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本宫贤良淑德

关灯
护眼
第四百三十四章番外2·时间切片2龙驭宾天(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而楼知微和谭鹤年离宫日久,生活更艰难,巫明丽找到他们时,他们已经在安乐堂数佛珠了,数一天没一天。

京里过日子要面儿,他们抹不开面儿,离了宫还要那个架子,坐吃山空还被人骗,手里那点积蓄飞快地就没了。

巫明丽刻意等到这个时候才召见他们。

就是要他们都知道失去权力有多难熬,才能调动他们为了权力吐真话。

巫明丽让他们都坐下,然后说道:“我打算给杨鹏正将军翻案,需要知道当年究竟是怎么回事,还需要证据。”

许秀面露难色:“可是,这事关大行皇帝的,声誉啊!”

“这是陛下和本宫要考虑的事,您就不用考虑了。翻案事成,甘露宫、勤政殿以及玉芷宫的总管太监之职,交给你们,我让你们老死在任上,再没有离开宫廷看人眼色求生的惨景。”

李琚猛地醒悟过来:当初的事不论办得多么机密多么扎实,眼前这四个总管一定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内幕,就算没有实证,也一定能找到案子证据的弱点推翻它们。并且巫明丽兑现承诺的目的是“翻案事成”,意指就算没办法找到当初的破绽,现在硬造一个破绽强行推翻,她也认。

巫明丽拍了拍李琚的手,示意他不要太激动,又说:“位置只有三个,我还留了一个不任用的名额,给你们成全孝心。你们先想一想,吃顿晚饭,明天早上,本宫一个一个叫你们来闲话,实在不愿意呢,本宫会给你们赐金送还。”

龙驭宾天5

四个前代总管太监或煎熬,或跃跃欲试,或搜肠刮肚,巫明丽都没急着问。

先帝丧仪期间,她趁乱,让田趁月带着李琚的旧相识、现任大理寺卿的老张一起,把杨鹏正将军通敌叛国案的所有卷宗都搬到了宫里,细细梳理了一遍。

表面上看到的,所有相关人员分别扮演什么角色,都被巫明丽在图画上列了出来。

谁告发,谁搜的什么证据,哪些证据是由谁审定的……一清二楚。

除了基本涉及的人员之外,巫明丽还列了三种人:

一种是和杨鹏正之罪相关的事件有时空交集的,比如吴王、忠勇王、前户部尚书迟晖、前几年就因为大不敬被处理的保延侯;

一种是被连累的、帮过杨将军的,比如于青、向复、杨将军的妻族和母族;

最后一种是受益者,比如罗镇北,他是在在杨将军死后临时补北海都护府的;又比如姚维礼和他当时的门客书童现在的礼部尚书古震,比如毕首辅,比如最近两年越来越骄纵跋扈的大学士——张孟达。

梳理到张孟达和姚维礼,有一个人就坐不住了。

这个人是两年前连中三元、现任刑部郎中的柳崇鸣。

柳崇鸣去刑部是今年的事儿,可以说他就是为了查张孟达才去的。

发现张孟达在杨鹏正被诬一案里有首尾,这件事对柳崇鸣的意义就格外重大了。

既是为自己的恩师报仇,也是为自己的岳父报仇,柳崇鸣精神倍发,差点又陷入那个执迷不悟的状态,看谁都像疑犯。

但是他看见妻子,就会及时清醒。

阿柔什么都不知道。

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还是皇后跟前的大红人,她早就不是当初那个谨小慎微地苟活的小丫鬟,可她没有任何变化,依然娇憨单纯,她的心很小,只装得下哥哥姐姐和丈夫,她像一块朴素的玉石,虽风霜雨露无转移也。

——

龙驭宾天6

巫明丽越理名单越开心。

好多人啊。

半个朝廷都卷进去了。

像极了上皇在位时的几件大事——事本身怎么样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事他通过几件事摆布朝臣,排除不那么讨他喜欢的臣子,或者操纵权力交易。

