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四合院:打猎致富,开局教训贾张氏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三章 狍子(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坨子山是四九城周边为数不多海拔较高的大山之一,气温变化剧烈,植物垂直分布明显。

山顶位置是一片面积极广的高山草甸。

张建东此时所处的位置,还不到坨子山真正高度的一半,生长着一片次生阔叶林,有大量白蜡、桦树、榆树等等,是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跟着痕迹走到尽头,入眼是一望无际的林海,完全没有猎物的踪迹。

张建东四下看了看,注意到一处特殊的地方。

一棵高大的桦树上,大约半人高的位置树皮上,有一道形状特殊的伤痕。

这种痕迹,一般只有狍子才会留下来。

提起狍子,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东北。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是人们对物产丰富的东北的第一印象。

但实际上狍子这种鹿科动物,在我国分布范围极广,南北都有。

在每年八九月的发情期,雄狍子会用鹿角剥开树皮,在上面留下气味标记领地。

狍子这种动物一般来说胆子是很小的,但是脑回路和其他动物不太一样。

遇到危险时其他动物第一反应是逃离,狍子却会在逃离一段距离之后,确定是不是真的有危险。

确定之后才会真的逃走,这是它们在千百年来的生活中进化出来的习性,但在猎人面前却成为致命的缺陷。

傻狍子一说,也是源自于它们遇到危险时略显迟钝的反应。

处于发情期的雄狍子胆子会大很多,保护领地的欲望十分强烈,甚至会因为争夺领地大打出手。

这都是为了占领更好的领地来吸引母狍子。

所以,发现狍子留下的标记,也就意味着附近有一个狍子群。

找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有所收获,张建东不由有些兴奋。

喝了点水补充体力,张建东拿出复合弩,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继续搜索。

有了目标之后,搜寻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很快一个中型的狍子族群出现在不远处,丛林掩映下的空地。

这个狍子群,有一头雄狍,两头雌狍,还有四头小狍子,数量之所以这么规整,是因为狍子繁殖大多是双胞胎。

而能一狍独占两头母狍子,雄狍子的个头也是相当大,估计都有四五十公斤重。

此时雄狍子正围着两只母狍子转圈圈,展示自己的魅力。

张建东没有贸然打扰它们,因为他的远程攻击手段只有一把复合弩,复合弩虽然兼具隐蔽和威力大的特点。

但装填速度太慢限制了击发频率。

现在出手,仗着狍子傻乎乎的习性,最多也只能射两箭。

就算全部射中,也只能收获两头。

这么多狍子,张建东可不想放跑它们。

小心翼翼地退后,确定狍子发现不了,张建东从一侧绕了很大一个圈,神不知狍不觉地摸到狍子群后方。

这里地势较高,林子也密,是狍子乃至大多数野生动物逃跑时的首选路径。

张建东拿出钢丝,在半腿高的位置围成一道弧形。

简单到有些简陋的陷阱,在平常时候不会有任何作用。

但是如果猎物慌不择路,很难会注意到这些纤细坚韧的钢丝,只要能给猎物造成一丁点阻碍,张建东就能多几次出手的机会。

设好陷阱,张建东又悄悄摸到下风处。

这时雄狍子也累了,躺在两头母狍子中间休息,好不快活。

这正好给张建东的射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张建东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拿出复合弩装好弩箭,瞄准最大的雄狍子。

屏息凝神,张建东的手没有一丝抖动。

唰——

弩箭快若闪电,穿透无数枝叶的阻碍,直直没入雄狍子的头骨。

几乎没有任何反应,雄狍子无力地倒在地上。

两头母狍子一瞬间站了起来,尾巴炸开白毛,梗着脖子四处张望,看着极具喜感。

而几只小的更是没注意到发生什么,从母亲身上跌落,有些懵圈。

也许是复合弩动静太小的缘故,几个狍子竟然没有立刻逃跑。

张建东大喜过望,连忙快速装填,迅速瞄准又是一发弩箭。

本来是冲着母狍子的,结果射中了个小的,这下这些狍子就是再傻也意识到危险了,撒开腿就跑。

和预想中的一模一样,几只狍子逃跑的方向正是张建东设下陷阱的方向。

张建东没有迟疑,动作矫健地追击。

凭借强化过的身体,张建东的速度很快,比小狍子不弱多少。

但他刻意放缓速度,保持着不过于接近又不至于追丢的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