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直播]

关灯
护眼
第 168 章 地理历史农业6(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事实上历代都有各种自然灾害,但两宋时期发生各色灾害与前朝相比,次数逐渐增多。

两宋自然灾害共达1534次,其中水灾26等等都可以拿来捕杀蝗虫。

捕杀时间为:漏夜、黎明或是中午时分。

但蝗虫能飞行,机动能力很强,捕杀起来很困难。

至于用色彩鲜艳的衣物、声音驱赶蝗虫,效果不大。

比较有效率的是东汉时期的‘开沟陷杀法’:用锣引蝗虫入沟内后,扑杀或者直接用土掩埋。

此方法被唐朝宰相姚崇用过,效果不错,直到近代仍在用开沟陷杀法。

但此法有缺陷:埋坑的蝗虫没被打死,或是埋土太浅,蝗虫很容易钻出,再次危害庄稼】

南宋

董煟(农学家)点点头,非常认同天幕所言,当初他作‘救荒活民书’时,特检验过此法缺陷处,为此在书中特意补充:掘深阔约五尺的土坑,坑底用茅草烧之,再将袋中蝗虫倾下坑里,埋后蝗不复出。

总之开沟陷杀法最好与火相合,方能止蝗虫蔓延。

【到宋朝时出现挖掘蝗卵方法,如仁宗时期募民挖蝗卵,并给一定数量的菽米做报酬。

到清代有农书‘治蝗全法’总结:带把锄头四处巡视,凡见地上有无数小孔,形如蜂巢及土微高处,应即掘出,以水煮之或以火烧之。

后来陈崇砥的‘治蝗书’总结出更好的治卵法:用锋利的火石戳破,再用石灰水碱之,或是极酸陈醋浇之,效果更佳。

若农作物成熟后遇见蝗虫,清朝也有总结:每桶水入麻油五六两,用竹帚洒于稻麦梢上,或是用稻草灰及石灰,或洒或筛在稻麦上。

此法成本过高且干旱区水源难寻,想要实施比较艰难。

成本最低的法子是深耕防虫,但虫产卵时没将卵下到田里,再深耕也无用

朱元璋有些焦躁,这不行那不行,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杀灭蝗虫?

这些年来大明干旱蝗灾亦识是少,那些虫子遮天蔽日,让禾草绵光、饥荒四起,逼得百姓活不下去。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一眼天幕,你们后世那么强大,难道连治蝗虫的法子都没有吗?

【自宋以来几乎每隔5年就发生两次蝗灾,蝗灾频繁到清农学家开始提倡发挥华夏特色:吃!

徐光启直言:既可除害,又佐食,何惮不为?

同时还介绍了其食用方法,与菜同煮,或是暴晒后作干食】

天幕突然皮了一下:【当然他们的虫子菜肯定没有现在美味。

现代蒸的、炸的、烤的,不仅能补充蛋白质还能吃嘛嘛香。

注:吃蝗虫请炸烤熟通,降低体内氢氰酸含量,以防中毒(不要大量吃蝗虫)】

历代人望着天幕展出一小段视频,只觉得冷汗涔涔,见一只又一只张牙舞爪的虫子出现在眼前,秦始皇眼皮猛跳头皮发麻:“那似乎...是蝎子?”

李斯僵硬着张脸点头:“陛下,是烤蝎子。”

不仅有烤蝎子,还有烤蝗虫,烤毛虫...一系列秦人不会端上桌的食物。

你们后世菜谱还挺全的啊!

天幕叹息:【看古人治蝗史,历代能想到的治蝗方法全给用了,无论是制定官民灭蝗奖励,还是改旱田为水田...但治蝗太难了,要治蝗虫必须从生态大局出发,否则以古人蝗虫方法,根本绞杀不了蝗虫。

比如我们提倡退耕还林,古人会在灾后鼓励农耕开荒。

一开荒土地裸露面积就会增加,蝗虫又喜在露天地产卵,高温下蝗虫军团孵化成功,聚集侵害庄稼】

朱棣满含希望地望向天幕,为防蝗灾,他每年会差人巡视境内,遇见蝗虫初生立马捕之。

若蝗灾四起就临设捕蝗厂,负责治蝗事务。

他眼含希冀:不知后世是如何治理蝗灾?

【现在我国极少发生蝗灾,一是有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二是植被恢复减少蝗虫繁衍。

三是我们大力推广对防灾救灾的宣传工作。

总之重点放在‘早发现,早控制’上】

无数人闻言心中升起浓浓失望,原来后人也没有更好手段治蝗吗?

【2007年起,国家补助6亿元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至2015年要落实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存在,除了各类农业书籍外,力争让每个村民知晓如何辨认灾害前兆。

只有不断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加上科技推广,才能把虫灾灭于萌芽】

赵匡胤&赵光义&赵祯等宋帝眼前一亮:宋朝大兴学校,这法子宋可以用!

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明帝连连点头:立马印刷农书,大明每社一本,务必让每户户主熟记农业内容。

秦始皇&刘彻&

amp;李世民:朕下令让农官教会农人辩解虫灾方法。

玄烨&胤禛&弘历等清朝帝王:...额,这...让农人识字?不行!

