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我在北大学考古

关灯
护眼
第063章:南国陶都(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如果是外地人的话,或许会很懵逼。

    明明说的是河宕遗址,扯到石湾陶都是啥意思?

    其实这俩说的都是一个地方。

    因为河宕遗址就位于佛山禅城石湾镇雾岗路河宕乡河南村旧墟。

    而,石湾陶器太出名了,才简称石湾陶都。

    说到这里,苏亦突然说道,“在陶器研究方面,杨队长是专家,要不,让杨队长来跟大家说说吧。”

    然而,他刚说话,杨式挺就直接摇头,“小苏,别闹。”

    众人笑。

    显然,大家都认为苏亦这是要给杨式挺露脸的机会,不想一个人独占功劳。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孩子气,却让在场观展的众人,心中对他多了一份好感。

    这种幼稚带着笨拙的举动,才符合他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形象啊。

    终究不是一个锋芒毕露,不知分寸的鲁莽少年。

    “看得出来,你这小娃娃对陶器也蛮有研究,所以,像之前你跟我们介绍人类起源一样,好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河宕遗址发掘出来的陶器有何特色吧,也让我们领略一下,你们石湾陶器之美。”

    然而,王老也不给苏亦藏拙的机会,直接把他又给拎出来。

    这个时候,杨式挺才说,“小苏,确实对河宕陶器有深入研究,之前整理河宕遗址发掘报告的时候,我刚好病倒了,所以大部分的资料都是小苏在整理,里面涉及到的三四万块陶片都小苏一片一片的登记在册,然后再分门别类,所以,现场之中要论对陶器的了解,其实不是我,而是小苏,所以,王局以及诸位领导,也不是杨某人谦虚,而是真不如小苏下的功夫深。”

    王老才发出爽朗的笑容。

    “你们这对师兄弟啊,也是真够可以的。苏秉琦先生对陶器可是有着深厚的研究,你们都是他的学生,这门本领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你这小娃娃还是听从你队长师兄的,继续给我们讲解你们河宕陶器的前世今生吧。”

    苏秉琦先生在陶器排队断代方面是绝对的权威。

    北大考古专业出来的学生,这项本领都不会错差到哪里去。

    杨式挺比苏亦这个假冒的北大研究生更加具有含金量。

    他学习陶器排队的本领完全就是来自于苏秉琦先生的言传身教。

    他之所以不愿意替代苏亦讲解河宕遗址的陶器,完全是不想掩盖住苏亦的风头。

    今天的成果展,可以说主角只有一个,那就苏亦。

    杨式挺不允许任何人夺取他的风格,古运权不行,他自己也不行。

    所以他刚才拒绝地很干脆。

    干脆都苏亦想躲都不能躲。

    既然不能躲,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了。

    “河宕遗址一共有四个文化层,第一层亦叫上文化层,出土少量唐宋铜钱、宋明清陶瓷器皿,宋代土坑墓、明清砖室墓,所以,对于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可以找到相对于的陶片标本。”

    “第二层出土了新石器时代末的文物,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陶片、第三层也是如此,整个遗址出土了陶片4万余片,复原器20多件。”

    对河宕遗址进行分期的时候,苏亦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之前,商志谭教授跟杨式挺参观遗址现场的时候,就撞见苏亦跟曹子均的对话,当时,惊讶不已。

    这一次,同样也是如此。

    让商志谭交手惊讶的不是苏亦对遗址文化层的分期,而是,苏亦接下来对河宕遗址的陶器的深入分析。

    “要深入了解咱们河宕遗址陶器的话,我觉得有八点是不可忽略的。”

    苏亦开头点题。

    黄玉治副馆长再次充当捧哏,“哪八点呢?你小子倒是挺会总结特点的,之前,策展成功的五要素不说,还弄了一个展览三类型,现在又来一个河宕遗址陶器八大点,到底是哪八点,别吊大家的胃口,赶紧说吧。”

