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三国之志在千里

关灯
护眼
第220章 科技发展(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刘辩皱着眉头想要吩咐宇文成都和周泰来帮他把错字刻走,但又突然想到自己吩咐周泰去了礼部告知顾雍那鸿胪寺之事,而宇文成都身为御林军统领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呆在刘辩身边,这个时候宇文成都已经回了御林军大营操练士兵了。

        刘辩身为一个皇帝,现在竟然只能自己亲力亲为的将这些错字用小刀慢慢划刻掉,这让刘辩不免有些无语。

        刘辩将科举所需要注意的项目写完后就将他搁置在一旁,自己虽然熟知历史,对于各朝各代的科举制度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毕竟有些细节方面还是需要麾下这些大臣们来完善。

        一边想着,刘辩一边拿过另一个竹简在上面开始书写着接下来的计划。

        太史慈的安北军已经开拔广陵,不出意外再过几日就可到广陵城下,接下来就看贾诩和太史慈需要多久才能攻下广陵,刘辩可想不到太史慈、夏鲁奇、卢俊义和贾诩联手会有什么输的可能。

        魏延的平南军也是捷报频传,那所谓的万余贼寇在魏延和高颎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不到半月就已经将这万余贼寇杀的只剩不到两千。

        剩余的贼寇要不是占据了几个易守难攻的关卡,恐怕魏延早就将他们全部歼灭了。

        刘辩细细想着平南军接下来的动向,最后他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从曲阿开拔至柴桑,随后使用水师的战船分水陆两路攻打长沙,随后图谋荆南四郡,最后再攻打交州,这样刘辩就算是站稳了大汉的半壁江山。

        军事上的行动暂时书写完了,现在刘辩也要将目标对准科技发展。

        这第一步自然是要想办法剔除这竹简,竹简虽然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有着无数的优点,比如来源广泛,竹木在我国是非常常见的植物,几乎是随处可得。而且保存长久。用墨书写的竹简可保存很长的时间。但是,它制作相对麻烦,又比较笨重,不易搬运,阅读也较麻烦,若是有了错字还得拿小刀刮刻掉后才能修改。

        早在西汉年间造纸术就被发明出来,等到东汉元兴年间时宦官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起源。

        自从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一直到现在已经足足有八十多年了,造纸的技术自然已经十分成熟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只不过因为掌握技术的权贵囤积居奇妄图谋取暴利,另外一个原因也与战乱有关。事实上,这种造价低廉,由树皮、麻头、旧渔网等原材料制作出来的纸张并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除了权贵不肯大规模推广“蔡侯纸”之外,书籍稀缺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印刷技术的低下。这个时期的书籍完全靠手抄,而毛笔篆体、隶书的效率更是低下,手抄制作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籍,需要一个书匠忙碌半个月左右,其造价之高昂可想而知。

        这个时期的书籍价格有多高?就算贵为皇帝的刘辩都觉得无法承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