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崇祯大明

关灯
护眼
第三百四十五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三)(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此时为天命十年(1625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

        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于天聪八年(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

        而现在,因为大明的忽然强盛,逼迫的皇太极不得不把所有的计划提前。

        在天聪三年(1630年)就已经自称满洲,建立“大清”了。

        皇太极从大清门一直到了清宁宫才歇息了下来。

        跟随他一起出京的那些人,也都随着队伍分散在各自的家中,他没有紧接着召开朝会,而是思量着接下来如何应对大明的攻势。

        虽然根据当前的情况耐看,攻打广宁和西平的李过和刘体仁两人,并没有一开始那么猛烈。

        可也不能不防备一二。

        “阿敏还是可以信任的,五千人马守着河道确实少了一点。”

        只要不和他争夺大清的皇位,还在关键的时刻放弃了争夺的机会,暂时来说,他也不是不可以继续用下去。

        如今的大清,已经看得出来有点衰败。

        能够领兵打仗的人很多,可上点水准的人就很少了。

        “杜度也可以放出去,就驻守在辽阳。”

        鞍山皇太极都打算放弃了,从下游过了三岔河就再也没有险要地形,来作为最新的防守阵地。

        一下子放弃了这么多的地方,皇太极还是有点心痛的。

        和当年刘爱塔投明,瞬间失去了一大片的土地一样,只不过那一次都因为大明的不作为,一一打回来了。

        可这一次失地是再也回不来了。

        除非,大明再次回到原来的暗中半死不活的衰样。

        皇太极想着之前的大明,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幸福,之前面对大明他手下的勇士们还能够有勇力出战。

        现在只要听到枪声,第一个反应就是趴倒在地,然后找各种掩护的东西。

        “还有作为汉八旗的那些汉人们,宁完我和范文程他们应该能够信任,可信任也有限啊。”

        皇太极揉着自己的鬓角。

        他们现在是满人,而宁完我和范文程却是汉人,即便是给了他们一个满人的身份,看就像是狼披了一张羊皮一样。

        外面看起来还不错,温顺,无害。

        可里面谁知道有没有变化。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人的学问,还是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弊端的。”

        想着想着,又回到了学问上面,汉八旗的营地,他还没有去看过,总局的杜度说出来来得到事情,很是匪夷所思。

        要是让一些奴隶们,真的可以对他们大清忠诚的话,汉人的儒学,也不是不可以在这里传播。

        推而广之,他门大清的子民也不是不可以学习,最起码,要是他死在了子女还没有长大成人的路上,可以因为儒学的这种隐性关系,让大清皇帝的宝座,依然是坐着自己的子女。

        就算是有人心中想的要死,也不敢,用汉人的话说叫做: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么想的话,似乎这样的学问也都还不错,弱点没关系,只要能够让子孙后代福运绵长就成。

        一开始因为震惊,皇太极是很排斥这样的学说的。

        可真的静下心之后,也能够差距到其中的好处。

        “难怪历代帝王,都在尊崇儒学,先贤那么多,不是没有人发现其中的弊端,可有谁能够抵制的了这样的诱惑?千秋万代啊,虽然不是很靠谱,可到底给出了一个方向,两三百年总是有的。”

        皇太极喃喃自语,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能够听得到声音,说给了自己听。

        隐秘的消息,其实并不隐秘。

        杜度的触动很大,也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皇太极的态度,需要做事,就必须告诉别人皇上以及自己的某些想法。

        知道的人多了,秘密也就不造成为秘密。

        在一些贝勒们的心中,这件事,是一件好事,身上没有了各种绑着他们,约束着他们的条条款款,会更加自在一些。

        他们早就看到皇上推行这一套臣议,定官制,设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贝勒管部事等等事宜,不是很舒服了。

        不舒服的同时,还觉得,已经丢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他们从白山黑水之中走出来的那一股气,一股战天斗地蛮荒之气。

        他们有时候也承认自己野蛮。

        可野蛮能够让他们取得胜利,现在是不也满了,胜利似乎也随之而远去。

        被要求,待在屋子里那也不要去的那些汉八旗的人,包括被皇太极带出关外的黄立极等等。

        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些隐秘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盛京出现了另外一个崇祯,另一个对于儒学也很是仇视的皇帝。

        他们还不明白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可知道一点,要是自己不做出一点挣扎的话,绝对比在关内,崇祯手下的工程队中更加队伍凄惨。

        毕竟在工程队虽然干活,可到底是有吃有喝,下雨,下雪,风暴天气,还是不会被赶出去做工的。

        而盛京就不同。

        人家管你这么多,只要还能够喘气,那就必须起来做事。

        虽然来到这里的时间很短,最多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可看到的,听到的,无不说明此地不是一个好地方。

        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活着,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算下来,他们也算是长寿了,每一个人,都多活了“几百岁不等”。

        有人看不破其中的奥秘,在恐慌着,可也有人心中知道,这么做只是皇太极下意识的一种决定。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手不知这样的诱惑,从而选择了儒学。

        他就不信皇太极看不出其中的好处。

        只要皇太极心动了,那么他们就绝对会是最安全的一群人。

        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等,虽然被限制在了各自的院子里,可还是有着自己的某些小手段,所以消息的灵通,还是没有多少阻碍。

        鲍承先山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清朝初年著名大臣、谋士。鲍承先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命八年(1623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

        一开始随着随皇太极攻打喜峰口,败退之后,又随着代善他们一路从高台堡,前屯,一直打破了山海关,进入了大明京师脚下,对明朝京师顺天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最后因为估计错误了大明火枪兵的犀利,从而败北从马兰峪退了回去。

        可也以为这一次一路上收服了不少的大明罪臣,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随后又参与反间计诛杀袁崇焕。

        让大明的皇帝,和边军不合,从而让他们多获得一点利益。

        结果就是崇祯还没有出手,袁崇焕却自己被吓得从宁锦防线上,转移的到了更偏远的皮岛。

        看起来是计策成功了,可接下来洪承畴接手了大明的整个防线之后。

        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清,就跟着难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