就是四块钱。

        为了尽可能多地给兄妹三人汇生活费,父亲舍不得搭车,更舍不得批发菜,因为批发的价格低,卖不了好价钱。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父亲每天挑着满满一担菜走十里路到城里去卖,凌晨五点出发,卖完菜再走十里路回家。

        不管卖到多晚都舍不得买东西吃,有几次饿到胃疼得在地上翻滚,因此得上了胃病。

        后来,父亲每次出门,母亲都会给他准备两个地瓜,再带上一壶水,路上当干粮吃,父亲的胃病才得到缓解。

        那时乡下没有银行办事点,父亲每个星期四卖完菜汇生活费给他们。因为担心周五过了时间汇不了款,他们就没了生活费,所以父亲选择周四汇款。

        钱攒够一百五则每人五十,攒够一百则每个人三十三,剩下一元留着下次汇。

        因为是卖菜的钱,都是零零散散的。

        父亲每次去银行,都会从怀里拿出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打开里面凌乱地放着一撮一撮的零碎钱,大部分是一毛、两毛、五毛和一元。因为是边拿菜边找钱,袋口又湿又脏。

        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钱取出来,放到柜台上,然后从另一个口袋拿出三张存折,跟柜台人员说要平均分成三份汇到三个账户。

        起初,银行的柜台人员总是很不耐烦地抱怨:“哎,人家存钱都是一大捆一大捆的大钞,你每次都是一大堆的零碎,还要我帮你数,你占了我半天的时间,还一周来一次,半天的时间都给你了,我还怎么做事?后面还一大堆人等着呢。”

        父亲总是恭恭敬敬地向后面排队的人道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跟他们解释:“这都是我卖菜的钱,汇给我三个子女的生活费。怕数清楚了错过了上班时间,孩子们就没饭吃了。”

        银行柜台人员便亲切了许多,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后来,每次父亲去汇款,那个工作人员便叫保安帮父亲数钱,数清楚了分成三份,再帮父亲汇进账户。

        每次回想至此,总是一把辛酸泪。

        母亲意识到气氛开始低沉,赶紧用袖子擦了擦眼角,收拾了心情道:“你们现在长大了,有出息了,也很孝顺,妈很开心,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是很辛苦走过来的,知道赚钱是多么不容易,以后不要浪费了,衣服有的穿,能保暖就行,不要再给我们买了。阿英,你看你每次都扛那么多东西回来,妈看了都心疼,那都是钱啊。”

        “好啦,妈,我听您的,不再给您买东西了,我要攒钱给你们买个扛不动的……房子。”方万英道。

        “你这疯丫头老是大大咧咧的,我跟你讲认真的。”

        “我也是认真的啦。”

        母亲回头对方万力和方万水说,“阿力,阿水,你们花钱也要有分寸,不能乱花。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方。”

        方万力说知道了,以后一定不会乱花钱。

        母亲道:“我们的债务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你们表舅的田租和向长德伯借的现金,都是五千元。”

        母亲说的表舅是隔壁村的刘银柱,是母亲的远房表哥。他和家人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把田租给母亲。

        方万水有点惊讶,反问母亲:“上次回来不是拿给您去还他们了吗?”

        “是啊,欠十几年了,拿去还的时候都很不好意思了。可是他们都不要了,说是资助你们读书的。推辞了好几次,就顺了他们的意。你们以后要好好孝敬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