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梦与现实碎一地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章:奋斗真无用 背景真有用(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昨天把户口从广西防城港迁回了许昌。

        人在这世上行走,大多数人看不到未来的样子。至少我就看不到未来的样子。我总是结合当下的情况,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条道路,然后为之奋斗。

        以我在防城港买非农这个户口为例。

        我退伍后,不想回河南老家的乡下干农活,就托战友在防城港给我找了个在治安队上班的工作。九十年代中期,防城港公安局卖农转非户口时,我就买了一个防城港的非农。那时的农转非户口很贵,一个名额12000元,而且不设限制,只要掏钱就可以买到。我那时的工资一个月115。也就是说,我为了买这个非农户口,几乎要花掉我十年的工资,才可以买这样一个非农户口。

        但我觉得,我只有买了这个非农户口,我才有可能在防城港找到一份正式、体面的工作。

        当时我东拼西借买了这个非农户口后,拿着粮本,很是自豪:我终于成为了城里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粮本本了!

        可实际情况是,我这个粮本没给我带来一丁点的好处。我本打算先买个非农户口,然后,通过奋斗和努力,在防城港这个地方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这里安家落户。后来我才知道,有了城市户口之后,仅凭自己的努力工作,根本就找不到好工作,要想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还需要有过硬的社会关系才行。

        我在治安队上班那些年,就有一个同事就以治安队员的身份,转为了合同警。我这个同事他爹是市公安局劳保科科长,是局里的老人。

        治安队解散后,我又开始了到处打拼,后来就回到了河南。

        之所以回到河南老家,是因为那些年我弟弟大学毕业后,在《大河报》发行这一块站稳了脚跟。他让我回来,就是想让我加入《大河报》发行这个队伍,然后,也弄个小领导干干。

        我在《大河报》地市发行站一干就是四年时间。从做投递员开始,到投递班长,再到县分站负责人,又到市站办公室主任。2004年,《东方今报》创刊,省里媒体上的大领导领着我们一干人,跳槽到《东方今报》,我成了《东方今报》许昌站的负责人。

        在《大河报》工作期间,比我有能耐的员工多了去了,为什么我能一路高升?还不都是我弟弟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