大清有完善的救灾法令,能迅速救治灾区,只要朝廷重视天灾,定能避免灾祸。

【正因有了国家大力科普,所以我们才知:

蝗虫喜热不喜阴湿环境,当后足受到刺激后,会改变独居习性变得群居。

当聚集超过30只时,它们就会成群结队、步调一致地活动,变成让人生畏的‘蝗虫军团’。

18

89年红海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蝗群,振翅的声音几公里外都能听见,估计虫数达2500亿只,总重量达55万吨,需万节火车才能将其装下】

历代无数人好奇万节火车的蝗虫到底有多少,就见天空陡然一变,满天蝗虫扑面而来,吓得好奇之人惊叫连连,首次发现蝗虫成灾是这般可怖!

不少权贵被蝗虫大军惊得跌落在地,脸色惨白得如同一张白纸,半晌后才勉强平复下情绪,狠狠地一甩手:“装神弄鬼,老子不看了!”

说罢转身回房歇息,可闭眼后被蝗虫袭击的窒息感再次出现,几次闭眼睁眼后,权贵起身一脚踢开伺候的奴婢,恼怒地下令:把天幕治蝗法子记下交给庄头,一定要让他们教会佃户,谁不会老爷我扒了他的皮!

为避免窒息感再次上演,他们只能再次观看天幕。

蝗虫产卵地:土质坚硬需阳光直射,且含水量在10%-20%为适宜。

裸露的低洼、水量减少的河、湖两岸,以及刚砍伐过的森林地是蝗虫最喜的产卵地。

见天幕贴出蝗虫习性,狄仁杰连道:“快快快,快记下,蝗虫喜地势低洼、气候干燥、土壤盐碱之地,特别是淹水后又脱水干燥的低洼地是蝗虫产卵地。”

蝗虫资料在缓慢地更新:

蝗虫孵化期:4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

幼虫期:5月初-六月底;

羽化期:5月下旬-6月下旬;

蝗虫孵化后会如蛇那般脱皮,每脱一次增加1龄,3次后翅膀出现,5龄后能飞成虫。

6-7月是蝗虫暴乱期,实际上要防治蝗应该在3龄之前,否则5龄之后蝗虫成灾拦不住】

姚崇神情凝重地听着,关中历来种耐旱小麦,雨大会让麦苗涝损,过旱伤麦,使麦根枯焦。

为保证粮食丰收,大唐不断修订历法顺应农时,司天监亦是细观天象变化,以此减轻灾害对农耕影响。

他抚须轻叹:但天灾不受人控制,为让旱涝有备只能大兴水利。

没想到...姚崇抬起头眼中惊奇涟涟,没想到后人蝗虫习性中入手,寻得治蝗方法。

这倒是个好法子!

【现代预防蝗虫除了环境监测、恢复森林措施外,还是以天敌预防为主,如养牧鸡、牧鸭以及粉红椋鸟等蝗虫天敌;

利用‘天敌治蝗法’建起经济产

业,如养牧鸡吃蝗虫—鸡生蛋—蛋卖钱—购买鸡—吃蝗虫。

如此循环下既能预防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最好的治蝗法。

但蝗虫聚集变黄后,天敌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吃它,因为蝗虫会大量释放笨乙腈来防御天敌,这种化合物是天敌最讨厌的气味,受到攻击时笨乙腈会转为氢氰酸毒向天敌。

想要治蝗只能用农药或生物投放治理,如往蝗虫身上投寄生虫微孢子,来反杀蝗虫,或用绿僵菌引起蝗虫器官病变死亡。

然后再把蝗虫晒干磨粉,成为非常棒的禽类饲料】

历代人见粉红椋鸟图片下的备注:每日捕捉120-180只蝗虫,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好!

再细眼一瞧:产地新疆。

顿时泄了心力,养鸡养鸭甚至让田里的青蛙吃蝗虫法子,他们都懂,没想到后世也是老调重弹,不能根治。

他们甚至能指出天幕所说的漏缺处,天大旱时不种麦稻,改种大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作物,保证粮食丰收。

有人听到不满者抱怨,厉喝道:“尔等也不怕老天劈了你们这些没良心的。”

神迹介绍如此多法子,难道我等不能摸索,非要老天把具体法子送到你嘴边才行?

抱怨者不服气:“神迹都说了无法根治蝗虫,你比神迹还厉害?能治蝗虫?”

那布衣青年冷哼:“神迹不是已点明治蝗之法—投天敌!”

神迹在蝗虫身上放微孢子、绿僵菌杀虫,无非是利用了毒性传染,神迹用得他们也能用。

把痘毒刺入蝗虫体内,让其传染自灭,不就是新法子?(方法记于‘蒲圻县乡土志’,是真的)

旁人一听觉得此言有理,连道:“我这就去捉蝗虫来试你说的法子。”

其他人纷纷赞同:“多捉些,多捉些,蝗虫不喜阴湿,咱们就用阴湿毒来杀它,我等慢慢摸索,总能治蝗!”

