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生命的觉醒

关灯
护眼
第18章 究竟的幸福快乐(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思想的苦、意识的苦和自性的苦,对应着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声闻现无欲的出家相,将世间的事全部放下,只是一门听开示心性之理,听法觉悟之后,就要进入静滤禅定的保任状态。

        普通人只能一步一步的将思念转移到心灵上,把思念变成纯念,而声闻必须把心性运用自如,心性纯熟后,就进入到教化众生的菩萨阶段,菩萨就是教导众生保护心性,才能出离生死苦海,进入心性的世界。

        怎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呢?人要拥有幸福快乐,必须常常思念苦难的日子,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而死人要想自在,就必须有活人的思念,就是说活人死之前,必须得有无我利他的心念,如果说思想代表活人,那么意识就可以代表自在的死人。

        思想是浅显的,代表普通人常用的思维方式,而意识却是深层次的,好比遗传的基因一样,所以无论什么形式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用浅显的思维就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

        这种幸福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能用深层次的意识,这就是苦的基础,而思维出来的幸福,而修行也是这样,修行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不但超出了生死的局限,也超出了精神意识的境界,只有用无我利他心性活着的人,才是菩萨的净土世界。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圣人孔夫子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学习技能叫有志于学,而是立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叫做有志于学。

        以这个志向为中心,为圆满这个志向的学才叫有志于学,总理十二岁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岳帅立下精忠报国的远大理想,并一生为这个志向而奋斗,这才是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立是立事,就是说理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要在事相上磨练。

        当你遇到磨难痛苦及贪嗔痴考验的时候,还能够如如不动,保持初心,这就是理论成就的历事练心阶段,四十而不惑,就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已基本明了,已经达到心能转境的境界,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知道这一辈子要干什么。

        人生死是怎么一回事?人在这个世上只不过是一个作用而已,真正的家只有净心净土的世界,六十而耳顺,就是说到了六十岁,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知见,以无我利他的心态活着。

        有缘份则教学相长,一切随缘,等到了七十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候净土法界就在自己的心中,可以随时随地入于种种境界,以至高无上的圣人心胸,度化一切众生。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