就像于青夺情那会儿,于青守不守孝都不重要,关键在于,朝臣要反对夺情,就必须要在别的事上让步。

杨鹏正案因为牵涉甚广,最终也走到了这一步。

----

四个总管全都选择了帮助翻案。

知道得最多的是楼知微,他聪明,皇帝的政事其实一贯是瞒着他的,但是这个级别的大事怎么可能瞒得住。

那些天人来人往的太多了,文书漫天飞,先帝也处在深刻的两难中,他为难啊,一边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傻得要死、私心过甚送掉了北军,一边是他心爱的将军杨鹏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他怎么选?他犹豫纠结,私底下就会和最贴心的太监暴露一二。

再加上人人进宫都要探听消息,探听消息就会泄露消息,楼知微把这些事全都记住了。

巫明丽问,他就想,想到哪说到拿。

楼知微卖干净了之后,也很惶恐,也很茫然:“杨将军,是个好人呀。陛下……先帝和他说自己为难,说一旦暴露是吴王和忠勇王为了争权夺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兄弟阋墙,连累三军,恐怕国家根基都要动荡……杨将军就,就自己认了。”

李琚听得眼泪又冒上来了。

巫明丽更是只想冷笑。

先帝对杨鹏正也许很愧疚,但算计他时,一点儿也不手软。这真相,哪里回动摇国之根基!依照军法行事,把那两个王砍了,废了,有什么难的,先帝根本就是舍不得儿子和自己的面子。

他也许很喜欢杨鹏正,但仅限于,死了的杨鹏正。

----

总之,巫明丽从四个总管嘴里撬出了许多细节,田趁月、张柱国和柳崇鸣没日没夜,拿着细节对照卷宗查漏洞。

告发杨鹏正的副将两人,事后都自杀了,全家也死得蹊跷。

通敌卖国的证据是伪造的,字迹与杨鹏正的一致但信件上出现了当时不该出现的地名,足以说明成书时间晚于北军大败之后,纸张是公文的纸张不假,但是出自更晚时间拨付的纸张文房……

吴王的前门客反水,指认是姚维礼给吴王出的主意,让吴王拿北军数万将士的性命陷害忠勇王;又是时任翰林的张孟达给皇帝陛下出的建议,做局卖惨杨鹏正主动同意顶罪……

涉及面实在太广了,这几天,京城的气氛更加紧张,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有人扛不住压力自尽,或者“疯了”。

所以最终事情成了一个交易场。

在李琚看来,他要为朝政做一些妥协,放过一些被迫附和的人,让一些主犯体面地退场,这让他无比暴躁。

他若能从心,他一定会去姚维礼家砍了他全家。

但是他不能,因为姚维礼体面地退场,能给他更多益处。

巫明丽做了许多场交易。

姚维礼装疯卖傻卖不下去了,他供出了循古派中梅岭、冼山等几个分支的党首的把柄,换来巫明丽不牵连姚谆的承诺。(此处李琚差点真的拔刀了)

迟晖交出了一众打算请陛下“废妖后、尊圣裁”的大臣名单——虽然就算他们真的上书要求李琚废后、杜绝后宫干政,并以罢朝为威胁,巫明丽也不怕,巫明丽还想趁他们罢朝,填自己人呢。韩胜子等着官府支援等得望眼欲穿了都。

但是迟晖这么识趣,巫明丽总不能说“你们还是罢朝吧,给我的人腾地方”。

那份名单,一般来说,聪明仁德的主子就该拿去烧了,以示意臣下们既往不咎。

但巫明丽偏不,巫明丽给名单上的每个人都分了点案子里的小任务。

照做了,你是后党。

不照做,你在杨鹏正一案里表达了反对意见,不用巫明丽多说,你在皇帝眼里就是反贼。

迟晖卖了人赶紧卷铺盖回去养老了,他怕被打死。

毕首辅全身而退,当时他尚未介入权力中心,他左右逢源到处投机,还给了杨鹏正最后一点关怀,所以他的首辅之位保住了;当然他也在组织构陷的证据时出了一把力,所以他的首辅权力被分给了他人。

