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七零大杂院小寡妇

关灯
护眼
119.五年后 要开新地图啦(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哦,也有可能不是第一个,但是不管咋样,在她的记忆里,现在总归是第一个,她还是还新奇的,陈青妤:“冷不冷?”

“不冷!”

“妈妈。我们是不是要买很多啊?”

陈青妤:“嗯,买很多。”

她可不会听赵大妈的哦。

陈青妤还是很喜欢放鞭炮的,喜庆呀。

大概是个孤儿的关系,陈青妤是很喜欢这种浓郁的烟火气的热闹的。过年放鞭炮,必不可少啊。

陈青妤:“妈妈带你们放鞭炮,咱们从今天就开始……”

“好!”

过年的喜悦的萦绕在所有人的身上,陈青妤买了鞭炮,当天傍晚就领着小孩子在院子门口噼里啪啦的放,引得很多孩子看热闹。小朋友都在周围蹦蹦跳跳的。

小佳小圆穿的严严实实,但是眼睛弯弯,赵大妈也凑在一起,乐呵的很。

完全不提,她自己说少买点的事儿,一样是格外的快活。

咻~!

啪啪~

鞭炮声响个不停。

“妈妈,妈妈妈妈。你看,你看鞭炮好响。”

“妈妈……”

陈青妤捂着耳朵,点了一根香,给鞭炮引燃,鞭炮再次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小佳小圆蹦蹦跳跳。

小佳嚷嚷:“妈妈。你是不是害怕啊?”

陈青妤笑着说:“对啊,妈妈不敢靠近,等我们小佳长大,你来放鞭炮好不好?”

小佳脆生生的:“好!”

“呦!你这小孩儿还这么小,啥时候能长大啊。”

“我能我能,我吃的好多,我很快就能长大的,我长大了,就能做很多事情啦。”

陈青妤:“那我们小佳可要多吃点啊。”

小佳:“好!”

“我也要多吃点,我也要快点长大,我也很行。”小圆嚷嚷。

陈青妤:“好好好,我们小圆也棒棒的。”

“我们要,快快长大!”

两个小孩儿嗷嗷的叫。

陈青妤笑的格外灿烂,说:“健康快乐的长大啊~”

啪啪啪啪!~

噼里啪啦~

鞭炮声不断,一家人都站在院子门口,一个个的抄着手喜盈盈的看着鞭炮的火光,感觉时光都在飞快的流逝。随着鞭炮的热闹和火花儿,他们仿佛就在一年年的变化,一年年的成长,从小豆丁,变成了大豆丁……

……………………

五年后。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陈青妤领着家里老的小的站在门口放鞭炮。

只不过啊,这一次站在最前头点鞭炮的是小少年,小佳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小豆丁了。他现在是九岁的小少年了,他妈妈说他是个大孩子了。

不过虽然是大孩子,也是要很小心的,小佳远远的伸手给鞭炮点燃,声音响了起来。

五年前七四年的新年还历历在目,转眼就到了七九年,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的,陈青妤领着几个孩子都换了新衣服挨家拜年,到了傍晚没事儿,一家子都是又来门口放鞭炮。

过年就是这样,就放松的玩乐,其他不重要啦。

每年过年啊,陈青妤都会买很多鞭炮,从腊月二十八、九就开始,领着孩子一直玩儿到初二初三。那可真是相当宠孩子了。这些年下来,大家也都更了解了一些。

别说他们大院儿,这条街谁不知道,陈青妤他们家是最惯孩子的。

小佳小圆两个小朋友穿的虽然不是最好,但是吃喝从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两个小家伙儿也比同龄的小孩子高不少。

关于个头儿,陈青妤是很满意的,其实林俊文挺高的,一米八多了。但是陈青妤只有一米六呀,呜呜,她上辈子一米七五呢,这辈子只有一米六,都说孩子像妈妈,陈青妤可真是很怕儿女都是小矮个儿,所以打小儿就给他们喝奶粉,他家当然没有奶粉票,但是黑市儿有啊。

