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书页

1992小乡村,养车成村中首富

关灯
护眼
第459章 回归校园(2 / 2)
书签 书架 返回目录
最新网址:m.irrxs.com

于大为忍不住朝对方走去,询问对方拍照你多少钱,什么时候能洗出来。

之后便拉着段小武跟阿贵,一手一个搭在他们肩膀上,三人全都咧开嘴朝镜头傻笑,嘴里跟那对小情侣一样,大喊一声:“一二三,茄子!”

多日后,于大为在凡凡修理厂收到了照片,不仅有照片,还有一张棕黑色的底片。

时间飞快流逝……

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段小武终归是被于大为这个准师父说通了,九月一号的那天一个人坐上开往县里的大巴车,书包里除了抱着书本以外,还有书里面夹着自己暑假赚来的学费。

段大哥的面粉厂彻底走向了正轨,不仅挂面得到了周围县城,乡镇商店的认可,新推出的大米,也被附近乡镇的商店所接受。

段大海依旧是采用买赠的方式,你买多少大袋子的,我就送你多少小包装的,主打的就是个薄利多销。

随着订单量的每日增加,负责运输的爪子跟彪哥两人,也从俩人开一台车,变成了分头行动。

不仅如此,随着大米白面,在段大海各种营销之下不断脱销,整个面粉厂又进了一些个新设备,增加面粉跟大米的出货量。

梁老板也参与其中,不仅成了于大为这边配件的经销商,还成了面粉厂的经销商,一个城市跑两个业务,属实有些忙不过来。

最后从一个人发展成了一个人带头的团队,虽然只有三四个人的小团体,但效益非常好,主打的就是于大为后世看到的那种地推营销,挨个店面去“话疗”。

因为这种面销的方式属于刚刚兴起,再加上信息之间也不流通,所以梁老板的营销成果出奇的好。

顺带着还通过朋友介绍,拿到了一个新大米厂的绥市代理权,大米的品牌名叫稻花香。

三人喝酒聊起这个事儿的时候,于大为愣了好一会,还特意问了好几遍。

听说对方是个兄弟俩弄的小厂子,大米是挺好的大米,可就是卖不出去。

因为朋友把梁老板给介绍过去了,看对方大米确实不错,也就动了恻隐之心帮着卖一下。

于大为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上辈子稻花香大米在零几年的时候特别有名,只不过那个稻花香大米是一个大米的类型,后来因为这个类型,被某些公司包装成了大米品牌。

梁老板的行为,倒是提醒了于大为一下。

可以让段大哥时刻盯着稻花香这个大米品种,只要研发成功,就抓紧找到对方要到独家售卖权,之后包装成品牌!

上辈子稻花香的各种公司品牌乱的一批,最后稻花香有那么几年卖的也是极好,这还是在市场极为混乱的情况下。

真要是让段大哥把这个品牌经营好了,估摸着这辈子也就不用再干别的了。

梁老板大米的事情搞的火热,配件的事情也没落下,如今手底下的四个人分成两组,每组两个人,其中两个人之间还弄出了个副经理,跟经理。

用梁老板的话来说,就是出去外面,混的就是个脸面,他平时出去都称呼自己是梁总。

于大为也是不置可否,毕竟他这种套路,在未来都是已经被玩烂的。

配件方面,梁老板目前已经把绥市的市场吃的差不多了,跟于大为合计了一下,打算带人去油城那边看看。

只要跟油城的几个汽配城搭上线,秦有容那边以后也就不足为惧了。

于大为倒是没有反驳,不过还是好心提醒他小心一些,毕竟这也算是无形当中动了同行的蛋糕。

之后梁老板一直在稳扎稳打的拓宽市场,吃透市场的配件店跟粮油店。

如今其他地方不好说,绥市下面的区县,以及县级市,一大部分的商店,已经知道芦河镇有两样挺出名的。

一个是芦河镇的老面粉厂,最近这大半年算是老书法春芽,有了生机,还改了名。

如今叫阳春面粉厂。

阳春这个名字,是段大海参照于大为给修理厂起的名字特点,照搬了一下,把自己媳妇儿的名字做成了面粉厂的名儿。

只不过熟悉它的人,还是喜欢叫它老面粉厂。

除了面粉厂之外,第二个比较有名气的就是凡凡修理厂,很多人都知道那边国外进口的工程设备都能维修。

而且换配件还特别便宜,至于这些配件都是从哪弄的,反正市场上的人都在传,那是梁总一直给凡凡修理厂无偿供应配件。

(本章完)

最新网址:m.irrxs.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