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永泊旅人

关灯
护眼
第五十七章 早间电视节目(1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曾经,有这么一座桥。这座桥一路向天上修去,只有那么一个支架。

“这桥会塌。”执伞人如是说。

“只要桥造的足够长,足够高,在那遥远的天上的世界,我可以在那为这桥架另一个支点。”造桥之人说

这座只有一只脚的桥不断延伸,没人知道是否有那遥远的天上世界。

桥越来越长,没人敢去打扰疯狂的造桥人。

“你所等待的,可能永远不会来。”执伞人如是说。“抱歉圣上,我也要离开了,断桥和废墟,我哪个也不想看见。”————取材自王朝末期历史的传说故事《通天之路》

“不必担心所谓的贫富两极化,资源分配的底线就是让我们永远发不了财。”型号古老的破旧电视的银慕上,一位看似专家的人物正在侃侃而谈。

这位专家的话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一片哗然,显然所有人对此话反应很大。

专家无视了现场观众的反应,继续说“为什么我们的贫穷注定无法改变,这和我们所付出的心血汗与汗水无关,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无关,和我们所了解的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无关,而是我们当今所处的这个社会的规则。”

“李先生,有些东西说不得。”主持人提醒到。

李先生没有理会“我也是从我的一位朋友那儿听说的,所谓,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将贫困者所仅有的补给富有者,这将意味着,底层人无论再努力也打破不了阶级的枷锁。”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再努力奋斗,甚至不愿结婚生子。看这张图,这几年的人口增长率跌破了几十年来的新底,当然这和现在的人寿命增加也有一定关系。”

“不过,连生物本能都会被如此影响的环境,己经可以想像有多恶劣了。”

主持人拼命做着切境的手势,但画面仍没有一点变化。

“当一个人,乃至一群竭尽全力仍无法改变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就会丧失希望,那么一个可怕的未来将会无法避免。”李先生继续说“还记得我小时候,国家还没如今富足,但没有人丧失希望,反而是在繁荣的今天,希望却在渐渐消失。”

“先生,那你说怎么样才是那种丧失希望的贫穷哩。”观众中有一人起立问。

主持人慌了,这场互动完全不是节目里安排的,连刚才提问的观众也不在名单上,更可怕的是现场的保安也不见了踪影。

“这是个好问题。”李先生说“什么是贫穷,是住不上房,吃不上饭,看不起病么。不,那种绝望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

“当年,我曾经历过饥荒,当所有人都没饭吃的时候,谁手里有个饼子,那你就是富足的,有希望的。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在挨饿,所以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

“您的意思是,这一切的本质是不公?”观众再次提问。

此时主持人也已不见踪影。

“没错,你们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不公么。人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概念从古至今从未变过。但不得不说,等级制度确实让社会更稳定了。”

“无论两极化多么严重,也不会暴发战乱,除非百姓因饥荒到了易子相食,饿殍遍野……朝堂之上那些有权有势者,他们的财富够他们十世荣华富贵,但他们所仰仗的仅仅只是财富吗。”

“不,他们所追求的,是不公。财富仅仅是个数字,因为不公的存在,他们得以高高在上。剥削和压迫永无止境,稳定了他们的统治。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富足的世界,没人给他们统治,这不会是他们想看到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客观,非理性,带有偏见且双重标准的社会容体之下,这把被剥削的只剩骨头的刀子,下一个又会砍向谁。我那位朋友又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朴不足,下一个轮回,已经开始了……”

啪的一声,许大夫把生视换了个台。雪花屏的躁声很快盖住了雨声。

“现在电视台是没东西放了么。”他咕哝到“多少年前的重播了还放出来,不过这一档能被播出来是万万没想到。”

视线从电视上转到屋里,那个房间的大门关的很严实,两张封条格外的显眼。

“又要几个月后见面了,老太婆。”许大夫自言自语到,抬头看了眼饭床上吃的汤汤水水的那个孩子。

“吃饭不要叭唧嘴。”他边说边拿起遥控器继续给电视换台。

“那里的叔叔阿姨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

“有些人,比如我,吃饭不看电视压根吃不下,这无聊的节目对我来说就是下饭的咸菜。”

孩子完全没听懂,筷子上的面条在他发呆时掉回了碗里。

“哎找到了,就是这个。”许大夫放下遥控器“本来打算和她一快看的,可惜今年冬眠的早。”

“这个很无聊唉。”孩子说。

“这个可不无聊,你看这两个人。”许大夫指着电视“他们两个本来是一个组合,这是他们散伙好多年后头一次上节目。”

“这又有什么意思。”

“看他们怎么互动,解释这几年怎么各干各的,跟听相生似的,老有意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