【森林遭到砍伐不仅带来旱灾,同时也会招来水患。

绿色植被被破坏——地表无涵水功能——雨水自高向低冲击=山洪。

更可怕的是山洪过后——有机物被冲走(水土流失)——不毛之地。

没有森林作蒸腾作用,土地在阳光直射下只会更加干旱,没有森林扎根大地,水土流失只会更快】

【看黄河改道就能看出,黄河在宋时改道10次,金改道1次,元改道3次,明改道19次,清改道13次,以上仅是改道数据,并不包括决溢及黄河流域水灾次数。

长江流域的水灾同样如此】

天幕似乎有些偷懒,直接将长江水灾次数给贴了出来,密密麻麻一大片看得人头晕目眩。

历代农人得知天幕上是水灾详情时,连忙呼喊:“快记啊,李家娃子识字快记下来。”

神迹怜他们生活艰难,特点未来让他们避祸!

宋明两朝百姓大多识几个字,乡亲们相互记下熟识的字,准备私下核对凑完整神迹预言。

而清朝百姓则是哭嚎声一片,他们大字不识一个,该怎么办?

神迹让他们避祸也避不开啊!

难道天要绝他们吗?

【与黄河决口相比,长江地理环境要好得多,除了开发晚保留植被广外,整条长江开发不是全流域开发,而是分时间分地域开发。

战国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同步开发,长江东南由孙吴开发。

东晋南迁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地区开发,直到宋朝南迁长江中下游才进入农业开发。

云梦泽正式化泽为江汉平原】

房进想了想补充道:【云梦泽不是单独的湖,而是包含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沼泽在内的多种地貌综合体,其范围非常广】

秦始皇头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后人不知云梦泽大小?

秦臣亦是面面相觑,难道云梦泽在史书上仅留下名字?

不过...张苍有些惊讶地望着粮食满仓的扬州,不禁感叹:果然是沧海桑田,时世易变!

‘禹贡’论及天下土壤性状时,将荆州(长江中游)等列为下中,扬州更是下下之地,直到现在关中百姓仍称南方为‘卑湿贫国’。

谁能想到今湿热的南方到后世后,竟然成了粮仓呢?

【史学家根据长江文明遗址分布及史料佐证,春秋时期的云梦泽包含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东到武汉及黄冈,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

它从秦汉起就开始逐渐被人类蚕食,直到南宋时期化为江汉平原。

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华夏粮仓,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房进麻利地贴出一组数据,慢吞吞道:

【从长江水患发生数可看出,越是开发得成熟,水患间隔越短,发生灾难次数越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汉代(公元前185年)到清末2096年中,共发生大洪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

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朝和元朝平均五六年一次;明清时期4年一次;其水患十之七八都在荆江爆发,才有了‘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说法】

朱元璋&玄烨眼皮直跳:为啥老是朕大明/大清受灾最严重?

【自民国起长江如脱缰的黄河,几乎年年水患年年灾。

民国六年起到新中国成立,3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灌5次,汉中中下游被洪水淹灌11次。最严重的当数民国20年长江全流域大水灾,四川、湖北、湖南等八省200县全遭到洪水破坏,武汉三镇全淹,南京低洼处全被淹没。

全国性洪水最严重在1931年,洪水历时半年,波及十六省,武汉市积水4个月未能排出,南京全市泡在水中,仅江淮流域被淹死者就达万人。

至于全部损失及人口】

天幕语气平直,平静得让人发颤:【无法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全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轮番上演。

195

4年的洪水比1931还要严重,幸运的是新中国是有力量,解放军同志打头阵,人数不够咱们工人、机关干部、店员、农民全部上前线防洪。

防洪人数从10万大军增到14万,再到20万,最多时有30万人在抗洪前线,仅武汉一地总参与抗洪者有80万人】

历代人呆愣地看着天上模糊的黑白抗洪影像:

整个武汉全员动员,肆虐的洪水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他们看到男人、老人、女人、青年人奋力地挑土打夯,提高洪水防线。

人人抗洪并不稀奇,人到绝境时他们也能豁出命抗争,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武汉收到的物资:

吉林送去了草袋,湖北送木料,广州等地送篾缆,上海运来铁锚,太原提供蔬菜,四川大米...后世遭灾八方支援,为什么后世的官不贪?

那些县太爷,朝堂上的大人物不要银子吗?

为什么他们没有遇上青天大老爷?

有青天大老爷在,他们也能忍苦咽痛,只要有好官在就能重返家园!

【长江除了气候变化外,用民国自己总结的话讲是:森林滥伐,河渠失修造成的生态灾难。

长江流域贯穿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当湖泊受到淤泥堵塞时,不仅不能发挥蓄水调水作用,相反水溢四散形成洪涝。

若洪涝灾害遇上长江上游出现洪水,就会形成长江全流域洪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大型洪水。

长江洪水发生时间一般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长江上游干流洪水主要发生时间为7—9月;

中下游干流因承泄上游和中下游支流的洪水,汛期为5—10月。

其他支流湖泊汛期分别是:

汛期为4-8月的是: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清江;

汛期为5-8月的是:乌江;

汛期为6-9月的是:金沙江下段、四川盆地各水系;

汛期为7-10月的是:汉江】

武则天揉了揉额角,脑海下意识地跳出一后世用语:全年无休啊!

除11月到次年3月外,长江流域皆有汛期,难怪环境后遗症爆发时特大型洪水如此多。

她半阖眼眸,心里想着种树事宜,要如何种树,又该种到哪里?

