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明末之天降神兵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四十二章 张献忠撤退(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阳光灿烂,风和日丽,三万义军围困旬阳已经三天,今天终于等到攻击命令,四个梯队依次排列,最前面是四处抓来的近两千百姓,作为炮灰,他们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填满旬阳城狭小的护城河,谁要是敢偷懒,直接刀斧伺候,孙可望李定国各率领五千人马为第二梯队,一旦护城河填好,城上的箭矢射的差不多,这两支人马就会轮流攻城,中军张献忠一万五千坐镇,只要城头稍有破绽,他就会挥动中军,来个泰山压顶,后面则是五千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路义军,这样的安排,对于张献忠来说,已经是万无一失的准备,前期哨探情报显示,旬阳城内有三四千官军,不过远看装备不如中原,他料定基本都是凑合的地主武装,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料定旬阳城内物资应该比竹溪竹山等地充沛,外围百姓基本被迁移入城,就是说全县的资产基本都在里面,只要自己打下这座城,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补充,所以这次攻打旬阳,他是抱着必胜的信念,比攻占竹山竹溪的时候正经得多。

        战鼓声响起,两千裹挟来的百姓,手提肩扛挖来的泥土,在督战队的一再催促下,战战兢兢靠近旬阳城墙,城上的杨光烈看着下面穷苦百姓组成的炮灰,心中毫无波澜,乱世人命不如狗,作为甘肃边将杀伐果决是必修课,不像文官那样妇人之仁,在他眼里这些被流寇裹挟的人就是一具具死尸,没有什么需要同情的,任凭下面一声声哭喊,他脸上没有半点犹豫之意,数百弓箭手已经做好了准备,眼看着两千人乱哄哄蜂涌过来,三百步,两百步,一百步,六十步,他挥下令旗,数百支箭激射而出,瞬间放到了上百名炮灰,痛苦的哀嚎声响成一片,后面的炮灰想往回跑,被督战队连着砍翻了数十个,只能硬着头皮冒着如蝗的箭矢继续填埋壕沟,死了一批,再上一批,往后是死,往前也是死,短短半个时辰,不宽的护城河边躺满了死伤流民,好些受伤没死的人都被直接推入河中,加上泥土覆盖,古代人司空见惯,要是现代人在这里,肯定受不了,杨光烈目光冷峻,看着城下如人间炼狱,他清楚这只是前奏,流寇主力还没出动呢,当然城上仅有的四门小炮也没开火,他在等着这些炮灰后面的真正流寇。

        一个时辰快到了,付出上千炮灰生命,反复填埋,窄小的护城河被填出了两道丈把宽的道路,孙可望所部扛着数十架攻城云梯呐喊着冲上来,城上的四门小炮开火了,射出的铁球蹦蹦跳跳,击毁了一架云梯,在流寇密集的人群中趟出几条血路,数十个倒霉鬼被轰成了渣,他们留下的空白迅速被后面的流寇填补,最先冲上来的弓箭手射出两轮箭矢,随着几声痛苦地喊叫,城上开始出现伤亡,随即双方你来我往在时断时续的炮火声中,箭矢乱飞,流寇的几架云梯终于搭上了城头,下面就是滚木雷石金汤浇头,更残酷的战斗开始,到处充斥着哀嚎声,一架架云梯被推倒,难得有几个爬上去刚露出脑袋,随即被凶狠的甘肃兵砍瓜切菜般砍倒,血肉横飞,掉下云梯,更多的云梯靠上来,更多的流寇被打落城墙,刀光剑影之中,双方打得激烈,城下倒伏的云梯,死伤的流寇遍地都是,孙可望想率军直接拿下旬阳,只是张献忠看他所部死伤很多,赶忙鸣金收兵,接着挥动令旗,让李定国换下孙可望接着攻城,五千生力军换下精疲力尽的孙可望所部,蜂拥而上,让守城的杨光烈顿时感到压力倍增,赶紧命令城内新招募的青壮上来帮忙,火炮已经炸膛了两门,还有两门不能再开炮,现在只能肉搏,亏了他准备充分加上甘肃兵异常凶悍,一个多时辰,顶着如蝗箭矢,不断往下砸石块,浇金汤,才险险守住阵脚,没让李定国攻上城头。

