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我在北大学考古

关灯
护眼
第059章:苏亦的狗屎运(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苏亦抬头,发现大榕树下面,除了坐在旁边听课的中大学生,多了不少人站在外围。

    而,刚才说话的则是一个满头华发却精神矍铄的陌生老者。

    从老者的神态以及站位,就很容易判断出对方的身份。

    一时之间,苏亦有些犹豫。

    甚至,目光有些下意识望向杨式挺,结果,杨式挺还没说话,人群中的古运权就率先出声,“小苏,还愣着干嘛?王局长问你话呢。”

    他口中的王局长,不用猜也知道是来自国家文物局的王也秋王局长。

    只是苏亦没有想到对方会提前出现在祖庙工作站当中,要知道,按照苏亦得到的消息,对方应该还有两天才有时间过来视察河宕遗址,却没有想到对方的行程突然提前。

    这一提前,确实把他的计划给打乱。

    因为他讲解员队伍都没带起来呢。

    更加麻烦的是,他刚才对历博《中国通史陈列》的点评,直接给对方听在耳中。

    这时候,苏亦确实有些犹豫。

    毕竟,他在政治方面表现得确实不成熟,这个年代,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把握的并不准确。

    然而,古运权也不给他发愣的机会,当场就把对方的身份给挑明。

    不仅如此,还也把他的身份也挑明了。

    “小苏,你可是我们河宕遗址的主要讲解员,这个时候,可不能露怯啊。”

    古运权说话的时候,虽然面露笑意,语气还带着鼓励,但,苏亦总感觉他就是故意的。

    似乎在给自己上眼药。

    似乎乐得在大领导面前看着自己出丑。

    苏亦倒是不怕自己出丑,就担心自己一时嘴快,招惹来不别要的麻烦。

    毕竟眼前这位老局长在国内文物系统威望太高了。

    好在这个时候,杨式挺终于给他回馈了,轻微地对方摇了摇头。

    苏亦会意,“王局长你好,我刚才是随口一说,希望你不要介意。”

    杨式挺适时插话,“王老,这孩子还小,不懂事。”

    却不曾想,王局长打断他的话,“行了,你们不要吓唬这位小同志了。”

    有望向苏亦,“你刚才的课上的挺好的,关于历博中国通史陈列想必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需要有太多顾虑,尽管说就是了。”

    苏亦又下意识望向杨式挺。

    杨式挺还没说话,王局长又说,“你这小娃娃,小心思还挺多的,你别看着杨队长了,该说就说,我刚才听了你的课,感觉你这个小娃娃也挺能说的,而且,胆子也不小,一来就点评通史陈列的不足,现在,有机会让你畅所欲言,反而顾虑重重,小娃娃年纪轻轻,可不能染上一些社会上的怪毛病,慎言谨行,老气横秋,不应该在你这个年纪出现。”

    说着,他由望向杨式挺,“杨队长,我说的没错吧?”

    杨式挺哪里还能暗示苏亦啥,只好说,“王老所言甚是,小苏,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给王老反馈一下。”

    这个时候,人群中又有一名带着黑框大眼睛的老者望着苏亦,面露笑容,“苏亦同学,尽管畅所欲言,王局长又不是吃人的猛虎,不怕。”

    这种情况之下,苏亦想要糊弄一下,都不可能了。

    他只好说,“我月初去北大复试的时候,曾经有幸去参观过历博,之前也看了不少的资料,对咱们历博的中国通史陈列,多少做过一些研究。整个陈列的给我感觉,就是文物偏少,文字、图片偏多,一些主题过分强调农民起义农民斗争,尤其是原始社会部分,出土文物偏少,甚至没能给观展者呈现出一个原始社会该有画面感,感觉作为一个具有教育普及性的基础展览,这是一种遗憾。”

    听到这话,王局长望向苏亦,问道,“听你的意思,似乎对原始组的设计,有些不满,那么你知道当时历博通史陈列展中,原始组的负责人是谁吗?”

    苏亦说,“应该是贾兰坡先生吧。”

    苏亦对此并不陌生。

    他不仅知道原始组的负责人是贾兰坡,还知道奴隶组是郭宝钧,封前组是苏秉琦,封后组是阎文儒。

    甚至还知道通史陈列关于封前跟封后的分组,并不是按照史学上对封建社会分期的论述还划分,而只是根据历博的陈列实际。

    因为,当时历博的陈列大厅分上下两层。

    陈列展的原始——南北朝部分在一层,从隋唐开始就要上二层展厅。

    所以分组就是为了便于工作,并不是从学术出发。

    因为,陈列中也没把隋唐作为封建社会后期来处理。

    所以,北大的闫文儒教授除了封后组之外,还负责隋唐段,而封后组的宋元段则是现任的北大历史系主任邓广铭先生。可见,设计力量是非常强的。

    除此之外,当时史学考古界的权威人士如郭老、翦老、范文澜、夏鼐等也参加过研讨座谈、审阅过陈列大纲。

    这种巨无霸的阵容,苏亦想要挑错,难上加难,所以,苏亦也很是鸡贼的避开对人的挑错,直接从出土文物的角度去提出自己的意见。

    甚至,他还顺便试探一下王也秋局长对整个陈列的态度。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点出来农民起义农民斗争的原因。

    纵观中国历史,农民起义农民斗争,多不胜数,但大多数都是失败收场。

    著名的陈胜吴广便是如此。

    听到他的回答,王局长似笑非笑,“这么看来,你知道的还挺多的,而且,听你的意思,对陈列的意见,不仅是关于农民起义农民斗争部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