以前奏章上书到六辅这里,种种条陈,没有毕首辅的签章,不能向上向下发出去。

以后六辅的条陈,没有签章了,并且只能向上发,不能向下发,意味着他们只有建议权,不再有决定权。

毕首辅发狠,让奏章上书怎么来的怎么送帝后处,除了“恭听圣裁”“敬闻圣训”,再不多写一句话,想通过摆烂为难巫明丽和从来看不明白文绉绉的东西的李琚。

巫明丽比他狠,巫明丽马上点了田趁月、柳崇鸣、向复、于鸾、清芳等六人入勤政殿至诚斋议政,韩胜子封为北阁大学士至诚斋行走,议政结果直接送各部执行。

有些权力你放下了,你这辈子就再也收不回去了。

自此,至诚斋议政成为常设,由皇帝钦点组建,而六辅成为了摆设,只有写诏书和听话的份儿。

……

最终背负一切罪名的人是张孟达。

张孟达其实也算是个能臣,可他的权欲实在太重。

巫明丽也弄权,但是巫明丽弄权以办事为核心,要办的事必须办成,为这个目的,她可以让步。

但张孟达不让,张孟达为了权力可以不办事,严重时,为自己晋身陷害他人、恶意拖延政务、以重急要务为质裹挟官员。

事到临头,张孟达还想做交易,但他给的,巫明丽不想要,而柳崇鸣就想他死。

----

龙驭宾天7

上皇驾崩的第一年,朝廷在摇摆中给杨鹏正翻了案。

赐当年构陷杨鹏正的主谋张孟达自尽,恢复杨鹏正的名誉,恢复他的冠军将军的封号,追封忠肃郡王,其妻温恭和顺淑人黎氏并封为忠肃王妃、诸同案处死的子女重新殓骨下葬,遣画师作杨鹏正戎装画像,入武将凌霄阁。

并恢复杨鹏正之子女丁武杨柔的身份,丁武改回原姓氏,袭爵为肃国公;嘉奖向复、丁续一家还有当初送丁武逃走的亲兵。

同时太后下旨,认杨柔为养女,封为康宁公主,和正经公主相比,只少了封地和一些实权,荣誉、仪仗、制度的优待都给足了。

巫明丽特意找来阿武和阿柔,向他们解释,当年还有许多主谋同谋,因为各种原因,她暂时不能处理他们,以后能不能靠别的事处理,也是未知之数,事情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小柔眼泪汪汪的:“能让天下人知道,我父亲没有通敌卖国,他是个很好的将军,我已经满足了。多谢皇帝哥哥和皇后姐姐,我很开心,真的很开心。”

杨武比妹妹更不擅长言辞,多年征战让他立下了相当的功劳,此时此刻他已经能体会到父亲当年做出决定时的想法,他拱手为礼,嗓子堵了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

这件事纷纷扰扰了许久,戏班子排了几场戏,颇得民间欢喜,过了小一年才算彻底翻篇。

杨鹏正的新墓和宗祠落成时,柳崇鸣陪小柔去祭拜岳父;又是七恨先生的忌日,小柔陪柳崇鸣祭拜师父。

大仇得报,仇人还都有同一个人,似乎也是一种缘分。

他们在杨鹏正的墓前遇到了已经改回原姓的杨武和清芳。

杨武近四十岁了,他给小柔的孩子们打了小金花签,就和小柔的那个款式一样。

他把金花签挂在两个孩子的荷包上,小柔望着他,似乎望见了她从未谋面的父亲。

无缘一见的人,和哥哥一样忠厚老实的父亲,他多想亲手把那枚金花签系在女儿腰间,可是他都没亲眼见女儿。

而他们等这一天,等了整整三十年。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