        从填壕沟到两路人马攻城,几个时辰,旬阳城的顽强超出了张献忠的预想,眼看城头上装备不整的官军越聚越多,他知道今天即使攻下,自己也是大损,李定国孙可望至少在城下丢下了两千多义军兄弟,他几次想一鼓作气挥动手下一万五千多主力上去,在多次吃亏,内心犹豫的影响下,他还是按住了冲动的念头,和秦良玉在巴中决战的一幕一直萦绕在脑海,深怕旬阳城内会突然飞出许多万人敌,那种可怕的爆炸声,到处飞舞的残肢断臂,太可怕了,要是再来一次巴中的惨败,可以明确的是自己绝对没有东山再起的本钱了,所以经过三个时辰的较量,他决定今天就到此为止,鸣金回营,而没有选择继续压上全部家当。

        第一天攻城,流寇死伤三千,城内甘肃兵得防守之利,死伤没有流寇多,可也近一千,可以说双方都没想到会那么残酷,都超出了预想,张献忠原本以为旬阳城内不过是临时充数得农夫守城,但从退下来的士兵口中得知,里面是凶悍的甘肃兵,反击异常勇猛,不亚于秦军,他开始犹豫了,明天要不要接着攻城?李定国孙可望登认为以今天的战事来看,官军虽然难啃,但他们人数并不多,义军明天全军压上,定然能够打开缺口,张献忠则认为小心为妙,巴中一战原本胜利在望,却被秦良玉一顿万人敌完全炸倒,如今小小旬阳城抵抗如此激烈,不得不防他们有后手,因此决定休整两天,以保存实力为上,李定国孙可望见义父心意已决,也不敢违逆,只是建议下次攻城得把仅剩的几门佛朗机带上,最好直接把城墙轰下一块来,张献忠想了想,失去了两千炮灰,完全用消耗义军的确不妥,点了点头,然后命令十几路游骑连夜向城内飞射去招降书信,多少动摇一下守城官军的军心,这样安排也是试探城内官军的决心。

        旬阳城内杨光烈一直忙到深夜,死伤上千,基本都是手下老兵,死尸要掩埋,伤兵要治疗,破损的城墙要修补,守城滚木擂石等需要收集,第一天就那么激烈,接下来几天肯定不会好过,不过新招募的旬阳百姓斗志高昂,并没有被数万流寇吓到,这让他多少心里有了些底,看着手中缴获的流寇劝降书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又看看城内百姓同仇敌忾的决心,他认为再守个十天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当然请求增援的公文已经发向四方,就是不知道其他官军能不能赶来救援,带来的几个将领商量来商量去,觉得不如给流寇来个夜袭,以攻代守,只要将流寇打击得士气低落,无心攻城,那么旬阳必然固若金汤,杨光烈觉得有理,不过今天大家太疲乏了,另外城外张献忠老贼必然有所防备,所以决定由自己挑选五百死士,尽数装备,做好准备,于明天后半夜出城偷袭,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二天城外张献忠所部没有动静,这就证明昨天一战也让流寇伤筋动骨,很好,大家可以休整一天,城内在重新布置,城外也在调整部署,双方配合默契,都没有再骚扰,下午时分张献忠命令李定国率三千人马悄悄出营,奔袭数十里,赶往白河,任务只有一个,若白河戒备不严,则迅速拿下,省的在这里消耗过大,这是李定国和孙可望早上想出来的,大军云集旬阳,白河那边定然疏于防备,一支奇兵突降,或许能收到意外之喜,张献忠认为兵不厌诈,可以一试,于是让李定国率领三千骑兵突袭白河,能占则战,不能占则退,也可以让旬阳周围官军投鼠忌器,不敢来救援,事实上白河基本没啥防备,除开一千不到官军,就是一千多青壮在临时守卫,李定国让三千义军装扮成明军摸样,大张旗鼓绕道东面,高举大明日月旗,直奔白河东门,白河守军都是一帮地方老弱残兵,连新任知县都没到任,防范不严,好多人都做好了打算,一旦周边发现流寇,他们会毫不犹豫弃城逃跑,所以一看到数千明军到来,仿佛看到了救星,被李定国一阵吆喝,当即打开城门,李定国和几十个精锐一拥而入,迅速控制了城门,紧接着大队人马蜂拥而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白河,容易是容易,他们并不知道白河是孙传庭他们故意留下的一个缺口,以少数的牺牲来换取大局的稳定,驱赶张献忠进入陕西,可以说白河的失陷都在意料之中,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反而有利于官军,当然张献忠李定国并不知情,能在转战中攻下一个县城,获得喘息的机会,比在野外朝不保夕好太多。