【所以上世纪开展全国性退耕还林,是为了恢复家园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土质进而影响气候转好】

天幕深深叹息:【但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时,咱们在天灾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1998年长江灾害bafu叠满:

1: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

2:干支流遭遇洪峰叠加;

3:洪水水位高出历史线;

4:洪峰连续出现,导致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天幕没有继续讲述,而是播放了一段模糊且彩色的视频,总理亲临前线指挥,将军带队冲锋,无数军人扛着沙包石料筑造大堤。

无用,用车辆、货船挡住堤坝缺口,还是无用,最后无数军人以身作墙挡住洪水。

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问小吏:“他们真是当兵的?”

小吏心中烦闷,低声吼道:“我怎么知道是不是?”

他是人也有家小,谁不希望自己遭难时有人相救。

怎么可能呢?

这年头当兵的都是贼汉子,不刮家中钱就顶好了,怎么会舍身当堤?

看着空中被水击倒又艰难爬起来的后世兵,听着后世百姓哭喊别跳了,他恨恨地一抹脸嘟囔:“老子生在后世也敢堵堤!”

秦始皇倒吸一口冷气:后世把百姓看到如此重要?

刘彻大笑:哈哈哈哈,不愧是冠我大汉之名,够汉子!

李世民不可置信:几十万精兵以身堵堤,后世朝廷舍得?

朱元璋不解:后世不怕士卒不愿啸营?!

若蝗灾四起就临设捕蝗厂,负责治蝗事务。

他眼含希冀:不知后世是如何治理蝗灾?

【现在我国极少发生蝗灾,一是有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二是植被恢复减少蝗虫繁衍。

三是我们大力推广对防灾救灾的宣传工作。

总之重点放在‘早发现,早控制’上】

无数人闻言心中升起浓浓失望,原来后人也没有更好手段治蝗吗?

【2007年起,国家补助6亿元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至2015年要落实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存在,除了各类农业书籍外,力争让每个村民知晓如何辨认灾害前兆。

只有不断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加上科技推广,才能把虫灾灭于萌芽】

赵匡胤&赵光义&赵祯等宋帝眼前一亮:宋朝大兴学校,这法子宋可以用!

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明帝连连点头:立马印刷农书,大明每社一本,务必让每户户主熟记农业内容。

秦始皇&刘彻&

amp;李世民:朕下令让农官教会农人辩解虫灾方法。

玄烨&胤禛&弘历等清朝帝王:...额,这...让农人识字?不行!

大清有完善的救灾法令,能迅速救治灾区,只要朝廷重视天灾,定能避免灾祸。

【正因有了国家大力科普,所以我们才知:

蝗虫喜热不喜阴湿环境,当后足受到刺激后,会改变独居习性变得群居。

当聚集超过30只时,它们就会成群结队、步调一致地活动,变成让人生畏的‘蝗虫军团’。

1889年红海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蝗群,振翅的声音几公里外都能听见,估计虫数达2500亿只,总重量达55万吨,需万节火车才能将其装下】

历代无数人好奇万节火车的蝗虫到底有多少,就见天空陡然一变,满天蝗虫扑面而来,吓得好奇之人惊叫连连,首次发现蝗虫成灾是这般可怖!

不少权贵被蝗虫大军惊得跌落在地,脸色惨白得如同一张白纸,半晌后才勉强平复下情绪,狠狠地一甩手:“装神弄鬼,老子不看了!”

说罢转身回房歇息,可闭眼后被蝗虫袭击的窒息感再次出现,几次闭眼睁眼后,权贵起身一脚踢开伺候的奴婢,恼怒地下令:把天幕治蝗法子记下交给庄头,一定要让他们教会佃户,谁不会老爷我扒了他的皮!

为避免窒息感再次上演,他们只能再次观看天幕。

蝗虫产卵地:土质坚硬需阳光直射,且含水量在10%-20%为适宜。

裸露的低洼、水量减少的河、湖两岸,以及刚砍伐过的森林地是蝗虫最喜的产卵地。

见天幕贴出蝗虫习性,狄仁杰连道:“快快快,快记下,蝗虫喜地势低洼、气候干燥、土壤盐碱之地,特别是淹水后又脱水干燥的低洼地是蝗虫产卵地。”

蝗虫资料在缓慢地更新:

蝗虫孵化期:4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

幼虫期:5月初-六月底;

羽化期:5月下旬-6月下旬;

蝗虫孵化后会如蛇那般脱皮

,每脱一次增加1龄,3次后翅膀出现,5龄后能飞成虫。

6-7月是蝗虫暴乱期,实际上要防治蝗应该在3龄之前,否则5龄之后蝗虫成灾拦不住】

姚崇神情凝重地听着,关中历来种耐旱小麦,雨大会让麦苗涝损,过旱伤麦,使麦根枯焦。

为保证粮食丰收,大唐不断修订历法顺应农时,司天监亦是细观天象变化,以此减轻灾害对农耕影响。

他抚须轻叹:但天灾不受人控制,为让旱涝有备只能大兴水利。

没想到...姚崇抬起头眼中惊奇涟涟,没想到后人蝗虫习性中入手,寻得治蝗方法。

这倒是个好法子!