这个时候不得不承认啊,这首都就是首都,黑市儿就没有啥买不到的。

只要仔细找,只要肯花钱,肯定是能买到的。

其实陈青妤觉得如果有新鲜的牛奶羊奶喝着也不错,然而,这不是没有吗。所以陈青妤奶粉就要买起来,肉蛋奶都不少,不仅如此,陈青妤发觉,他家两个小家伙儿其实有点遗传她,力气都格外的大。

没说像她这么夸张,但是他们比同龄人强太多了。就说小佳,今天是大年初一,他也就刚九岁,但是他的力气其实是抵得过一个成年女同志的。

小圆也是一样,两兄妹都遗传了她。

不过陈青妤倒是因为这件事儿越发的觉得自己就是原本的陈青妤了。她现在都不知道自己以前是什么情况,总归不能是因为林俊文死了,刺激的她失忆吧?又或者是过期耗子药给她药坏了脑子?

搞不清。

她是真的记不得了,一点也想不起来。她只记得上辈子的事儿,但是小佳小圆遗传了她力气大,这总是没错的吧。

事实在此,容不得她不相信。

她其实就是原主儿陈青妤,至于记忆的缺失,总归不影响她的生活,所以陈青妤也不为难自己。

人嘛,日子过得好就行,为难自己才是最难。

在这方面,陈青妤还是很豁达的。

他们力气大,自然就吃的多,所以小朋友吃的也比别的小孩儿多,好在吃是吃了的,但是并没有发胖,反而是长个儿,二娜比他们大两岁,都没有他们小兄妹高。

他们如今在机械厂小学读书,现在是二年级,夏天会升三年级,学习很不错。

这点不像陈青妤啦。

虽说大人不明显的,但是小孩子总归是很明显的,这要是啥也不吃,总归不会长得这么高。所以大家都知道他们家吃的不差。但是倒是也不奇怪。陈青妤早就有铺垫了。林俊文刚去世没多久那会儿,陈青妤就早早铺垫了,她婆婆认为人生无常,所以基本不攒钱,有钱就花,吃了喝了用了才是说明这个钱是真的发挥价值了。

不然要是人没了钱没花了,那就太倒霉了。

如果是别人这套理论,那真是能被人讲究死,但是他家这么说,大家虽然也不赞同,但是也就是在背地里蛐蛐几句,更多是没有说的。毕竟,他们家是真的死了两个人的,是感受过生命无常的。

那人家就要这样生活,别人真是不好说什么。

有时候就这样,一开始就铺垫好了,所以他家吃得好,大家都不觉得诧异。吃得好长得高,也正常。

这些年,他家的变化不大,无非就是孩子上学了,但是外面的变化倒是不小了。

如今已经是七九年了。

那一场风暴是在七六年结束的,陆陆续续很多人都平反了,也有很多人永远不在了。不过这个事儿跟陈青妤没什么关系,只能说,她是心里轻松了。

七七年恢复了高考,秋天九月的时候通知的,冬天就考试了,高考停了十年,终于恢复了,他们大院儿还是挺多人报名了的,陈青妤其实也符合条件的,但是她没有报名。

人和人不一样啊,她原本就是体育特长生读的大学,学习真的不太行啊。她是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也不强求自己了,人干啥要为难自己,她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会记忆出现问题都不焦虑也不为难自己,哪里会因为考大学为难自己。

陈青妤没有报名,不过他们大院儿报名的也都全军覆没了。

这些年范大姐也盼着儿子回来,这高考回城也是石大姐盼望的,考之前充满了信心,考之后……石晓伟反正没考上。

他们大院儿的,还有下乡的,那是一个也没考上。

果然这个考试还是很激烈的。

不过虽说没有考上,如今石晓伟还是回城了。

这倒是不是范大姐托人找关系办的,而是政策有了变化,所以不少当年下乡的知识青年,只要单身,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回城。他们大院儿的几个下乡的,都是去年秋天之后陆续回来的。

