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三国之大汉重生

关灯
护眼
第194章 长乐未央(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形胜”是汉长安城,也是未央宫选址的基本思想。《史记·索隐》引韦昭云:“形胜”即“地形防固、故能胜人也”。“形胜”即山川地貌、地形地势优越,便于进行军事防御。

据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九·渭水〔下〕》十九载,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正是体现了“形胜”这一点。

“形胜”除了防范水患的需要,还考虑了别的因素,比如安全问题。从安全方面着想,地形、地势在以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军事中尤为重要,有了制高点几乎就有了制胜的基础;从心理因素上说,未央宫是帝国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大朝正殿位于帝都长安的最高点,正彰显“非壮丽无以重威”。

未央宫兴建的时间、主持人及修建目的,《史记》和《汉书》中均有明确的记载。但何以取名“未央”,“未央”有何意义,文献上却没有任何说明。

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

汉代文献中有关未央的记录绝大多数是以宫名的形式出现的,特指“未央宫”。除特指外,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及文物中的“未央”多与“万岁”、“延寿命”等语汇同时出现,包含吉祥之义。

未央宫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

长乐宫与未央宫分列于汉长安城安门大街东西两边,因而它们又分别称为东宫和西宫。

汉代尚“右”,方位以“西”为尊,西宫就是皇室正宫,即所谓“公宫”。未央宫又称紫宫或紫微宫,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分天体恒星为三垣,中垣有紫微十五星,也称紫宫。紫宫是天帝的居室,把未央宫称为紫宫,是因为它是人间皇帝的宫城。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前殿是未央宫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的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前殿北侧为椒房殿,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更北处建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前殿西侧建有中央官署、少府等皇室官署;前殿西南侧为皇宫池苑区,建有沧池、渐台等。这种主要宫殿居中、居高,辅助宫殿居后及两侧的建筑配置,成为后世皇宫布局的典范。

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约占汉长安城面积的七分之一,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本身的壮丽宏伟则有过之。四面建宫门各一,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宫内有殿堂四十余屋,还有六座小山和多处水池,大小门户近百,与长乐宫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

新莽始建国元年(8年)十二月,王莽称帝,以未央宫为皇宫。

新莽地皇四年(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火烧未央宫。

东汉建武十八年(4年),光武帝巡幸长安并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永和二年(17年),汉顺帝巡幸长安并对未央宫进行了部分的修复。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汉桓帝对未央宫进行修葺工作。

东汉初平三年(19年),因董卓被诛引发了在长安城内的激烈战争,未央宫再次被严重破坏。

荀彧进入长安后,除了尽力恢复三辅之地的生产外,决定花费人力物力修缮长乐未央二宫。

本来吧,刘琦的意思,随便弄弄得了,反正他就算现在搬到长安,也不好私自住进皇宫。被好事之人知道了又回拿来说话,说他僭越,心有所图。

但是荀彧引用萧何的话说:“正因为天下未定,所以可以大规模的建造宫室。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不让后世再有大规模建造宫殿的机会。”

而且能以此告戒天下人:刘琦集团将会力保汉室不灭!

再说不管怎么说,修缮总比重建来得更简单更省钱一些。

那就修呗!(未完待续)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