        占领白河的李定国立马飞报张献忠,张献忠很是欣慰,旬阳城下血战的忧虑被冲淡,立即命令手下开始做好准备,明天一早移师白河,他不知道的是旬阳城内杨光烈已经做好晚上突袭的准备,五百名精锐整装待发,就等太阳落山。

        此时义军内部都得到了李定国占领白河的消息,放松了警戒,不怪他们麻痹,主要是义军认为旬阳城官军人数不多,经过一天的苦战,自保都难,谁也没想到杨光烈能兵行险招,不顾自己力量单薄,竟然组织人马半夜偷袭,所以当半夜时分,无数火箭飞来时,所有人都还在睡梦中,毫无防备的前营义军被打了措手不及,几十个甘肃老兵迅速搬开了义军草草布置的拒马,杨光烈一马当先冲进了张献忠大营,五百甘肃边兵一路猛冲猛打,刚从农夫变成流寇的义军根本不是甘肃兵的对手,仅仅半个时辰,就把前营冲得七零八落,黑夜中冲杀声嚎哭声响彻一片,几乎就是一场营啸,要不是杨光烈所部人马太少,加上张献忠后营的老兵闻风而动,手忙脚乱组织防御反击,说不定这一仗就直接把整个义军冲垮了,借着前营被点燃的帐篷的光亮,张献忠敏锐的观察出官军人数不多,赶紧下令紧守住中军大营,任凭前营乱成一锅粥,有敢冲击中军的直接砍翻,不得不说张献忠久经沙场,经验老到,他一番布置,总算稳定了军心,也亏了老营人马都是老兵,不象新加入的农夫那么脆弱,此时是在半夜,只要不轻举妄动,不让患有夜盲症的义军盲目行动,稳定住,那么官军夜袭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前营数千人马的损失,他张献忠还能承受,在他眼里所有兄弟不过是四脚羊,只要有钱有粮,随时都可以招募更多的炮灰,损失再大都没关系,所以夜风中前营鬼哭狼嚎,没让他有丝毫的怜悯,唯一让他没想到的是旬阳城内的守军不是一般的顽强,这些衣衫褴褛的甘肃兵竟然如此难对付,看起来自己让李定国去白河碰运气是绝对正确的,不然在这里和这些不要命的甘肃兵硬拼,必然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一个多时辰,流寇前营被搅了个稀烂,杨光烈所部五百精锐人人带伤,浑身血迹斑斑,望着离着两百步外张献忠中军大营无数火把明灭,戒备森严,再回头看看自己所带来的精锐精疲力尽的摸样,杨光烈长叹一声,装备太差,人数太少,不可能一鼓作气再接再励了,该回去了,希望这一仗多少能让流寇知道,旬阳城不是他们想要攻下就能攻下的,带着剩下的四百多百战老兵,杨光烈开始有序撤退,留下死伤遍地一片狼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