听说以后不会再安排知青下乡了,陈青妤没太关心这个,毕竟他家没有知青的。

她关心的是另外一个政策,去年十二月,新的政策出来了——改革开放。

虽说之前已经有一些小商小贩偷偷卖东西,但是到底还是得小心着,但是这个政策出来,肯定就不同了。陈青妤等的也是这个,她是打算去南方看一看的。

虽说大干一场肯定不行,但是摆摊儿可没关系。

陈青妤是打算靠着这个挣点钱的。

毕竟,算起来她穿越也六年了,一直做家庭主妇呢,也该往外走一走看一看了。她的个性其实就是不服输的,这些年,都是憋着呢。

嗐,她以前哪敢咋呼啊。

她外公外婆可有留学背景,人不在了,但是也不能不小心。

如今他们的那些老同事都平反了,而她外公外婆这样当时没定性什么人就去世了的,就更没事儿了。所以陈青妤才是真的感觉人都松快不少。

陈青妤打算等天暖和一点之后去一趟南方。

虽说现在还不是做大做强的时候,但是先练练手,这总归是应该的。

陈青妤自己上辈子其实也没干过这个,没什么经验,小打小闹先练练。

不过她对自己有信心。

她是有闯劲儿的,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的。

唯一不好的就是,可能丢脸。

现在做小商小贩很丢脸的,陈青妤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很怕孩子受影响,所以陈青妤打算好好跟小家伙儿们聊一聊。好在啊,这些年都是她带孩子,所以他们还是很懂事儿很听她的话的。

人人都说他们家惯孩子,但是却没想过,要是真的溺爱,小佳小圆哪里会这么懂事儿啊,陈青妤还是教了小家伙儿很多的。她自己小时候是个孤儿,所以当然不会让自家的小孩吃这种苦。

他们虽然没有爸爸,但是也是在满满的爱里长大,也懂很多道理的。

陈青妤不太担心孩子不高兴,毕竟是她带着的孩子,她心里有数儿。

这五年陈青妤操持家里,赵大妈上班,她还在食堂上班,虽说不能考级,但是也有工龄,所以工资也涨了点的。这上不上班精气神儿不一样,赵大妈人家现在可是精力十足。

陈青妤他们家这些年过的平淡,但是又不错,虽说院里还是隔三差五有事儿,但是他家总归是不吃亏的。她跟赵大妈一明一暗,配合的贼好呢。

不过别看五年过去了,其实大院儿其他人家变化也不算大的。

无非就是新婚和添丁,其他真是没啥。

前院儿李长栓他们家,李长栓依旧再拼儿子,依旧没有着落。不过这几年下来,他对林三杏是越发的不好了,有时候骂媳妇儿打媳妇儿声音都传到二院儿了。

这个没人管,因为林三杏自己护着。

因为林三杏不能生儿子,李长栓是一年态度更比一年差。特别是其他人家都有儿子之后,他就更偏执了。林三杏现在的日子可比五年前更苦了。

他家李玲玲也还在家,没有嫁人。

其实五年过去,李玲玲岁数也不算大,她今年才二十四。但是李长栓和林三杏就像是天塌了一样,啥样的都给闺女介绍,恨不能她今天相亲明天结婚后天生孩子。

鳏夫什么的都不介意了。

就是主打一个着急。

李玲玲三年前因为救人,混了一个临时工的工作,就在王美兰他们厂子做食堂后勤的勤杂工,一个月工资十五,都要上交给家里的。因为李玲玲救人拿到了个临时工的工作,不少人提到之前陈青妤他们也是救人,结果就没得到这样的好处。实在吃了亏,少不得也有一些闲言碎语。不过陈青妤倒是不放在心里。

他们的情况又不同,陈青妤是一群人救人。

李玲玲是自个儿一个人,说来也巧,她遇到是人贩子偷抱人家孩子,恰好那个孩子是王美兰他们领导家的,王美兰以前帮忙带过,领孩子回家跟自家女儿玩儿。李玲玲是邻居,自然认得,所以避免了一场大的悲剧。

这可是大的恩情,不过对方也没说能力大到能搞定一个正式工作,所以只安排了一个临时工,可是这就够让李玲玲高兴的。只要她不犯错,又有人保自己,她是不会被开除的。

所以李玲玲倒是干的很认真。

按理说她也是有工作,找对象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林三杏放话女婿必须要入赘,所以李玲玲根本不好找。这年头儿,大家还是很忌讳这个的。

