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佛子北风行

关灯
护眼
第十八章 阴阳洞(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锅灶内的余火早已燃尽,当一渡老和尚揭开锅盖的时候,锅里没有热气腾腾的锅气出现,饭有些冷了。

吃饭的时候,虎头只是低头扒饭,一声不吭,一渡也没言语,气氛有些沉闷。

今天的饭菜除了不太热之外,还是有滋有味的,但不知为何,今晚虎头只吃了半碗米饭就觉得有些难以下咽,没什么胃口,感觉心里有点堵得慌。

一渡老和尚也没言语,只是默默收拾着碗筷。

当一渡禅师要出门回禅房的时候,虎头在身后轻声说道:“师父,你先别走,有些话想跟你说说。”

一渡默然转身,微微颔首。

此时已是深秋,霜降已至,屋外有些寒凉,二人脱鞋上了炕,踌躇良久,虎头缓缓道:“师父,学佛有用么?”

一渡禅师微微一怔,他没想到虎头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稍一思索,点了点头,“有用。”

“有何用?”

“学佛可以消除你的心障,让你远离贪、嗔、痴三垢,离苦得乐,做到过往不追,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所谓过往不追,其实很简单,就是舍得,放下。”

“放下?”

“对,人应该学会放下,《金刚经》有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子是说一切因缘而生的世间万象,皆瞬息万变,变化无常,看这人世间的一切,要看透本质,而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蒙蔽,色(相)即是空(心),空即是色。”

“悲秋伤春,全然无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

“世人大多得失心很重,对失去的东西很难释怀,譬如说来了一场大洪水,冲走你所有的家当,有的人抱着一块木板去逃生,而有的人则背着一袋金银,眼见要溺死在水中了,仍然舍命不舍财,大水都已经没顶了,还是舍不得放下那袋金银,不肯去抓住那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你说这样的人,佛会渡他么?”

虎头摇摇头。

“记得我刚学禅的时候,曾去请教师父该如何做,他告诉我去砍柴、挑水、做饭,当时我不解,就问他其中缘由,而他并不理我,让我自己去悟,半年后,我又去问他,他仍一笑置之,一年后,我终于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你明白么?”

虎头将小光头靠在墙上,望着天边的一轮残月,半天无语。

约莫一炷香的工夫,虎头双眸一片清明,对一渡老和尚道:“师父,谢谢你,我懂了,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一渡老和尚笑道:“恩,不错,你比为师当年可聪慧多了,能看开这一点,为师很欣慰啊。”

又过了一会,虎头问道:“师父,咱们既然是佛门,你为何给我一部《无极内经》呢,这不是人家道家的修炼功法吗?”

一渡老和尚点头道:“不错,《无极内经》的确是道家的修炼秘籍,虽然咱们是佛门,但我希望你能放下门户之见,兼容并蓄,这世上其他的各门各派学说,各有春秋,无所谓高低优劣,想要大成必须如披沙拣金,吃尽苦头,不下十分功夫,又如何能得三分之处?”

“又好比三兽渡河,足有深浅,但水无深浅,三鸟飞空,迹有远近,但空无远近。”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原诸子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只是很多秘笈或亡佚,或残缺,或秘不示人,须知一味一孔囿见,则不能大成,诸子百家简单来说,儒家提倡仁礼安邦,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佛家提倡万法皆空,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墨家提倡兼爱非攻,纵横家提倡合纵连横,兵家提倡兵贵胜,不贵久,还有其他家,如果你感兴趣,以后再细说,希望你日后皆能有所涉猎,而不仅仅只是知道一门佛学。”

虎头默默点头。

……

今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天空巧云变化无方,大雁南飞。

虎头几日来一直蹲守在青牛池,希望能再次遇见上次那条赤鱼,谁知,事与愿违,那条赤鱼就像知道他的心思一般,再也没有露面。

他有些泄气,百无聊赖之际,举目远眺。

林中有猿猴在枝杈间跳跃如飞,在树上饱餐着诱人野果,一群野鹿或在林下低头吃草,或到山溪边饮水,好不悠然自得,忽然,那群野鹿四散而逃,原来,它们发现灌木丛中有三五只灰狼正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们,准备伺机而动。

虎头咬着一个野果,朝着紫烟峰方向走去。

紫烟峰与香炉峰遥相对峙,正是这二峰形成门楼山一左一右两座门框,横亘于两峰之上的巨石称作“斩仙台”,

据说,很久以前,在这块巨石上曾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仙魔大战,一仙一魔前后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最终,那位仙人被斩于此台。

紫烟峰与香炉峰各有一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