【现代预防蝗虫除了环境监测、恢复森林措施外,还是以天敌预防为主,如养牧鸡、牧鸭以及粉红椋鸟等蝗虫天敌;

利用‘天敌治蝗法’建起经济产

业,如养牧鸡吃蝗虫—鸡生蛋—蛋卖钱—购买鸡—吃蝗虫。

如此循环下既能预防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最好的治蝗法。

但蝗虫聚集变黄后,天敌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吃它,因为蝗虫会大量释放笨乙腈来防御天敌,这种化合物是天敌最讨厌的气味,受到攻击时笨乙腈会转为氢氰酸毒向天敌。

想要治蝗只能用农药或生物投放治理,如往蝗虫身上投寄生虫微孢子,来反杀蝗虫,或用绿僵菌引起蝗虫器官病变死亡。

然后再把蝗虫晒干磨粉,成为非常棒的禽类饲料】

历代人见粉红椋鸟图片下的备注:每日捕捉120-180只蝗虫,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好!

再细眼一瞧:产地新疆。

顿时泄了心力,养鸡养鸭甚至让田里的青蛙吃蝗虫法子,他们都懂,没想到后世也是老调重弹,不能根治。

他们甚至能指出天幕所说的漏缺处,天大旱时不种麦稻,改种大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作物,保证粮食丰收。

有人听到不满者抱怨,厉喝道:“尔等也不怕老天劈了你们这些没良心的。”

神迹介绍如此多法子,难道我等不能摸索,非要老天把具体法子送到你嘴边才行?

抱怨者不服气:“神迹都说了无法根治蝗虫,你比神迹还厉害?能治蝗虫?”

那布衣青年冷哼:“神迹不是已点明治蝗之法—投天敌!”

神迹在蝗虫身上放微孢子、绿僵菌杀虫,无非是利用了毒性传染,神迹用得他们也能用。

把痘毒刺入蝗虫体内,让其传染自灭,不就是新法子?(方法记于‘蒲圻县乡土志’,是真的)

旁人一听觉得此言有理,连道:“我这就去捉蝗虫来试你说的法子。”

其他人纷纷赞同:“多捉些,多捉些,蝗虫不喜阴湿,咱们就用阴湿毒来杀它,我等慢慢摸索,总能治蝗!”

【森林遭到砍伐不仅带来旱灾,同时也会招来水患。

绿色植被被破坏——地表无涵水功能——雨水自高向低冲击=山洪。

更可怕的是山洪过后——有机物被冲走(水土流失)——不毛之地。

没有森林作蒸腾作用,土地在阳光直射下只会更加干旱,没有森林扎根大地,水土流失只会更快】

【看黄河改道就能看出,黄河在宋时改道10次,金改道1次,元改道3次,明改道19次,清改道13次,以上仅是改道数据,并不包括决溢及黄河流域水灾次数。

长江流域的水灾同样如此】

天幕似乎有些偷懒,直接将长江水灾次数给贴了出来,密密麻麻一大片看得人头晕目眩。

历代农人得知天幕上是水灾详情时,连忙呼喊:“快记啊,李家娃子识字快记下来。”

神迹怜他们生活艰难,特点未来让他们避祸!

宋明两朝百姓大多识几个字,乡亲们相互记下熟识的字,准备私下核对凑完整神迹预言。

而清朝百姓则是哭嚎声一片,他们大字不识一个,该怎么办?

神迹让他们避祸也避不开啊!

难道天要绝他们吗?

【与黄河决口相比,长江地理环境要好得多,除了开发晚保留植被广外,整条长江开发不是全流域开发,而是分时间分地域开发。

战国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同步开发,长江东南由孙吴开发。

东晋南迁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地区开发,直到宋朝南迁长江中下游才进入农业开发。

云梦泽正式化泽为江汉平原】

房进想了想补充道:【云梦泽不是单独的湖,而是包含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沼泽在内的多种地貌综合体,其范围非常广】

秦始皇头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后人不知云梦泽大小?

秦臣亦是面面相觑,难道云梦泽在史书上仅留下名字?

不过...张苍有些惊讶地望着粮食满仓的扬州,不禁感叹:果然是沧海桑田,时世易变!

‘禹贡’论及天下土壤性状时,将荆州(长江中游)等列为下中,扬州更是下下之地,直到现在关中百姓仍称南方为‘卑湿贫国’。

谁能想到今湿热的南方到后世后,竟然成了粮仓呢?

【史学家根据长江文明遗址分布及史料佐证,春秋时

期的云梦泽包含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东到武汉及黄冈,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

它从秦汉起就开始逐渐被人类蚕食,直到南宋时期化为江汉平原。

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华夏粮仓,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房进麻利地贴出一组数据,慢吞吞道:

【从长江水患发生数可看出,越是开发得成熟,水患间隔越短,发生灾难次数越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汉代(公元前185年)到清末2096年中,共发生大洪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

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朝和元朝平均五六年一次;明清时期4年一次;其水患十之七八都在荆江爆发,才有了‘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说法】

朱元璋&玄烨眼皮直跳:为啥老是朕大明/大清受灾最严重?