李家现在的气氛属实不好,同样不好的也有王美兰他们家。

王美兰他们家就跟李家一样,其实条件都算是可以了,他家条件甚至算是这一片儿不错的,王建国也升了副科长,明明条件是越来越好,蒸蒸日上,但是架不住没儿子。

陈青妤刚穿越那会儿,前院儿是拼儿子。

现在都六年了,还在拼儿子。

王建国对王美兰倒还是挺好的,他这人还是会装模作样的,但是王大妈几乎是给王美兰贬低到了尘埃里。前两年王建国的亲爹去世了,王大妈就搬过来跟儿子一起住了。

他家本来是有分房的,还是楼房呢,王大妈跟人置换了,走了手续,现在搬进了大院儿,现在也住在前院儿。

赵大妈一度跟陈青妤蛐蛐,王建国能当上这个副科长,应该跟换房有关系。

现在楼房可比大杂院儿体面多了,也值钱多了,王大妈用两间楼房换了两间大杂院儿的住房,甚至这边还比那边小个五六平,这合理吗?

王大妈也不是脑子进水了,王建国夫妻那么精明,咋可能吃这个亏?

这事儿没多久王建国可就升副科长了,一看就有猫腻。

不过这种事儿人家面上做的合规矩,别人议论也没用。

王大妈自从搬进了院子,他家更宽敞了,不过王美兰的苦日子也来了,这老太太真是很能磋磨儿媳妇儿了,甚至还挑拨王美兰和三个女儿的关系。

娜娜大概是十三四岁青春期,又是从小就是奶奶带着的,格外听王大妈的话,还真是总跟王美兰对着干。王大妈很是沾沾自喜,王美兰每天都焦头烂额的,才三十五六岁,就不少白头发了。

王建国说好听的也架不住家里闹心的事儿多,王美兰这几年日子也是艰难。

前院儿还在拼儿子,中院儿倒是不谋算工作了。

徐高明他们家老三终于在两年前结婚了,挑来挑去,找了一个徐高明史珍香夫妻勉强满意的,在电影院做售票员。那小媳妇儿就是一个特点,没主意,比陈青妤装的那个没主意更没主意。

不过史珍香倒是喜欢这个儿媳妇儿,她当家做主,当然稀罕这样个性绵软的。徐小三媳妇儿衬托的大儿媳二儿媳主意大,再加上去年秋天老三媳妇儿给她生了个孙子。

史珍香现在明着偏心小儿子。

这不是偏心大儿子那会儿了,人是变得很快的。

徐小三一举得男,徐高明他们夫妻两个还没高兴的窜天,李长栓就破防了。当天还打了林三杏。

赵大妈对李长栓的点评:生儿子疯狗病。

但凡是别人生儿子,他就犯疯狗病。

徐高明虽然不是个好鸟儿,但是识时务,自从五年前闹鬼,就老实起来了,而且做事情也谨慎起来,所以这些年他家倒是安稳的。陈青妤都感慨,果然自私精明的人会过得比较好。

他家日子不错,范大姐家其实也行,他们大院儿都是工人家庭,真的没说谁家过的揭不开锅。

要说起来,范大姐他们家老三也是有点运气的。

他去年高中毕业,考大学没考上,按理说就该下乡了,但是谁曾想,政策有变化,知青不用下乡了。他没下乡,他哥石晓伟都回来了。不过他家大姐倒是没回来,据说在村里结婚了,不打算回来了。

说起来这些年石山和范大姐这个大女儿大概也是看透了,跟家里联系几乎没有了。不过陈青妤观察,石小弟是跟大姐有联系的,只不过不说罢了。

石小弟运气好,赶上下乡不用下去了,不过因为石晓伟回来了,两兄弟都没有工作呢,家里气氛也不是很好。

石小弟整天跟梅婶子家的大儿子一起混,这小子三年前高中毕业下乡了,也是去年回来的。不过他跟石晓伟不一样,石晓伟下乡怨气十足,吊着一张脸,觉得所有人都欠他。

人家梅婶子家的老大下乡回来还攒了钱,嗯,很符合他的个性了,他年纪不大的时候就会各种赚钱了。现在回来也能豁出去,人家去电影院门口卖瓜子儿,丢脸是丢脸,但是手头不紧啊。

石小弟就跟着他混,两个人竟然十分能够混在一起,石晓伟是看不上他们摆摊儿,但是他们还看不起石晓伟不能自力更生呢。

反正,谁也看不上谁。

知青练摊儿这个小打小闹,那是没有人管的。毕竟这么多知青陆陆续续回城,根本安置不过来。虽说知青开过几次动员大会,街道也安排他们城里合作社一起干点什么。

像是前门摆摊儿卖大碗茶的几个,就是街道给知青安排的,还有后海的修鞋摊也是。

但是总归还是安置不过来,但凡是自己能找点出路,街道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然还能咋办!

