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大学往事dxws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三章 今麦郎(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阿姨的讲解每次都能吸引很多同学来参观,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面点培训班。大家在这里能够了解的很多被忽略的生活,参与美食的制作过程,和爱的人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面点,是这个校园食堂里最浪漫的事。

        面点西施并不懂做面点,只是占个西施的名号。这爱心套餐的实际经营者是阿飞,无论是选材,搬运,单品的选择,以及做面点的手段,阿飞已经到达了本硕博连读的高度了。

        每次阿姨讲解关于面点的知识时,阿飞总是在旁边认真的听,并把一些重要的点记在小本本上,一有时间就尝试着自己去做,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等下次阿姨来的时候认真请教,阿飞逐渐掌握了各种传统面点的制作方法,不断融入自己很多独特的想法,为传统面食增添了很多年轻的创新元素,并在阿姨的指点下自创了很多有特色的面点。

        像拉面、板面、扯面、油泼面等常见面食,阿飞都有不小的创新,无论从面的劲道、营养,还是面的色彩、口味,包括打卤、配菜,阿飞都做了不少的尝试,在保证卫生、健康、营养的前提下,阿飞还在品相、造型等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给面食注入灵魂,让面食充满艺术感。

        阿飞在经济日益疯狂规模化流程化的大众潮流中用心走出一条生活化文艺化的小众餐饮的坦途,开创了一个独立于九大派系之外的特殊派系——小众派。小众菜系讲求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趣味,告诫人们放慢忙碌的脚步,感受下生存和生活的差别,思考下生活真正该有的样子。

        如果说茶道是以烹茶饮茶的方式修身,那么阿飞就是以爱的名义快乐调配认真烹饪耐心摆盘。在阿飞看来,美食与我们不单单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每道美食有它自己不同的生命周期和心路历程,用心去感受,各有各自不一样的美丽一生。

        从最早的大地的母亲的温暖呵护,到春后第一场小雨蒸腾起泥土的芬芳,整个夏日里炙热的姹紫嫣红,到秋天白白嫩嫩富有生命元素的美丽容颜,被一双怎样的大手捧着,送往远方的千家万户,被一双双同样白嫩白嫩的小手伺候着沐浴净身,一生被呵护过被爱我,纵使粉身碎骨,没有遗憾。

        阿飞倔强地认为食物也是有生命有感知的,即使最简单的饭菜也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份食材都值得尊重,每一次烹饪都要用心对待,以爱的辅料收汁儿,心里有爱的人才能尝出真正的味道。

        烹饪是一样关于爱的表演,每一道工序都值得反复琢磨,用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思考,劳动的过程就是满满的幸福,无论对于操持的人还是享用的人。生活本是一堆乏味的食材,认真烹饪,自有不同的人生百味。

        阿飞在饮食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食用对的食物,不仅能吃的香甜,吃的健康,吃的舒畅,甚至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治愈疾病。所以,烹饪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大事,里头有禅定的大道。

        阿飞认为中国素有“烹饪王国”美誉,有山珍海味,也有地摊小吃,有饼干蜜饯,也有糕点茶饮,各有风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人口味而异。中国饮食文化在健康营养方面突出养助益充: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在味觉体验上注重五味调和,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在烹饪手法上讲求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在修身养性方面追求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中国美食风味多样,四季有别,冬则味醇浓厚,多炖焖煨,夏则清淡凉爽,多凉拌冷冻。中国美食讲究菜肴的美感,注重生活情趣,中国饮食文化以其精湛的技艺,让美食不仅仅是吃的艺术,在视觉、氛围、乃至精神上给人美的享受。

        中国美食向来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孟子》上说:“食、色,性也”,《论语·乡党》中写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

        《黄帝内经》载有:“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并说:“人以五谷为本”,“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