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梦与现实碎一地

关灯
护眼
第九章:一生多奔波 中年无定所(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昨天下午从姑姑家回来的路上,绕道回了一趟乡下的老家。

        老家共有四处宅子。在村子正中央的那处宅子是老宅,全土坯墙,房顶砖瓦木质结构,房龄应在一百年以上。在我小时候,这三间泥木结构的土房,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庇护所,而今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已成一堆泥土瓦砾。在房门的西侧是个鸡窝。鸡窝旁边,有一棵歪脖槐树。在我小时候,这棵槐树有一把粗,经过五十多年的风雨,也只长到碗口粗细。而在倒塌的房屋内,不知何时长出来的一棵梧桐树,也已碗口粗细了——木种不同,木质亦异。见证过漫长的岁月,才可以担当大任——在旧社会农耕时代,槐树成长较慢,但木质硬实,多用来做房梁、车梁等承重之用,谓之栋梁之材。而梧桐树,即便长到合抱粗细,也无法担此重任。

        在这处老宅前,我哥盖了一栋小楼。这栋当年曾经在村里鹤立鸡群的小楼,由于数十年没人居住,不仅院子里杂草丛生、屋顶漏水,门窗破败殆尽,也已不能遮风避雨了。

        在村子南头,也有两处宅子。这两处宅子也和村中央那两处宅子一样,呈一前一后的布局。后边那处宅子属土木结构,虽然没有倒塌,但几成危房,院子里野生的小树丛生疯长,甚至有两棵花椒树,长到了拇指粗细。这还不算。靠北一侧,邻居居然把厕所的化粪池,建在了我家的院子里!家里常年没人住,便有无德之村邻,贪占一尺之地的便宜,让人既好气又好笑!

        似我家这处宅子眼下的境况,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真不在少数。

        前边那处宅子,属于砖木结构,虽然墙体尚好,但屋顶漏雨,也已是不能居住了。

        看罢这些宅子,心里是五味杂陈。想着儿时在父母羽翼下无忧成长的旧时光,又想着眼前的苦累无依和渺茫的前景,感叹身世飘零,今夕何夕了。

        回到家里,已是傍晚,做饭吃饭,洗刷干净,跑了一天的我,顿觉疲惫困倦,就洗脚上床睡觉,一觉睡到早上七点多。

        在昨晚的睡梦中,魂魄离身,又不知在何地,游荡了一夜。

        我先是赤脚走在荒野里,小心翼翼、举步维艰。后来,到了一处屠宰场,整片宰杀过的猪肉或挂在墙壁上,或摆放在案台上,工人在忙碌的切割、分拣、卤煮、待售。期间,还见几只已经宰杀却没有分割的小猪,摆放在货架上。

        接着,又到了一处卖熟食的地方。红油锅里煮着腐竹,锅旁坐着三个工人。一个从锅里捞卤煮好的腐竹盛放在大大的托盘里,一个装袋待售,一个售卖收款。他们三人分工不同,却配合默契。

        接着,我和一个不认识的人来到一个土坡前,发现了一窝肥嘟嘟大小不一的彩色兔子。我和这个人一道从兔子洞里掏兔子。我们越掏越多。兔子虽然温顺,却也挣脱我们的怀抱跑掉不少。

        我知道,这是别人家养的兔子,我们不能据为己有,到最后,我俩就把怀里抱着的兔子都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