【自民国起长江如脱缰的黄河,几乎年年水患年年灾。

民国六年起到新中国成立,3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灌5次,汉中中下游被洪水淹灌11次。最严重的当数民国20年长江全流域大水灾,四川、湖北、湖南等八省200县全遭到洪水破坏,武汉三镇全淹,南京低洼处全被淹没。

全国性洪水最严重在1931年,洪水历时半年,波及十六省,武汉市积水4个月未能排出,南京全市泡在水中,仅江淮流域被淹死者就达万人。

至于全部损失及人口】

天幕语气平直,平静得让人发颤:【无法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全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轮番上演。

195

4年的洪水比1931还要严重,幸运的是新中国是有力量,解放军同志打头阵,人数不够咱们工人、机关干部、店员、农民全部上前线防洪。

防洪人数从10万大军增到14万,再到20万,最多时有30万人在抗洪前线,仅武汉一地总参与抗洪者有80万人】

历代人呆愣地看着天上模糊的黑白抗洪影像:

整个武汉全员动员,肆虐的洪水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他们看到男人、老人、女人、青年人奋力地挑土打夯,提高洪水防线。

人人抗洪并不稀奇,人到绝境时他们也能豁出命抗争,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武汉收到的物资:

吉林送去了草袋,湖北送木料,广州等地送篾缆,上海运来铁锚,太原提供蔬菜,四川大米...后世遭灾八方支援,为什么后世的官不贪?

那些县太爷,朝堂上的大人物不要银子吗?

为什么他们没有遇上青天大老爷?

有青天大老爷在,他们也能忍苦咽痛,只要有好官在就能重返家园!

【长江除了气候变化外,用民国自己总结的话讲是:森林滥伐,河渠失修造成的生态灾难。

长江流域贯穿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当湖泊受到淤泥堵塞时,不仅不能发挥蓄水调水作用,相反水溢四散形成洪涝。

若洪涝灾害遇上长江上游出现洪水,就会形成长江全流域洪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大型洪水。

长江洪水发生时间一般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长江上游干流洪水主要发生时间为7—9月;

中下游干流因承泄上游和中下游支流的洪水,汛期为5—10月。

其他支流湖泊汛期分别是:

汛期为4-8月的是: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清江;

汛期为5-8月的是:乌江;

汛期为6-9月的是:金沙江下段、四川盆地各水系;

汛期为7-10月的是:汉江】

武则天揉了揉额角,脑海下意识地跳出一后世用语:全年无休啊!

除11月到次年3月外,长江流域皆有汛期,难怪环境后遗症爆发时特大型洪水如此多。

她半阖眼眸,心里想着种树事宜,要如何种树,又该种到哪里?

【所以上世纪开展全国性退耕还林,是为了恢复家园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土质进而影响气候转好】

天幕深深叹息:【但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时,咱们在天灾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1998年长江灾害bafu叠满:

1: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

2:干支流遭遇洪峰叠加;

3:洪水水位高出历史线;

4:洪峰连续出现,导致高水位持续时间长】

天幕没有继续讲述,而是播放了一段模糊且彩色的视频,总理亲临前线指挥,将军带队冲锋,无数军人扛着沙包石料筑造大堤。

无用,用车辆、货船挡住堤坝缺口,还是无用,最后无数军人以身作墙挡住洪水。

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地问小吏:“他们真是当兵的?”

小吏心中烦闷,低声吼道:“我怎么知道是不是?”

他是人也有家小,谁不希望自己遭难时有人相救。

怎么可能呢?

这年头当兵的都是贼汉子,不刮家中钱就顶好了,怎么会舍身当堤?

看着空中被水击倒又艰难爬起来的后世兵,听

着后世百姓哭喊别跳了,他恨恨地一抹脸嘟囔:“老子生在后世也敢堵堤!”

秦始皇倒吸一口冷气:后世把百姓看到如此重要?

刘彻大笑:哈哈哈哈,不愧是冠我大汉之名,够汉子!

李世民不可置信:几十万精兵以身堵堤,后世朝廷舍得?

朱元璋不解:后世不怕士卒不愿啸营?!

若蝗灾四起就临设捕蝗厂,负责治蝗事务。

他眼含希冀:不知后世是如何治理蝗灾?

【现在我国极少发生蝗灾,一是有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二是植被恢复减少蝗虫繁衍。

三是我们大力推广对防灾救灾的宣传工作。

总之重点放在‘早发现,早控制’上】

无数人闻言心中升起浓浓失望,原来后人也没有更好手段治蝗吗?

【2007年起,国家补助6亿元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至2015年要落实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书屋存在,除了各类农业书籍外,力争让每个村民知晓如何辨认灾害前兆。

只有不断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加上科技推广,才能把虫灾灭于萌芽】

赵匡胤&赵光义&赵祯等宋帝眼前一亮:宋朝大兴学校,这法子宋可以用!

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等明帝连连点头:立马印刷农书,大明每社一本,务必让每户户主熟记农业内容。

秦始皇&刘彻&

amp;李世民:朕下令让农官教会农人辩解虫灾方法。

玄烨&胤禛&弘历等清朝帝王:...额,这...让农人识字?不行!

大清有完善的救灾法令,能迅速救治灾区,只要朝廷重视天灾,定能避免灾祸。

【正因有了国家大力科普,所以我们才知:

蝗虫喜热不喜阴湿环境,当后足受到刺激后,会改变独居习性变得群居。

当聚集超过30只时,它们就会成群结队、步调一致地活动,变成让人生畏的‘蝗虫军团’。

1889年红海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蝗群,振翅的声音几公里外都能听见,估计虫数达2500亿只,总重量达55万吨,需万节火车才能将其装下】

历代无数人好奇万节火车的蝗虫到底有多少,就见天空陡然一变,满天蝗虫扑面而来,吓得好奇之人惊叫连连,首次发现蝗虫成灾是这般可怖!

