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明末代土司

关灯
护眼
第 171 章 村学十二时辰之戌时(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一个堂屋里放置了七八个灯笼,将这里照得特别的明亮,简直是亮如白昼,杨云滇带了个口罩,然后将黑板装了起来,取出了一盒粉笔,还有黑板擦。

        “呵呵,没想到过了二十年,我又成为了老师了,想当年,自己也是曾经去国境线上的一个小中学支教了一年,做了一年的支教老师。”

        看着黑板,杨云滇有些恍惚,没想到时隔多年,自己还有机会,拿起粉笔,继续做老师,而这一切竟然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崇祯二年实现的,想想还真是匪夷所思。

        “呵呵,杨老爷,我们来了,我们可以进来吗?”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张婉枫的声音,身后还跟着很多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好奇地在探头探脑。

        “好,都进来吧。等人来齐了,我们就开始教学。”

        随着杨云滇的话音传出,门外的人就陆续地走了进来,个子矮的自觉的往前走,个子高的坐到了后面,看的杨云滇也是直点头,不错,觉悟很好,值得表扬。

        见到这些人已经进来了,柳颜冰指挥着其他的人给大家每人发了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作业本。

        见到所有人都坐好了,杨云滇转身在黑板上写了0、1、2、3、4、5、6、7、8、9十个阿拉伯数字,在后世这是很常见的数字,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个时代的人却是不知道的,估计也就在京师,徐光启等那一批人知道吧,杨云滇就是要把这些数字符号传播给大家。

        “这些符号就是从一个隔着我们几万里远的一个叫欧罗巴洲的地方传过来的数字符号,目前只有在京师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大人编辑的书籍里面有。”

        “其实这些数字,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就已经传入大明了,李之藻大人与西洋人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里面就提到了这个阿拉伯数字。”

        “只是这种非常实用和简单的数字符号并没有推广起来,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而今天,我们就是要将这些数字符号教授给大家。”

        “这些数字其实传入我们国家的历史已经非常的久远了,一开始他们不叫阿拉伯数字,而是叫印度数字。”

        “在公元8世纪,也就是我们的唐朝的时候,传入阿拉伯,后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因此被不明真相的人叫做了阿拉伯数字。”

        “大家不知道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印度数字随着佛学东渐也曾传入过我国,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

        “大约在南宋到元朝以及大明初年的时候(公元13到14世纪之间),阿拉伯数字‘卷土重来’,由伊斯兰教徒带入我国,不过,同样又以‘销声匿迹’而告终。”

        “这些数字,就是从零到十的数字,大家看看,是不是比咱们汉文的数字书写方便?大家也试试看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这些数字。”

        “从零到十这十个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了,有了这十个字符,就可以组合出所有的数字的排列组合了。”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