    苏亦真不是吊众人口味,只是觉得这种解说太枯燥无聊了。

    才下意识给出总结。

    就好像考研简答题一样。

    一来,基本上都是一二三四五点,直接罗列出来。

    简单清晰,一目了然。

    这种习惯,读研以后,倒是一直保持下来了。

    现在也是如此。

    见到众人期待的目光。

    苏亦继续说,“一是河宕遗址的陶质淘系多种多样,夹砂陶、泥质陶、红陶,白陶,几何形印文陶、彩陶、软陶、硬陶同时并存,这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现场,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砂陶、软陶、硬陶这些类型来划分不同的年代。要知道硬陶的烧成温度经鉴在1000°C-1100°C以上,夹砂陶也有一部分为硬陶。”

    江西仙人洞遗址发现之前,大家都认为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标记,而,中国的陶器起源最晚也就是距今1万-9千年之间。

    但实际上并不是。

    江西仙人洞下层一直出土的陶器年代就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万年,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陶器遗存,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年代的陶器遗存。

    硬生生地将中国陶器起源提升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

    这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颠覆。

    不过六十年代开始发掘的仙人洞遗址,一直到2012年才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78年的时候,可没有这个大发现。

    在没有得到学界认可之前,苏亦也不会特意去提及什么。

    他解说,依旧放在河宕遗址的陶器上。

    “二是陶色驳杂,不能简单地用一、二种颜色来代表……”

    “三是器形和种类以夹砂圜底釜(饮器)、泥质或夹细砂圈足罐(容器)、圈足盘和圈足豆(盛食器)四大器类为主……”

    “四是几何形印纹陶相当盛行发达……”

    “五是河宕的几何印纹拍印技术风格比较深而清晰,阳纹线条结构比较粗疏,印纹的单位或叫母题比较宽大,有些一个印纹单位达4厘米。”

    说到这里,苏亦忍不住补充,“这是很有特点的,它与周邻的南海灶岗、西樵鱿鱼岗、三水银洲豆兵岗、广州新市葵涌、番禺南沙鹿颈村贝丘遗址以及珠海宝镜湾遗址出土的印文陶样最为相似,而与曲江石峡第三期文化、高要茅岗、东莞村头、圆洲以及粤东普宁后山、普宁虎头埔类型的印纹有较大差别。”

    这种纵向比较,是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的。

    就跟他之前弄的人类起源众多化石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没有多岭南地区多个考古遗址出土陶器类比,是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所以,听到这里,在场的专家教授都忍不住点头。

    显然,苏亦这个小娃娃在陶器方面是下了功夫了。

    见到众人竖起耳朵,用心倾听,并没有人突兀地提问,就连最喜欢挖坑的古运权都没有。

    苏亦很自觉地往下说,“六是河宕遗址墓葬随葬品还发现有少量纹样简单的彩陶盘,它应与环珠江口区距今五、六千年前盛行的彩陶有承袭关系。只是它已处于彩陶的衰落阶段。”

    “七是河宕陶器上还发现有70个、46种的刻划符号或称陶文……这是广东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末期遗址中最多的一处,也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发现。”

    “八是河宕遗址出土的各种陶器标本,经佛山陶瓷研究所鉴定检测,认为河宕的制陶工艺已经采用了拉坯成型的轮制技术。这是目前全省新石器晚期遗址中经明确鉴定使用轮制技术的一处。”

    “综上八点,所以,我们在整理发掘报告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观点,即若论佛山(石湾)地区的制陶业或陶器发展史,我们认为应从河宕遗址或‘河宕类型’文化讲起,因为学术家一般认为佛山陶瓷业始于唐宋时期。”

    说到这里,苏亦意犹未尽。

    “所以,如果觉得河宕遗址太小,不合适建立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话,我觉得咱们省博方面可以牵头,尝试在河宕遗址建立一个陶瓷史博物馆,甚至,也可以叫做广东石湾陶都博物馆,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听到他这话,王老哑然失笑,指着苏亦,“你这个小娃娃,果然贼心不死,一直打着遗址博物馆的注意啊。”

    瞬间,众人诧异不已。

    谁都没有想到这小子真可以。

    连王老都敢算计。

    胆子真肥。

    不过这样胆子,黄玉治副馆长等人再喜欢不过了。

    因为河宕遗址博物馆一旦建成,就是全省首列,全国前列。

    完全填补了华南地区没有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空白了。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