不少权贵被蝗虫大军惊得跌落在地,脸色惨白得如同一张白纸,半晌后才勉强平复下情绪,狠狠地一甩手:“装神弄鬼,老子不看了!”

说罢转身回房歇息,可闭眼后被蝗虫袭击的窒息感再次出现,几次闭眼睁眼后,权贵起身一脚踢开伺候的奴婢,恼怒地下令:把天幕治蝗法子记下交给庄头,一定要让他们教会佃户,谁不会老爷我扒了他的皮!

为避免窒息感再次上演,他们只能再次观看天幕。

蝗虫产卵地:土质坚硬需阳光直射,且含水量在10%-20%为适宜。

裸露的低洼、水量减少的河、湖两岸,以及刚砍伐过的森林地是蝗虫最喜的产卵地。

见天幕贴出蝗虫习性,狄仁杰连道:“快快快,快记下,蝗虫喜地势低洼、气候干燥、土壤盐碱之地,特别是淹水后又脱水干燥的低洼地是蝗虫产卵地。”

蝗虫资料在缓慢地更新:

蝗虫孵化期:4月下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

幼虫期:5月初-六月底;

羽化期:5月下旬-6月下旬;

蝗虫孵化后会如蛇那般脱皮,每脱一次增加1龄,3次后翅膀出现,5龄后能飞成虫。

6-7月是蝗虫暴乱期,实际上要防治蝗应该在3龄之前,否则5龄之后蝗虫成灾拦不住】

姚崇神情凝重地听着,关中历来种耐旱小麦,雨大会让麦苗涝损,过旱伤麦,使麦根枯焦。

为保证粮食丰收,大唐不断修订历法顺应农时,司天监亦是细观天象变化,以此减轻灾害对农耕影响。

他抚须轻叹:但天灾不受人控制,为让旱涝有备只能大兴水利。

没想到...姚崇抬起头眼中惊奇涟涟,没想到后人蝗虫习性中入手,寻得治蝗方法。

这倒是个好法子!

【现代预防蝗虫除了环境监测、恢复森林措施外,还是以天敌预防为主,如养牧鸡、牧鸭以及粉红椋鸟等蝗虫天敌;

利用‘天敌治蝗法’建起经济产

业,如养牧鸡吃蝗虫—鸡生蛋—蛋卖钱—购买鸡—吃蝗虫。

如此循环下既能预防又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最好的治蝗法。

但蝗虫聚集变黄后,天敌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吃它,因为蝗虫会大量释放笨乙腈来防御天敌,这种化合物是天敌最讨厌的气味,受到攻击时笨乙腈会转为氢氰酸毒向天敌。

想要治蝗只能用农药或生物投放治理,如往蝗虫身上投寄生虫微孢子,来反杀蝗虫,或用绿僵菌引起蝗虫器官病变死亡。

然后再把蝗虫晒干磨粉,成为非常棒的禽类饲料】

历代人见粉

红椋鸟图片下的备注:每日捕捉120-180只蝗虫,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好!

再细眼一瞧:产地新疆。

顿时泄了心力,养鸡养鸭甚至让田里的青蛙吃蝗虫法子,他们都懂,没想到后世也是老调重弹,不能根治。

他们甚至能指出天幕所说的漏缺处,天大旱时不种麦稻,改种大豆、豌豆等蝗虫不吃的作物,保证粮食丰收。

有人听到不满者抱怨,厉喝道:“尔等也不怕老天劈了你们这些没良心的。”

神迹介绍如此多法子,难道我等不能摸索,非要老天把具体法子送到你嘴边才行?

抱怨者不服气:“神迹都说了无法根治蝗虫,你比神迹还厉害?能治蝗虫?”

那布衣青年冷哼:“神迹不是已点明治蝗之法—投天敌!”

神迹在蝗虫身上放微孢子、绿僵菌杀虫,无非是利用了毒性传染,神迹用得他们也能用。

把痘毒刺入蝗虫体内,让其传染自灭,不就是新法子?(方法记于‘蒲圻县乡土志’,是真的)

旁人一听觉得此言有理,连道:“我这就去捉蝗虫来试你说的法子。”

其他人纷纷赞同:“多捉些,多捉些,蝗虫不喜阴湿,咱们就用阴湿毒来杀它,我等慢慢摸索,总能治蝗!”

【森林遭到砍伐不仅带来旱灾,同时也会招来水患。

绿色植被被破坏——地表无涵水功能——雨水自高向低冲击=山洪。

更可怕的是山洪过后——有机物被冲走(水土流失)——不毛之地。

没有森林作蒸腾作用,土地在阳光直射下只会更加干旱,没有森林扎根大地,水土流失只会更快】

【看黄河改道就能看出,黄河在宋时改道10次,金改道1次,元改道3次,明改道19次,清改道13次,以上仅是改道数据,并不包括决溢及黄河流域水灾次数。

长江流域的水灾同样如此】

天幕似乎有些偷懒,直接将长江水灾次数给贴了出来,密密麻麻一大片看得人头晕目眩。

历代农人得知天幕上是水灾详情时,连忙呼喊:“快记啊,李家娃子识字快记下来。”

神迹怜他们生活艰难,特点未来让他们避祸!

