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太史信列传

关灯
护眼
一百五十六、催婚与催生(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吓退了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看客,太史信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走向路边的一个小茶馆,要了一杯茶慢慢喝着。他刚才服用了“医魔”卖给他的特制丹药。据说这种丹药是用猪血混合着一些草药制成。使用者把这种丹药含在嘴里,片刻就能吐出黑血一样的液体,很能唬人。不过这种丹药既有生猪血的腥味,又有药草的苦涩,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饶是太史信平时能用黄连泡水当茶喝,这会儿还是想用茶水漱漱口。

小茶馆的掌柜打量了太史信一会儿,慢慢坐到太史信对面,轻声问:“客官,你是外地人吧?”

太史信小口喝了一下茶,哼了一声:“这旮旯是不卖外地人茶嘛你们?”

掌柜的连忙摆手:“不不,我是有件事儿想麻烦客官。”

“唉,”太史信装作叹气,“奏是啊,不是俺不乐意帮,今儿个实在是忒憋屈。本来进店儿想整个绸子,整个貂,差点被忽悠瘸了。出门儿了,又碰见几个老毕灯。”

掌柜的被太史信一口蹩脚锦州方言唬得一愣一愣的。

新汉帝国地大物博,方言众多。太史信原本以为粤语已经够难懂了,去了趟帝国东南沿海,才发现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比粤语更难懂。因为语音语调语速等差别,各地方言听起来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吴侬软语听起来给人温婉的感觉,锦州方言听起来显得“彪”,津门方言听起来就好像在说相声。有个着名段子:你的滇南朋友未必会骑大象,你的乌里雅朋友未必会骑马,但你的津门朋友,那是真的会说相声。

太史信想要掩藏身份,自然不能说出一口标准的官话。但他若是说几句粤语,对方恐怕会一脸懵逼。权衡之下,太史信选择了比较容易听懂的锦州方言。

此时掌柜的回过神来,小声对太史信说:“公子你刚去的绸缎庄,是迦叶城大名鼎鼎名的黑店。店里东西贵得吓人。以往外地人被坑了,告到官府,根本没人管。听说店老板就是衙门里断案的大野峰华。审案的时候,大野峰华穿着官服,懒洋洋地问‘堂下何人,状告本官’。随后,大野峰华自罚三杯,把告状的人打了一顿,赶出衙门。”

太史信对于一些官吏这个样子并不觉得奇怪,只是没想到全戎居然把有名的黑店选作接头点。那些大妈看到太史信从黑店出来,自然把他当成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太史信看向掌柜的,等着对方提出要求。掌柜的愿意跟非亲非故的太史信说这些,想来是为了表示诚意,拉近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为后边的话做铺垫。

果然,掌柜的停了一下,慢慢地说:“客官,有个事儿想麻烦您。”

太史信又喝了一口茶:“俺从蘑菇屯那旮旯大老远跑来,啥都整不成,咋帮你啊。”

掌柜的又给太史信拿来一壶茶:“你娶我闺女就行。事成之后,我给你一两银子。”

能在迦叶城这种“民风淳朴”的地方开店,掌柜的自然不是省油的灯。他说出这种违背常理的事情,恐怕是要给太史信下套。

掌柜的一看太史信没反应,有点急了:“客官你要是不答应,就直说,我赶紧找别人。这事儿要是耽搁了,我闺女就遭殃了!”

太史信一愣,心想这是哪一出?连忙询问掌柜的其中的缘故。

原来,掌柜家的闺女遭遇了强力“催婚”与“催生”。

为了保证劳动力、兵源和税收,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会采取措施“催婚”、“催生”。《国语·勾践灭吴》的记载,越王勾践“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求国中男女到了生育年龄都要婚配,明确规定青壮年不得娶年纪大的老太太,老头子不许娶青壮年女子;如果女子十七岁、男子二十岁还没有结婚,他们的父母都要被治罪。除了强制婚配外,勾践还下令:“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即报告上来的孕妇,官府将派医生守护,生男孩补贴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补贴两壶酒、一头猪;生三个孩子,则对其派遣乳母帮忙喂养孩子,生两个孩子,赠送一些牲畜和粮食。秦国的做法比越国更进一步,不仅把早婚早育的时间提前到了“男子十五,女子十三”,还至少在商鞅时就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有两个适龄男子还不成婚分家的,就加倍收取赋税。西汉更是变本加厉。汉高祖刘邦曾下令,女子超过十五岁未嫁,缴纳120钱的“单身税”;汉惠帝时期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是女子到了15-30岁还不嫁人,要缴纳五倍的“单身税”,即600钱,相当于一年口粮全没了;若是女子超过婚配年龄实在找不到丈夫,女子本人会被官府强行安排丈夫,女子的父母会被治罪。同时,汉朝规定,夫妻二人若是生育男孩,官府奖励200钱;若生女孩,奖励50钱;若两年内不生育,罚200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