梅婶子家只有这个大儿子下乡了,老二老三老四都没赶上,老二跟石小弟是一茬儿,也是运气好,关键时刻不用下乡。他家还是大院儿最困难的家庭,孩子多又读书,那也没办法。但是梅婶子还是个乐观派,家里孩子也比别家懂事儿,所以日子过的紧吧,但是不糟心。

二院儿就是这么个情况。

至于中院儿,马正义家马健现在已经两个孩子了,蔡明明吃了药治好了七四年下半年就怀上了,转过年儿生了一个闺女。就这倒是还好,本来马健夫妻想着一个孩子就行,他们也不算年轻,没打算再生了。

马健这人并不重男轻女。

马大爷夫妻也觉得孙女儿就成,男娃儿女娃儿都行,他们不重男轻女,他们最怕的是恋爱脑。最怕恋爱脑啊!

马家,苦恋爱脑久矣。

不过谁曾想前年开春蔡明明又意外怀孕,年末生了个儿子。

想也不用想,马家还没咋地,李长栓破防了,这可不是李长栓第一次破防。当然了,也不是徐高明他们家那次,徐高明家的孙子比这小娃儿小。那是第三次。

李长栓第一次破防是袁皓风和管婷婷生了一个儿子。

他们大院儿也不知道怎么了。

生男生女都行的,不那么执拗坚持的,偏是就生了儿子,那非要生儿子,就是没有。

老天爷就是会做弄人。

袁浩民和赵蓉不是啥好东西,但是他们确实没强求管婷婷一定生儿子,毕竟生了还能再生,谁家也不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没像李长栓那样。

但其实,管婷婷根本不在乎他们的看法,她是看不起公婆的。

她自己是无所谓的。

总之,大院儿生一个男娃儿,李长栓就破防一次。

跟李长栓最能惺惺相惜的,就是王大妈。

两个人都成了莫逆之交了。

马健和蔡明明现在是儿女双全,不过别看知青下乡回来,马健的二妹却没有回来,依旧没啥音讯。大家都服了这个恋爱脑了,但是陈青妤总觉得不太对,说不好哪里不对,倒是也没多想……

她就不是个刨根问底纠结的人。

马家老三依旧跟寡妇纠缠,老四也还在读书。

他家除了老大有孩子,其他变化不大,跟以前一样。

至于袁家,这些年过去,有些事儿淡了不少,但是谁也没忘记当年的事儿,所以赵蓉惯常独来独往,跟大院儿的人来往少了很多。他家袁皓风两口子有个儿子,今年四岁。

管婷婷坚决不生二胎了。

因为这个,赵蓉不太高兴,不过因为自己底子不干净,所以管婷婷根本不听她的。

李玲玲和皓雪差不多大,李玲玲没结婚,皓雪也没有,这些年虽说工作不错,但是因为赵蓉,凑到她身边的就没有正经的,她依旧单身,不过不像以前那样和和气气,反倒是进进出出都冷若冰霜。

是有名的冷美人。

中院儿变化不大,四院儿变化就更不大了。

张家还是那个样儿,张兴发是真的找不到对象,寡妇都不找他。谁要找这男女通吃还有恶婆婆的啊。张兴发几乎每周都出去溜达,就盼着找个对象,但是一直没有眉目。

也是去年回城的下乡青年多了,他机会才多了,现在见天儿出门,后海啊前门啊,什么的到处转悠。恨不能找个漂亮的。

同样的,王大锤也单身,王大锤要求高,这些年都没变过,可是他自己岁数更大了,那自然更不好找。所以四院儿变化最小。至于后院儿,基本上也就是添丁比较多了。

这五年,大院儿最多的是什么,孩子!

是的,多了好多孩子。

每年都有小孩子出生。

每一次,前院儿都要崩溃。

要命!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