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开局被卖,从卖饼小贩到富甲一方

关灯
护眼
第296章 烧玻璃(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陆晟看见几人回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知道几人平安就好,也没说什么,继续回去忙了。

陆嫣要忙的事也不少,就是她干什么身后总跟着两条小尾巴。

趁雪停了,陆嫣赶紧召集在家闲着的姑娘妇人们,把硝好的皮子做成睡袋、袄子和靴子,按件计费,每件二十文的工钱。揪来庞仲清专门验收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打回去重做。

现在没有专门的地方给她们,只能让她们带回家去,陆嫣还打算等工匠们把房子盖好再专门盖个绣楼出来,等徐氏来了还可以教她们更精细的绣品,带带徒弟什么的。

陆嫣又联系了折穆,让他弄几张牛皮过来。

这摊子事弄完了,陆嫣终于有心思去想玻璃的事。

总的来说,中国使用玻璃的历史非常短,也就近一百来年的样子。中华上下五千年前几千年都没有烧出玻璃来,大历朝这种基于作者常识写出来的朝代自然是不可能有玻璃的。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人烧出玻璃呢?因为没有大规模的碱矿。高岭土烧出陶瓷,沙子和碱烧出玻璃,玻璃没有条件,但在陶瓷的道路上遥遥领先,这属于科技树点歪了。

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很难搞的东西,只要掌握了原理。

理论上,沙子和碱混合,在极高温度下加热,使其熔融成液态,去除气泡和杂质,倒入容器中固定成型,冷却脱模,玻璃就算是成了。

沙子和碱都好找,碱用石灰石就可以,放到砖窑里烧烧试试,再慢慢调整比例。

陆嫣说干就干,带着两个跟班就去了砖窑。烧砖的匠人听她要烧琉璃一样的透明玩意儿,都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她。

陆嫣一开始也不敢弄太多,用个石头臼子里装了一碗,跟着要烧的砖胚子一起进了窑。

一窑砖要烧很久,烧砖师傅闲下来就跟陆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陆姑娘,你说要做那劳什子透明玩意儿,是有什么用处啊?”

“那用处可多了。”陆嫣说:“咱们这冬天下雪时候多,一直盯着雪看眼睛容易受伤,我想做个戴在眼睛上的带点颜色的透明片,既能挡光又能看清东西。”

那工匠点点头:“这倒确实是个有用的。只做这吗?”

“当然不是,玻璃用处那可多了。”陆嫣继续说:“还有咱们的窗户,现在都是用桐油纸糊的,冬天怕冷全都关着,屋里也透不进多少光,如果能做窗户那么大的玻璃,安在窗框上,不开窗户也可以透光进来了。”

工匠眼睛亮了亮:“这是个好想法。”

陆嫣又说:“是吧,冬天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打开窗户冷,不打开窗户亮度又不够,妇人缝补衣服穿针引线没个光亮可是很费眼睛的,以后咱们县里建了学堂,孩子们读书也需要光亮,不能把眼睛熬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