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知否笑长歌

关灯
护眼
第502章 审问(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哦?”赵策英惊讶道:“你有办法?”

审问几天了,一直没有进展,李安之前也没提要审问,难道是想到办法了?

“臣也没什么好办法,笨办法倒是有一个。”李安说道:“他们被抓了好几天了,看守的都是禁军,不会让人探望的。如今他们对外面的消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可以诈一诈他们。”

赵策英闻言有些失望道:“这个办法本王也试过,没有用。”

“殿下让臣试试,或许有用呢。”李安说道。

“成,那让你试试看,本王在后面听听。”赵策英说道。

审问这么多天没有进展,让李安试试也没什么。

说话间,来到了盐城县县衙。

抓到的官员全被关在盐城县衙的牢房内。

为此专门把县衙牢房清理了出来,关押的犯人罪名轻的都放了,罪名重的也都先转移走了。

牢房也由禁军接管。

盐城县县令带着一众官员在门口等待。

赵策英随意应付一下,就把人打发走了,带着李安来到了一间公房。

他命人去带一个关押的官员过来,自己则去了屏风后面。

不一会,禁军带着一个官员走了进来。

李安看到被带来的人乐了,这人正是他们去的第一个盐场的主官杨增勤。

“杨大人气色很好,看样子过的很不错啊。”李安笑道。

杨增勤如今虽然是阶下囚,但是衣服整洁干净,气色不错。

一看就知道,除了限制自由,好吃好喝的供着呢。

这样能问出东西就怪了。

“见过来李大人,下官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李大人就别白浪费口舌了。”杨增勤淡淡道。

“这可不见得。”李安微微一笑,说道:“你们都说下雨的天数和记录的有差别是记错了,但是所有盐场都记错了,这就有问题了。”

“李大人入官场不久,对官场的很多东西不懂。账本都是要抄录一份,定期送往汴京封存的,若是都不一样,那岂不是要出问题?”杨增勤平静道。

“杨大人的意思是之所以都一样,是你们都对过,特意修改的?”李安问道。

“没错。”杨增勤说道:“各个衙门在处理一些事情上都有各个衙门的规矩。像地方衙门,每年赋税收上来后,都要运送去汴京,交给国库。

但钱粮在运输途中都有火耗,若是文书上填好数量,运抵汴京后,数量和文书上的不对,户部是不会接收的。

因此各地官员,都是开具空白文书,运抵汴京后,经户部核实后,才填上数量,完成入库。

这种事情正常来说,也是不允许的,但是没办法,总不能跑回去重新开具文书吧?先不说运来的钱粮放哪,单单一来一回就需要耽误大量的时间。

因此户部官员包括官家都知道这种情况,因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盐场也是一样,有时候下雨天数有差距很正常,虽然都距离不远,但有的时候这边下雨,那边不下的情况也有。盐铁司那边也会查账,若是都对不上,岂不是有问题。这种做法盐铁司的官员也都知道。”

“杨大人真是好口才,但是你说的地方官府空印文书之事,我尚能理解。但是盐场账本中下雨天数一样,本官就很难理解了,两种情况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李安摇头道。

杨增勤说的地方空印文书之事,确实存在。

历史上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就是因为这个爆发的。

明初四大案,都存在一定的冤情,但是另外三个大案,都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像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为了罢免丞相,废除宰相制,加强皇帝的权势。

而蓝玉案则是为了让朱允炆上为,扫清不稳定因素。

因此很难评判冤还是不冤。

但是空印案是真的冤。

钱粮运输有火耗非常正常,地方上和户部的称量工具都不是一个,哪怕没有火耗,数目也不可能一点不差。

但古代交通不便,出发前若是填好数量,等交给户部入库的时候,称量不对拒收,总不好回去改。

于是就出现了空印文书,可以说历朝历代基本都是这么干的。

至于会不会运送之人利用这个贪污,肯定是存在的。

但是运送途中的火耗是合理的,也有个大概估算。

比方说一百斤粮食,运送到汴京后,剩下个九十几今,这是合理范畴。

但若是剩下一半,肯定不正常。

入库后户部这边也有回执,回去官员也会核对的。

因此即便存在贪污,数量也非常少,相比较起来是可以接受的。

这种情况并不是秘密,但老朱本来就是个泥腿子,哪里知道这个。

当得知各地往京城送钱粮,都是拿的空白文书,称完再填。

就感觉自己被糊弄了,大发雷霆,直接把牵扯到的官员给全宰了。

被杀的官员有没有在别的地方贪污不好说,但是空印案被杀肯定是冤枉的。

然而这件事和盐场把下雨天数统一记录,根本不是一回事。

运送粮食有火耗,这一点是皇帝都知道认可的。

即便空印文书这种做法,有空子可钻,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因为火耗的比例是有规定的,即便不用空白文书,在火耗合理范围内,一样不会被问责。

简单来说,有没有空白文书,运送的人该贪一样贪。

“杨大人说盐场会出现下雨天不一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每个盐池产盐数量自然也会不同。但是据我这几天调查,各个盐场不仅下雨天相同,当月盐池产盐的数目也一样。那么有些盐场多出来的盐去哪了?”李安似笑非笑的看着杨增勤。

之所以说盐池,不说盐场,是因为盐场有大小,产量本就不同。

但是盐池不一样,晒盐的盐池大小都是一样的,每池产盐也几乎相同,差距不大。

打个比方说,一个盐池每天产盐一百斤,一个月就是三千斤,那么当月下了几天雨,减少多少,就是一个池子的产量。

下雨天数一样,那么单个盐池的产量也一样。

杨增勤说什么是为了方便查账,所以大家才统一下雨天数的记载。

那么肯定有的盐场下雨天数比实际记录的要少,就会多产盐出来。

但他们账册记录的产盐量却和减去下雨天数的产盐量一致。

杨增勤闻言脸色一变,强装镇定道:“自然有所不同,我们都是取个中间数,这样就会有些盐场实际下雨天数比记录的还多,盐产量就少了,那些实际下雨天数少的盐场,就会补足。”

“这个解释真牵强。”李安讥讽道:“就这么巧,每次都刚好?杨大人,你以为这几天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查出来?”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