宋明两朝百姓大多识几个字,乡亲们相互记下熟识的字,准备私下核对凑完整神迹预言。

而清朝百姓则是哭嚎声一片,他们大字不识一个,该怎么办?

神迹让他们避祸也避不开啊!

难道天要绝他们吗?

【与黄河决口相比,长江地理环境要好得多,除了开发晚保留植被广外,整条长江开发不是全流域开发,而是分时间分地域开发。

战国时期成都平原与中原同步开发,长江东南由孙吴开发。

东晋南迁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地区开发,直到宋朝南迁长江中下游才进入农业开发。

云梦泽正式化泽为江汉平原】

房进想了想补充道:【云梦泽不是单独的湖,而是包含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沼泽在内的多种地貌综合体,其范围非常广】

秦始皇头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后人不知云梦泽大小?

秦臣亦是面面相觑,难道云梦泽在史书上仅留下名字?

不过...张苍有些惊讶地望着粮食满仓的扬州,不禁感叹:果然是沧海桑田,时世易变!

‘禹贡’论及天下土壤性状时,将荆州(长江中游)等列为下中,扬州更是下下之地,直到现在关中百姓仍称南方为‘卑湿贫国’。

谁能想到今湿热的南方到后世后,竟然成了粮仓呢?

【史学家根据长江文明遗址分布及史料佐证,春秋时期的云梦泽包含湖北中南部:西起枝江,东到武汉及黄冈,北至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

它从秦汉起就开始逐渐被人类蚕食,直到南宋时期化为江汉平原。

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华夏粮仓,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房进麻利地贴出一组数据,慢吞吞道:

【从长江水患发生数可看出,越是开发得成熟,水患间隔越短,发生灾难次数越多。

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汉代(公元前185年)到清末2096年中,共发生大洪灾214次,平均10年一次。

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朝和元朝平均五六年一次;明清时期4年一次;其水患十之七八都在荆江爆发,才有了‘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说法】

朱元璋&玄烨眼皮直跳:为啥老是朕大明/大清受灾最严重?

【自民国起长江如脱缰的黄河,几乎年年水患年年灾。

民国六年起到新中国成立,38年间荆江地区被淹灌5次,汉中中下游被洪水淹灌11次。最严重的当数民国20年长江全流域大水灾,四川、湖北、湖南等八省200县全遭到洪水破坏,武汉三镇全淹,南京低洼处全被淹没。

全国性洪水最严重在1931年,洪水历时半年,波及十六省,武汉市积水4个月未能排出,南京全市泡在水中,仅江淮流域被淹死者就达万人。

至于全部损失及人口】

天幕语

气平直,平静得让人发颤:【无法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全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轮番上演。

195

4年的洪水比1931还要严重,幸运的是新中国是有力量,解放军同志打头阵,人数不够咱们工人、机关干部、店员、农民全部上前线防洪。

防洪人数从10万大军增到14万,再到20万,最多时有30万人在抗洪前线,仅武汉一地总参与抗洪者有80万人】

历代人呆愣地看着天上模糊的黑白抗洪影像:

整个武汉全员动员,肆虐的洪水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他们看到男人、老人、女人、青年人奋力地挑土打夯,提高洪水防线。

人人抗洪并不稀奇,人到绝境时他们也能豁出命抗争,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武汉收到的物资:

吉林送去了草袋,湖北送木料,广州等地送篾缆,上海运来铁锚,太原提供蔬菜,四川大米...后世遭灾八方支援,为什么后世的官不贪?

那些县太爷,朝堂上的大人物不要银子吗?

为什么他们没有遇上青天大老爷?

有青天大老爷在,他们也能忍苦咽痛,只要有好官在就能重返家园!

【长江除了气候变化外,用民国自己总结的话讲是:森林滥伐,河渠失修造成的生态灾难。

长江流域贯穿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小湖泊,当湖泊受到淤泥堵塞时,不仅不能发挥蓄水调水作用,相反水溢四散形成洪涝。

若洪涝灾害遇上长江上游出现洪水,就会形成长江全流域洪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大型洪水。

长江洪水发生时间一般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

长江上游干流洪水主要发生时间为7—9月;

中下游干流因承泄上游和中下游支流的洪水,汛期为5—10月。

其他支流湖泊汛期分别是:

汛期为4-8月的是: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清江;

汛期为5-8月的是:乌江;

汛期为6-9月的是:金沙江下段、四川盆地各水系;

汛期为7-10月的是:汉江】

武则天揉了揉额角,脑海下意识地跳出一后世用语:全年无休啊!

除11月到次年3月外,长江流域皆有汛期,难怪环境后遗症爆发时特大型洪水如此多。

她半阖眼眸,心里想着种树事宜,要如何种树,又该种到哪里?

【所以上世纪开展全国性退耕还林,是为了恢复家园植被,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土质进而影响气候转好】

天幕深深叹息:【但遇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时,咱们在天灾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1998年长江灾害bafu叠满:

1:长江全流域发生大水;

2:干支流遭遇洪峰叠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