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1978合成系文豪

关灯
护眼
第247章 怎么不写申请书?(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谈到发表的事情,英若诚拍了胸脯,“这篇稿子我来帮你发。”

“哟,那太感谢您了。”江弦乐呵呵的应下来。

英若诚在话剧界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有他帮忙操办发表的事情他自然放心。

三人聊了一个午后,江弦最早告辞离开。

等他走了以后,英若诚又和曹禺聊了一会,这才带着《天下第一楼》的稿子回到家里。

坐着喝了口热水,门被推开,抬头一看,是他那个燕大读书的儿子英达回家了。

英达这会儿是燕大的学生,念大二,学心理学,他本来想报考燕大的戏剧系,可惜分不够,只好选择分数不高的心理学。

这段时日,英达在燕大创立了个新社团,确切地说,叫“学生文工团话剧队”,是“燕大戏剧社”前身。

他才刚读大二,就成了话剧队的创始人,还担任话剧队社长的职位,手底下管好些个人,在燕大里头那叫个八面威风。

“您是不知道,今儿我那戏给他们一看,嚯.”英达嘚嘚瑟瑟的侃起他写的那一出话剧。

英若诚对此是嗤之以鼻。

他看过他儿子写的那个剧本,给个平庸的评价都是高看那剧本了。

那剧本里头,只追求所谓的“现代手法”,倒叙、意识流、不分幕这些看似潮流的东西,写出来的东西是空空洞洞,像是浮草,风一吹就跑掉了。

再想想江弦写的那部《天下第一楼》。

那叫一个厚重,写的实实在在。

洗尽铅华,从最底层一层层建造高楼,起初是生活,再提高到文化,再从文化升华到治国,最后归结到人生的苍凉。

这境界,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想到这,他看了眼自己那儿子,忍不住叹一口气。

分明差不多年纪的俩人,怎么会相差那么大?

3月。

天际又盘旋着一阵阵熟悉的黄沙。

稍微时髦点儿的女同志出门就把丝织的纱巾罩到脑袋上,男同志要么戴白口罩,要么硬顶。

江弦骑着二八车,去到燕京大学。

“呸呸呸。”他啐着嘴里的沙子,在车棚底下停好自行车,拿铁链子拴上。

刚抖擞两下身上的黄沙,就听着背后有人在喊。

“江弦老师!”

循着声音回过头去,看着梁左和王小平。

“江弦老师,没想到您真的来了。”梁左特高兴,白口罩都遮掩不住他脸上的喜色。

“难得你们求我一次。”江弦答说。

今儿个他是被梁左和王小平请过来的,他俩这会儿都是燕大学生文工团话剧队的成员,今天请江弦这个当红作家过来,观摩指点他们话剧队排演的一出大戏《我们九个人》。

江弦知道燕大这个话剧队。

许多年后,会有一个声称“燕大还行”的撒北宁来担任这个社团的社长。

“我们话剧队规模不大,这次就在教室里排演。”梁左介绍说。

江弦跟着过去,话剧队成员不少,一间教室里头挤了有五六十名学生。

“都是你们话剧队的?”

“有些是来看的观众。”王小平小声介绍说,“不过大部分是我们的人,什么院系的都有。”

英达瞥见门口的江弦,两眼一亮,腾腾过来递出双手。

“您好、您好!”

“嗯。”

江弦面不改色,微微点头。

见江弦进门,教室里的学生一开始还不大确定他的身份,小声的议论。

英达拍了拍手,大声介绍说,“同学们,这位就是江弦作家。”

教室内学生们的目光顿时朝着江弦聚集而去,爆发出山呼般的欢迎声。

江弦简单的做了一番发言,便在梁左的陪同下,坐在座位上观赏起这场演出。

学生们演的很卖力,不过应该是剧本有点儿弱的原因,演到中途教室里便有学生陆陆续续开始离场。

“这剧本谁写的?”江弦小声问了句梁左。

“我们社长,英达,这戏是他自编自导的。”

“你们怎么让他当社长?”

梁左愣了愣,“他爸是京城人艺的英若诚先生。”

“来给你们当社长的是他,又不是他爸。”

“.”梁左愕然。

一场演出很快结束。

江弦简单做了一番点评,又给燕大几名闻讯而来的学生签了个名,最后在梁左和王小平的陪同下离开。

“你们这个话剧队弄得挺好的,应该多排几出话剧,燕大才能早点给予你们重视。”江弦鼓励说。

“可是我们又没那么多剧本,就今天这个剧本,还是英达同学写了大半年写出来的。”

“你怎么不试着写写?”江弦冷不丁问了梁左一句。

“我?”

“你妈谌容那么有才华,我不信她的儿子写不出个好的剧本,排不出一场好话剧来。”

“.”

“行了,你回头上我那儿一趟去,我手里正好有一个剧本,你看看你们能不能演。”

“您写的剧本?”

梁左和王小平一听,同时变得激动,“您真愿意让我们演?”

江弦笑了,“剧本你们都没看过呢,激动啥?”

梁左一听,尴尬的挠了挠头,他还真是对江弦都有些盲目信任了。

王小平嘴甜,“您写的,一定差不了!”

啧啧。

江弦一听王小平这话,都忍不住想给她提前介绍下郑小龙同学了。

这一对儿这会还不认识呢。

又过几天,就到了每年文化界最关注的盛典:1980年全国优秀颁奖。

朱琳提前一晚上把江弦在红都做的那件儿中山装找了出来,熨的平平整整。

清早阳光很好,江弦把衣服往身上一穿,看着特挺括,很有精神。

“怎么样?”

“你别急,我再给你捯饬捯饬。”朱琳踮起脚尖,给江弦理了理头发。

一直到她满意,江弦这才骑着自行车出门,来到天安门广场,从挎包里取出介绍信进入到颁奖的大会堂。

扫了一眼大会堂里头,生面孔很多。

江弦提前看过一眼获奖名单,几乎九成的获奖作家都是新涌现出的作家,像是冯骥才、张洁、孔捷生、刘鑫武这些个去年获奖的作家,今年都没有再出现在获奖名单上。

“江弦同志!”

“子龙同志!”

进了会场,江弦便看到了蒋子龙在朝他招手。

蒋子龙今年凭借一篇《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奖项。

文讲所同学一场,这会儿见了面倍感亲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